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2016-12-19蒋润祥魏长江郑周胜李栋

西部金融 2016年8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支持

蒋润祥 魏长江 郑周胜 李栋

摘 要: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给甘肃对外开放、经贸合作、产业转型、文化繁荣带来巨大影响。近年来,甘肃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不断取得积极成效,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度越发显著,但是在金融生态环境、融资渠道、金融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为此,需要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金融创新与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发挥金融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功能。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金融支持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发展契机与战略领域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发展契机

甘肃位于欧亚大陆桥的核心通道,座中四联,战略地位关键,是西部开发、向西开放、稳定边境的重要屏障。由于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依赖政府投资刺激的甘肃经济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部分产能过剩、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结构性矛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形成东西并举的开放格局,使原先处于边缘地位的西北省区重新成为对外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为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1、甘肃由封闭的边陲地带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施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凭借临海优势在对外贸易投资中占据先机,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动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减少与区位条件的丧失,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指标落后于东部地区,形成鲜明的区域经济差距。2000年,中央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加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除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之外,更重要的是缔造“东西双向开放”的经济格局,使原本边缘化的甘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地带与战略通道,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区位条件。

2、对内对外开放给甘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带动甘肃对内对外开放,并与沿线国家或省区在能源、矿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建立深度合作。在对内方面,甘肃将迎来新一轮的国家投资与政策扶持契机,完善公路、铁路以及通信干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装备制造业基地、物流贸易中心以及文化创新基地,完善产业结构与促进技术升级,解决省内产能过剩、缩小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等结构性问题。在对外方面,甘肃将获得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让省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引进急需的境外生产要素,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中心,推动大型装备制造产品输出境外,实现境内外企业链、价值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对接,提升省内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甘肃省内资金提供境外投资和分散风险的选择机会。

3、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力。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甘肃的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四类资源丰度位列全国前列。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给甘肃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传承了不同文明友好交往的传统,促进甘肃与沿线国家在旅游、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传播甘肃文化的软实力,为深化中外合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给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挖掘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人文资源,围绕“一带、三区、十三板块”主题发展文化保护、文化创新、文化弘扬、人才培养等事业,促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推动甘肃转型跨越、科学发展、富民兴陇等推进器。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战略领域

甘肃需立足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交通枢纽、文化底蕴、产业基础等优势,从交通、产业、经贸、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制定战略规划,着力推进关键领域与重点部门发展,把甘肃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通道”。

1、发挥“黄金”通道功能,发展现代物流业。甘肃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通道条件,而且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物流业是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对产业调整、物流成本以及改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价值。一是现代物流业具有资本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劳动力高度化特征,能够整合传统经营业务,促进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的转型升级,拓展商业服务范围,创造就业机会。二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与仓储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三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甘肃交通、通信、车辆调度提出更高要求,有助于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树立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2、利用向西开放战略平台,扩大经贸往来与技术合作。借助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甘肃可以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矿产、通信、农业、纺织、化工等领域合作,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一方面,利用现有沟通合作平台,将甘肃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果蔬产品输入中西亚,打开国际市场;从中亚地区进口铁矿石、铜矿砂、锌矿砂等矿产资源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给省内大型企业生产与市民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鼓励省内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开发中亚市场,加快资本与技术输出,形成平等互利的产业协作链条。支持酒钢公司、白银公司、金川公司投资开发中亚地区的能源矿产;与中亚国家开展农牧业、制种业、中医药业等优势产业合作;举办特色农业、荒漠治理、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协作。

3、依托既有产业基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甘肃需要依托既有的产业基础,加快三大产业的技术革新与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一是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甘肃自然条件,大力推进生态农业、节水农业与特色农业,积极推进马铃薯、啤酒大麦、油橄榄、酿造葡萄等行业发展,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二是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一方面,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产业技术革新,不断推进石化、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加大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业、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以及生态努力等现代服务,使之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4、利用历史文化积淀,发展文化产业。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带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构筑影视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民族文化等领域文化产业,传播甘肃地区特色文化,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定期举办“高峰论坛”。将甘肃与周边省区、中亚国家的文化企业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多边文化经济发展规划、文化项目与文化交流合作,扩大甘肃本地文化的影响力。二是推进文化产业融合。采用现代的设计、制作等手段,传播甘肃的华夏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树立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与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融合。三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通过开展文化展览会、设立电子商务平台、举办文艺会演等方式,推动跨省跨境的文化交流。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金融现状分析

(一)甘肃省银行业发展状况

1、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均呈现阶梯增长态势,存贷款余额都有较大涨幅。从图1可以看出,2003年甘肃省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174.1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758.9亿元;2014年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5577.38亿元和12644.83亿元,分别增长了7.16倍和7.15倍。与此同时,甘肃金融组织体系也随之逐步完善,金融机构数量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进一步增加。从图2可以看出,甘肃省金融机构数在2005-2014年间呈现倒U趋势,在2005与2008年间有所减少,在次贷危机以后,甘肃金融机构数从2008年的4184个增加到2014年的4670个,基本覆盖全省的所有地区。在2005-2014年间,甘肃省金融机构从业人口数基本保持持续增加的态势,从2005年的4.20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6.14万人。

2、金融服务效率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可以反映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取存贷比与不良贷款率来测度甘肃省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与风险控制情况。从图3可以看出,2005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为0.66,到2014年上升到0.78。这表明,金融机构的储蓄-投资转化率不断提高,把更多的居民储蓄转化为对地区经济的投资。与此同时,甘肃省金融机构还很注重风险防范,其不良贷款率并未随着投资增加而提升。2005-2007年间,甘肃省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0%以上,到后来该指标持续下降,到2014年下降到1%左右。

(二)甘肃省证券业发展状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证券市场发展稳健,业务创新取得积极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融资。在2006年到2014年间,甘肃省在国内上市的公司数量从19个增加到26个。从图4可以看出,甘肃省上市公司在A股的发行筹资额呈现出震荡提升的趋势。2006年甘肃省上市企业的股票筹资额为14.6亿元,占当年GDP的0.64%;2009年甘肃省上市企业的股票筹资额为182亿元,占当年GDP的5.37%;此后,受到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甘肃省上市企业的股票筹资额有所下降。2014年甘肃省上市企业的股票筹资额为41.8亿元,占当年GDP的0.61%。可见,股票融资正在成为甘肃一部分有实力企业的重要融资途径。

除了股票融资之外,甘肃债券发行规模总体呈现逐年扩大趋势,也成为甘肃省企业或机构的另一融资来源。从图5可以看出,2006年甘肃省债券发行量仅为36亿元,占当年GDP的1.58%。此后,甘肃省债券发行量持续攀升,到2014年甘肃省债券发行555亿元,占当年GDP的8.12%。总的来说,从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甘肃省证券市场发展迅速,直接融资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有利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

(三)甘肃省保险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甘肃省保险业发展迅猛,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以及保险深度都得到进一步增长。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甘肃省保费收入为56.85亿元,到2014年达到208.44亿元,在8年间增长了3.67倍。保险密度是保费收入与总人口之比,反映了人均保费支出。2006年甘肃省保险密度为214.5元/人,到2014年达到804.6元/人,增长了3.75倍。保险深度是保费收入与GDP之比,反映了保险业在经济中的比重。2006年甘肃保险深度为2.5,2009、2010年上升到3.4的高值,2014年下降为2.6。尽管甘肃省保险市场发展稳健,但是总的来看其发展速度要滞后于甘肃经济增长步伐,亟需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三、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亟需改善

甘肃省经济落后于全国其他省份,其金融生态环境也跟国内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社会信用不佳与行政干预方面。目前,甘肃省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较为淡薄,往往怀着侥幸心理,根据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2015年7月,课题组在定西调研时了解到一些农户和小微企业诚信意识淡薄,把国家免息或低息贷款误解为政府福利,以“法不责众”的心理拖欠或拒还银行债务。在酒泉市也发生了一些关于企业债务违约以及恶意逃避债务的现象,2010-2014年间违约企业数达30-36起,企业违约率约为2%-3%。这种逃废债务行为对市场交易活动构成重大威胁,使金融机构收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授信额度,增大后者的融资难度与资金缺口。

行政干预是影响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另一重要因素。通常而言,商业银行为了保障资金安全性与盈利性,对没有足够抵押物、收入来源不稳定的小微企业、“三农”往往不愿意给予贷款。然而,地方政府在GDP考核机制下倾向于强势干预金融机构运营与资金投向,促使商业银行被动地将资金发放到政府指定的高风险、低效益项目。当这些贷款项目出现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时,这些损失就转嫁给银行部门,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此外,政府入股地方金融系统也是造成金融机构不能完全市场化运营的重要原因。

(二)融资渠道单一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目前,甘肃省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行业都处于起步阶段,银行间接融资是最主要的融资形式。甘肃省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往往偏爱大企业,将大量贷款贷给国有大型企业。一方面,大企业有了政府隐性担保,其信贷风险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大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大,单笔信贷的监管成本低,符合银行的“大战略、大客户”的经营思维。相比之下,中小微企业不仅没有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较弱,而且可抵押资产较少、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与连贯性,本文采用2000-2009年私营企业及个体短期贷款,揭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与比重。由表2可知,私营企业与个人短期贷款占短期贷款总额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1.02%上升到2009年的7.38%,但该比重仍然很低。

甘肃省企业的直接融资门槛也很高。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对拟上市企业的资产规模与盈利都有很高要求,中小微企业通常无法从股票市场或债券市场获得资金。国内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市场为主,主要向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而面向新兴企业的创业板市场则发展迟缓,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也受到限制。本文采用企业债券与股票融资的规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来衡量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具体见表3。从2013年四季度到2015年二季度,甘肃省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总体要大于股票融资规模,直接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的比重从12.69%下降到4.74%。这表明,甘肃省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狭窄,仍然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这不仅导致甘肃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融资成本高,而且使得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机构,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三)金融创新不足抑制经济社会发展

受到经济、制度、技术、监管等因素的影响,甘肃省金融机构自主创新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不足,制约到经济发展。一是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尽管甘肃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但是这些金融产品主要是模仿与移植国内外同行的产品与技术,造成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恶化等问题。而金融机构较少立足自身特点,从客户需求出发,开发研究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填补市场需求空白。二是产品创新缺乏整体规划。由于经营管理效率较低,产品的开发管理不系统,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规范性差,影响了金融创新产品的整体协调性与长远规划。三是创新产品缺乏个性化。甘肃省许多金融机构存在定位不明晰与重叠现象,产品研发前市场规划粗线条,对客户细分和认知不足,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此外,金融机构更多地关注垄断性、规模大的部门与企业,使得它们忽略了中小微企业、“三农”的融资需求,缺少为后者“量身定做”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动力。

四、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提升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甘肃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化金融支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加强法制建设。打击金融领域的逃废、悬空债务行为,加大对债权人的保护,提高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结率,维护甘肃金融市场秩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地方政府在调控经济作用的同时减少市场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二是完善信用系统建设。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企业及居民树立诚信观念,提高信用水平。加快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建设,形成正向激励与反向惩戒机制,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氛围,为增加信贷投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构筑金融安全管理机制。在加强监督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努力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加大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建立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的有效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强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二)完善甘肃金融组织体系

深化甘肃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增强金融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一是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加快甘肃地方法人机构的发展,提升其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规范其经营管理,有效防范风险,提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二是加快股票融资发展。加大拟上市企业培育力度,着力打造有甘肃特色的上市公司。推动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交易,探索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三是积极发展地方债券市场。发展银行间债务融资,鼓励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建和续建重点项目,根据建设周期合理配置融资品种,适当增加企业债、中期票据和城投债等中长期债券融资工具比重,优化项目融资结构。

(三)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金融机构需要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机,顺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活动国际化、金融交易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是放松管制与加强监管相结合。适度放松金融管制,给金融机构创新留下空间,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使得金融机构始终保持稳健经营,减低系统性风险。二是提升社会信用基础。推进经济立法,加快甘肃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惩罚市场上机会主义行为,打击违约失信问题,为金融产品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三是以电子化作为创新突破口。以电子技术为依托,使金融服务向自动化、简约化方向转变,切实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构建客户信息数据库,进行集中、有效的数据信息管理,应用数据挖掘,进行业务产品的研发。

(四)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全面增进与西北省区的金融合作,推动省内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等途径,增强甘肃金融在西北省区和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一是制定区域金融总体规划。深入调研全省交通运输、产业对接、战略平台、文化交流以及城市集群等情况,稳步推进全省规划编制工作,明确战略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为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为区域企业在经贸、技术、产融等方面对接与整合,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风险、法律等方面服务。三是加强跨境金融合作。通过举办经济金融论坛、实施信息共享、建立信用和融资平台等方式,加强与中西亚国家金融信息沟通与合作,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增强应对金融突发事件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永秀,王颂吉.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 2014,(3):64-73。

[2]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14,(2):1-10。

[3]厉无畏,许平.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金融合作与创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4,(10):1-8。

[4]秦放鸣.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王海燕.新地缘经济:中国与中亚[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6]习近平.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 2013-9-7。

[7]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5):3-6。

The Research on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Gansu Section

Construction and Its Financial Support

JIANG Runxiang WEI Changjiang ZHENG Zhousheng LI Dong

(Lanzhou Provincial Sub-branch PBC, Lanzhou Gansu 730000)

Abstract:Since Chairman XI Jinping proposed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strategy, Gansu section has got a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which has tremendous impacts on opening up,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In recent years, Gansus banking, securities, insurance have made positive achievement, which has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he economy. But there exist deficiency in its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inancing channels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etc. Therefor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region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pand financing channels, strengthe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deepen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so as to play the role of finances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Gansu section.

Keywords: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Gansu section; financial support

责任编辑、校对:王红莉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