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人车平面分流模式研究

2016-12-19李坤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北校区中心区人车

李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保卫处,北京 102249)

校园人车平面分流模式研究

李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保卫处,北京 102249)

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校园人车混行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校园中心区尤为突出.现在的道路系统在规划设计时越来越重视人车分流,但是早期的校园规划对于车行交通的考虑不够完善.针对这一问题,引入人车分流系统模式帮助解决问题.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昌平校区为例,结合校园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人车平面分流系统在校园中心区的实施方法,通过实践发现,这一模式有效的解决了校园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保障人安全行走的同时,车也能够顺畅的通行.

人车分流系统;安全;交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持有量不断增加.同时,随着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校园内人数骤增.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占地面积没有变化,这使得校园内人和车的密度都在不断增大,特别是在人车流动高峰时期经常出现严重拥堵的情况,这为校园交通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昌平校区为例,结合校园基本情况建立人车分流系统,为提高校园交通安全指数提供新思路.

1 人车分流模式简介

人车分流的指导思想是在道路上将“人”与“车”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各行其道.人车分流模式在20世纪20年代由佩里首先提出,佩里认为城市交通不应穿越邻里内部,并提出交通街与生活街应当分离开来[1].率先体现“人车分流”原则的是由美国建筑师D斯泰恩和规划师T莱特规划于1933年的美国新泽西州纽约郊区的雷德朋居民住宅区[2]36.在规划中,尽端路成为人车分流的重要手段.尽端路和尽端环路要求中心区不设车行道,而在外围设立车行道,在中心区与外围车行道间通过尽端路及尽端环路衔接.尽端路要求车辆驶入此路段后折返驶出;尽端环路要求车辆驶入后依规定道路环行驶出.前者步行到达目的地用时较短,但是要求组团规模小或停车位充足,当不能满足时,建议设置后者,且尽端环路的宽度应控制在4至6米为宜.

2 校园基本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2.1 校园基本情况

大学校园规划既不同于普通的建筑群体设计,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作为孕育人才的摇篮,大学校园特别是校园中心区具有体现校园氛围、塑造校园特色景观的重要作用[2]3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昌平校区总面积496.5亩.学校于八十年代开始校园规划建设,随着三十年间的发展,在校人数成指数倍增长,但是校园面积却未发生变化.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校园内的机动车持有量持续增加.一般情况下,校园内机动车的交通流量要比城市道路低,而校园内步行人数却远超一般的城市道路.人车如何和谐共处,对人行和车行的交通问题的思考,成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昌平校区分为南、北两个校区,两校区被中石路隔开.北校区为主校区,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区等主要集中在这一校区,此外这一校区也承担了一定的教学办公作用.南校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拥有4栋高层教学、办公楼,作为学校教学办公中心区,承担了最重要的教学科研作用.

经测量统计,南、北校区共计51条道路,其中宽度6米以上有29条(其中南校区9条),4-6米有19条(其中南校区6条),4米以下的仅北校区3条.

2.2 存在问题

2.2.1 上下课、就餐时间等高峰期人车混行

上下课期间,尤其是中午、晚上师生就餐时间,人车混行,拥堵严重.据之前统计,每天中午、晚上两个下课、就餐高峰期,南校区北门口、北校区餐厅周边严重拥堵长达30-35分钟,如表1所示.尤其南校区北门口拥堵最为严重,因为南校区行人与机动车共用仅有的一个大门,此时混杂在人流中的机动车几乎无法通行,行人也有被剐蹭的风险.同时,由于大量人流涌出,中石路通行的大量社会车辆被迫停滞.特别是晚上师生就餐时间,此时间段与下班晚高峰重叠,行人、车辆的司机行进均更加困难.每年发生行人、骑车与机动车发生剐蹭等交通事故5-8起.

表1 南、北校区人流高峰期交通情况

2.2.2 外卖送餐盛行,车速过快

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外卖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师生选择订外卖送餐上门服务,送餐人员都是骑车送至楼门口.外卖的确方便了师生,但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外卖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送餐人员骑车的速度极快.由于送餐时间集中在中午、晚上就餐时间,送餐车流加剧了人流高峰期的交通拥堵情况.校园内机动车车辆比社会道路少,加上校园内没有安装交通信号灯,因此送餐人员更加肆无忌惮,导致人与车、车与车的剐蹭事件时有发生,2015年校园内共计发生相关事故5起.

2.2.3 快递流行,乱设摊点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商平台迅速发展,快递公司做为衍生产业也得到大力的发展,高校师生更是快递行业客户中的主力军.中石路南、北校区间的大门两侧人行道上,几乎全被快递公司瓜分占有,几十米长的道路两侧摆满了快件.师生取件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晚上就餐时间,这使得原本就拥挤不堪的道路,变得更加水泄不通.

2.2.4 社会道路分割校园

南、北校区被中石路相隔,南校区北门和北校区南门相对,师生上下课、就餐等高峰期时,这样就不得不经过社会道路,大量人流在南北校区之间穿行.尤其中午或者晚上上下班时间,校内人流、车流与社会人流、车流相遇,车辆司机焦急难耐,极易发生剐蹭事故.

3 解决办法

3.1 通过建立人车平面分流交通模式解决

人车分流系统包括三种基本模式:平面分流、内外分流、立体分流.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园实际情况,采用人车平面分流模式改善人车混行交通状况.

车流流线的合理设置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车流流线,以满足机动车能够顺畅地进出校园.大学校园中心区应避免无关车流的穿越及无序的停车,车流流线应布置在中心区外围,即沿周边布置为宜[2]37.南校区呈长方形,中心区包括两个花坛在内也呈近似长方形展开.如图1所示,车行道(车流流线)围绕主要教学办公楼群等公共建筑布置,沿着南校区外围墙呈逆时针方向.

步行的安全与舒适是人车分流交通组织的目的,校园中心区内应以步行者为主,中心区的步行流线成为各教学组团的重要纽带.传统的规划方式不注意避免教学区内部的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的矛盾,过于注重实质的空间架构[3].南校区原北门改为行人门,校园主要步行轴自北门至教学楼、办公楼组团围合的广场空间,并且包括两个花坛在内.各组团间步行联系方便,步行空间与花坛、绿地等完美结合,使师生们在步行去上课工作的路途中心情瞬间变得更加美好(如图1所示).此外,根据校园其他非校园中心区特殊情况实行局部人车分流,比如南校区中油大厦南侧、北校区食堂周边和快递专用摊位门前等道路,设置为步行区.

增设大门:南校区北门东、西两侧增设两个行车专用门,西北门入口,东北门出口,原有大门设为行人专用门,南校区西南角增设一个行人专用门;北校区西南角增设快递专用区,并设置一个快递单独专用门.如图1所示,机动车从西北门进入南校区,沿着靠墙道路逆时针行驶一周通过东北门离开南校区.同时,设置机动车禁行区(步行区),该区域包含了改造前极易发生严重拥堵的大部分区域.这样就极大解决了上下课期间,特别是中午、晚上就餐时段人车混行的局面.南校区西南角增设一个行人门,校外润杰公寓本科生从此门通过,减轻了北门行人门的压力.根据特殊情况实行局部人车分流的几处道路,也同样缓解了交通压力,从师生半年来的反馈来看该措施科学合理、作用明显.

图1 南、北校区交通平面图

3.2 禁止外卖进入校园

自从外卖送餐盛行以后,师生普遍反映送餐人员骑车过快,在校园里无论是行走还是开车都提心吊胆.考虑到安全,严令禁止外卖人员骑车进入校园,要求师生到校门口取餐.通过该措施,有效制止了送餐车流加剧人流高峰期交通拥堵的情况.

3.3 把快递引入校园

针对快递问题,把快递引入校园,在北校区南门西侧靠围墙处开辟一块区域增设为快递专用区,并开通一个快递单独专用门,安排人员严格管理开、关门时间.在快递专用区建造快递门房,施行承包制,并对承保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要求各快递公司延长师生取件时间,分散取件人流.

3.4 设置交通信号灯,分散人流

保卫处、学校交通安全委员会与上级部门协调,在中石路两个大门之间加装了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的投入使用,有效分散了高峰期时的人流,使得两个校区之间人流穿行井然有序.

4 结语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园人车分流已经运行半年多,规范了校园交通秩序,显著地改善了中国石油大学的交通状况.通过本文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经验做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其他高校的校园交通规划有所帮助.人车分流道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高校人车混行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从人与车的矛盾中找到平衡,规划校园的道路交通系统要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研究,使我们的校园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这样才能为师生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1〕周俭,沈恬.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林燕.人车分流系统在大学校园中心区规划中的应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

〔3〕华华.试论生态型、人性化的校园设计[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2.

TU984.14

A

1673-260X(2016)11-0148-02

2016-06-14

猜你喜欢

北校区中心区人车
书画廊
江苏省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北校区五(2)中队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江苏省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北校区五(2)中队
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科研楼4号项目西汉早期墓发掘简报
平巷人车连杆式自动连接装置的设计应用
基于“人车互等”智能公交站台的创新研究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城市中心区地下人居环境空间规划
城市中心区异型交叉口改建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