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

2016-12-19刘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裕固族民族资源

刘佳

(西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

刘佳

(西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为进一步全面了解、开发、传承和保护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文章采用田野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数量、类型、特征及生存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调查,进而针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具体推广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与实施建议.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围绕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精辟的重要论述,为开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形态与传播符号,“体育不但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肩负着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又肩负着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2].

裕固族在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人文环境之中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保护和有效地开发利用,不仅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更是建设“一带一路”(分别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构想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推动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概述

1.1 裕固族的概况与文化渊源

裕固族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被赞誉为河西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裕固族自称为“尧乎尔”、“西喇玉固尔”等,现有人口约为1.5万人,常住人口聚居于祁连山北麓——平均海拔分别约为3200米与1400米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境内有裕固、蒙古、藏、回、土、满、东乡、保安等11个民族,裕固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左右,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兼营农业.裕固族信奉藏传佛教,但是在漫长、曲折的迁徙历史和特殊的文化背景中,裕固族宗教文化却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裕固族的宗教信仰经历了萨满教(巫师)、摩尼教、佛教、喇嘛教(黄教)”[3].裕固族在历经长期战乱的逃亡生活、背井离乡的迁徙生活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以古老的回鹘文化为基础,形成了将汉、藏、蒙、回等民族文化融于一体的、独具魅力的裕固族特色文化.

1.2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类型与数量统计

通过对裕固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芦平生和杨兰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群分类——“西北多民族文化孕育出了以嬉戏娱乐、竞技能力、配合节庆习俗为主要特征的3大民族体育项群”[4],共统计出属于3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群的裕固族传统体育项目18项,其中以嬉戏娱乐为主导因素的项目4项,以竞技能力为主导因素的项目12项,以配合节庆习俗为主导因素的项目2项(详见表1).

表1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一览表

2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特征

“裕固民族体育文化源于狩猎生产,发展于军事战争,完善于民族融合.”[5]裕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即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性,又因其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而产生出了极具本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体现各民族教育智慧和体育练习实践能力的总和,它包括精神文化、行为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6]因此,将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重要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交融性

由于受到其它游牧民族文化以及农耕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碰撞,裕固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游牧文化,其范畴基本上属于北方的游牧文化.“除汉文化之外,裕固族文化中包含有明显的蒙古和藏文化的许多成分.”[7]裕固族与蒙古族、藏族都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它们具有代表性的骑马、射箭、摔跤、打撂抛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反映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其典型的放牧、狩猎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更体现出裕固族在吸纳、融合其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过程中的交融性特征.

2.2 变异性

“文化的传递和继承是文化流传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性的继承上.”[8]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文化发展和延续的内在规律影响,在不断创造和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相应失传和流失.因此,为了更好的传承和推广体育项目、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重大变革.如深受裕固族群众喜爱的传统马上竞技性项目——叼羊,本是一种马术和骑术的比赛、力量和勇气的较量.然而,在其之后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之中,由于项目自身功能的衰退与自我发展的局限,却演变成为了一种深受少年儿童喜欢、类似于“老鹰抓小鸡”的嬉戏娱乐性游戏——叼羊羔.

2.3 艺术性

人们对于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所反映出的美好表现程度即为艺术性.“体育文化既具有一般文化的属性,又具有它自身的基本特征”[9]——艺术性是体现体育文化基本特征的重要内容.以裕固族舞蹈为例,按其节庆假日和生活习俗等不同的文化源流,可分为以“护法舞”等为代表的宗教祭祀类舞蹈、以“锅庄舞”等为代表的欢庆仪式类舞蹈、以“马上舞”等为代表的生活习俗类舞蹈.作为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裕固族舞蹈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而且,裕固族传统体育与裕固族舞蹈共生共通的融合性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不断的愉悦和富足人们的心灵与精神,并大力提升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3 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生存现状

3.1 裕固族聚居区多位于自然环境复杂、生存环境恶劣的偏远山区,构成了裕固族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一方面,相对封闭的自然生态系统有效地保护了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相对闭塞的人文生态系统和落后的社会生态系统,限制了与异域、异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严重阻碍了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健康发展与全面提高.

3.2 保护和开发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主体理应是当地政府,并且当地政府和各级体育组织也有意识的对这一公共性资源进行了积极认真的宣传、推广、整理和规范工作,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体委整理制定了《裕固式摔跤规则》,并被正式列为甘肃省农民运动会比赛项目;经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体委整理报批,拉爬牛和顶杠子分别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并被正式列为张掖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和各级体育组织尚未完全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明确相关的责任并制定具体的措施,致使与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赛事活动开展和资源保护工作截至目前仍处于无序可循、无法可依的自发状态.

3.3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逐步完善,不仅有利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与人们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培养与构建,更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目前关于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理论体系的研究相对匮乏并滞后——热衷基础性研究,忽视应用性研究,导致在其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实践理论研究的支持,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和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节奏很难相适应.此外,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融合度不够,造成人们对于传播和弘扬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认知不足,直接严重阻碍了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

4 充分开发与利用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对策

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地梳理和系统地调查,进而实施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不仅有利于弘扬裕固族传统体育的精神和价值,更有利于丰富与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和魅力.

4.1 政府主导

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并能够积极、有效地组织民委、文化、体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坚持科学保护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原则,健全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和政策法规,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及调控引导,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舒缓压力、慰藉情感的心理需求,还能够实现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长期稳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4.2 旅游引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10]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共同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旅游引领下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不仅可以促使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在相互促进和交融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维护与促进各民族的稳定团结和共同繁荣.伴随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构想的深入实施和国内旅游业的日渐升温,特色旅游、假日旅游等已逐渐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旅游热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可以与当地旅游事业“联姻”,以马蹄寺、皇城草原的特色旅游和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祭祀鄂博及藏传佛教宗教节日的假日旅游为良好契机,着力抓好裕固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的推广与宣传,大力促进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深入普及与广泛传播.

4.3 多元发展

面对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当地教育、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建设发展步伐相对失衡的基本现状,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在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必须事实求是、与时俱进地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并与此相应地存在着多元化表现形式,比如:以经典赛事为杠杆,从而推动旅游、体育、酒店、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以特色产业、优势项目为重点,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引导高端人才,从而带动体育生产、体育制造、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会展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等等.

〔1〕光明专论.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N].光明日报,2013-12-04 (01).

〔2〕辜德宏,谢明,刘云朝.“体育强国”辨义及相关问题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5):536-537.

〔3〕贾学锋.建国以来国内裕固族宗教研究现状及问题综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5):37-43.

〔4〕芦平生,杨兰生.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群分类及其特征[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9):12-15.

〔5〕陈兴雷.裕固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危机及对策研究[D].2012.22.

〔6〕陈建新.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4):104-107.

〔7〕贺卫光.论边缘文化与复合型文化——以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1999 (2):206-212.

〔8〕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1):68-72.

〔9〕马亦兵.试析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320.

〔10〕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Z].文市发 [2009]34号,2009-8-31.

G853

A

1673-260X(2016)11-0090-03

2016-08-05

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度中央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Yxm2015087)

猜你喜欢

裕固族民族资源
我们的民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浅谈裕固族民歌传承现状
谈裕固族传统文化教育——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幼儿园教育教学为例
双语教学中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应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资源回收
多元民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