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他人眼中的中国”

2016-12-17张天潘

公务员文萃 2016年12期
关键词:霸主世界

张天潘

警惕他人廉价的甜言蜜语

明清以降的近代(更远的马可·波罗以及有关“香格里拉”等想象就不纳入观察了),国外人士对于中国的观察,几乎都如管中窥豹一样,典型的如明恩溥《中国人气质》与何天爵《真正的中国佬》,前者从性格、气质、文明和陋习等方面进行生动的描述,但这种描写更多的是一种猎奇式的;后者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全景式的阐释,但还是极为平面化的宏观描述。不过此后慢慢地,西方对东方的想象开始接近于理性认识——尽管还是带有较多的好奇感在其中。

虽然有着数量众多的海外中国研究(包括汉学),可依然存在着很多先入为主的偏见。特别是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可以反映出他们对中国的想象。

不过近些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变,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因此与中国有关的书籍,开始汗牛充栋了。《中国大趋势》《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这些从书名到内容无不高唱赞歌的书籍,正在纷纷涌入。在中国研究热潮中,明显有一群“速成汉学家”的存在。一些人在中国走了一趟,就好像成为中国问题专家、中国通了。

比如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中,马丁·雅克认为中国实现现代性的模式是独一无二的,是另类的发展模式,它可能会取代西方的发展模式。他认为到2050年中国将主宰世界,那时代替美元的全球货币将是人民币,汉语将像英语一样风靡全世界,孔子就像柏拉图一样,全世界的人都要学习他的经典。他说,过去英国是海上霸主,美国是空中和经济霸主,到了2050年中国将成为文化霸主,将以文明统治全世界。

但这些作品的共同基本特征就是喜欢宏大叙事,将中国好的一面放大到极致,总结出各种各样的所谓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但估计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些廉价的话语,却往往能够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因为这些满足了部分国人的虚荣心,迎合日益高涨的非理性民族主义。

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却很难看到。不过在《南都周刊》2010年第20期的“当中国统治世界?Sorry,这只是一个标题”这篇专访中,我们看到了难得的真实讲述。马丁·雅克如此回答记者:“你听我说,不要打断我——这是因为中国永远不可能真正统治整个世界。美国没有,英国没有,中国也无法统治世界。”

心态开放、包容批评才是自信的民族

中国经济实力增长背后的自我意识逐渐强烈,开始热切地关注自身的形象。从国家外交、文化交流、经贸活动、公民交往等,都欲全方位地提升形象,“本土”“民族性”这些日益成为文化上的关键词。但在某些时候,这是一种文化自卑之后的过激反应,一旦面临批评,很容易产生过度且固执的反应。

其实,对于外来的他者来说,那些吹捧中国的著作,谁又能证明他们不是想当然呢?他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走了一圈,就在感叹中国的“奇迹”与“不可思议”了,却没有看到广大中西部与农村地区的截然不同。如果中国沉溺于这种不乏投机色彩的吹捧,就很容易迷失方向,骄傲自满从而得意忘形,忘了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离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艰辛路程。

对于来自国人内部的批评,就更需要有开放的心态。正如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所说的:“研究社会现象的,要尽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并不认为,纯粹的批评,就是消极的。找出我们社会中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即使没提出解决办法,也是有意义的。甚至只是把丑恶的现象揭露出来也是有意义的。”真正自信的人与国家,就算是面对不客观的批评与指责,也是有着足够的坦然与淡定的,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经得起骂,也经得起夸,开放、包容,荣辱不惊、不卑不亢,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成熟国家与国民应有的自信表现。

(摘自《同舟共进》)

猜你喜欢

霸主世界
毒界霸主——河豚
石头界“霸主”的小秘密
海洋霸主
温柔的地球霸主水龙兽
谁是真正的恐龙霸主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