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设辽宁省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思考

2016-12-16夏志光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种苗木材林木

夏志光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关于建设辽宁省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思考

夏志光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简要介绍了我国木材供需状况及辽宁省木材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了辽宁省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有利因素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构建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木材资源;速生丰产用材林;辽宁

1 辽宁省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提出的背景

木材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也是世界上四大原材料中唯一可再生、可循环利用及可循环降解的绿色材料和生物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对木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较贫乏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2011年1月5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全国林业局局长会议上讲到:“在世界各国不断加大本国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情况下,中国必须立足国内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加快建设木材生产战略储备基地,尽快改变木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局面,防止木材供应长期受制于人。”[1]辽宁省气候条件好,林地资源丰富,林地生产力提高的潜力大,是传统的木材产区,具备发展林木资源储备的先决条件。从木材供需现状、自然社会条件看,辽宁省开展林木资源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2 辽宁省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必要性

辽宁省是一个林木资源匮乏、木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的省份,每年有30%~40%以上的木材需从国外、省外进入,而且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而在国际上,鉴于生态保护的压力,许多国家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法规,限制或禁止木材出口,进口木材急剧减少的危机极有可能发生。辽宁省木材供应过度依赖进口、外省买入的状况警示我们,为保障辽宁省木材产业的安全,开展木材资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 木材资源现状

3.1 我国森林及木材资源存量现状

据最新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hm2,森林覆盖率21.63%。活立木总蓄积164.33亿m3,森林蓄积151.37亿m3。我国森林覆盖率远低于31%的全球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林木径级、龄级分布结构不合理,可供采伐利用的资源少,林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3.2 辽宁省木材资源现状

截至2012年底,辽宁省林业用地面积 714.3 万 hm2,占全省总面积的48.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571.69万hm2,森林覆盖率40.23%。全省林分面积472.75万hm2,林分蓄积28 927.59万m3,其中、幼龄林面积315.26万hm2,蓄积15 485.84万m3,分别占林分面积、蓄积的66.69%、53.53%;近、成过熟林面积157.49万hm2,蓄积13 441.75万m3,分别占林分面积、蓄积的33.31%、46.47%。从上述数字不难看出,幼龄林、中龄林面积占林分总面积近七成,成为全省林分中的主要龄组,在森林资源的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在辽宁省的实施,全省商品材生产明显下降。而现有的人工林后备资源不足,中小径材多,优质大径材资源贫乏,供应严重不足,导致省内木材大量进口或在其他省份购入。

4 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建设基地的有利条件

4.1.1 自然地理及植被条件优越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的南端,辽河下游,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400~1 200 mm,雨量充沛,地下水位高。

辽宁省属于东北、华北、内蒙古三界植被交界处,生长着多种珍贵树种和速生丰产树种。主要珍贵树种有红松、樟子松、水杉、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紫椴等;其他树种有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油松、沙松冷杉、红皮云杉、桦树、柞树、槭树、花曲柳等。

4.1.2 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全省国家级、省级、县级公路纵横交错,乡与乡、村与村之间90%都铺设了板油路及沙石路面,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供电、通讯覆盖率为100%;灌溉、排水设施较为齐全。这都为搞好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1.3 社会经济状况好 全省建设区总人口2 247.16万人,建设区人口1 193.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 113.3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4 775.27亿元,林业产值633.39亿元(其中:木材产值73.5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 019元。建设区良种繁育基地(种子园、采穗圃、苗圃)1 891个,面积0.6万hm2,年生产能力97 849.92万株,良种使用率80%。

4.1.4 种苗供应充足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承担着负载林木遗传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1998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国债资金1.4亿多元,全省建设了72个种苗工程项目,其中:国家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6个、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1个、林木良种基地73个、林木采种基地32个、苗圃1 638个。种子加工调制项目8个、种质资源项目1个、省级种苗基础设施项目1个、地县种苗基础设施项目及其他项目5个。全省通过种苗工程建设,改善了全省种苗生产条件,提升了技术水平,新增林木种子生产能力143万kg。优质苗木生产能力3.6亿株。全省种苗基地建设,大大提升了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所需种苗的质量和数量,满足基地建设种苗需求。

4.1.5 外部支撑力度大 速生丰产林(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项目在辽宁已经是第六期了,前五期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在辽宁省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已引起高度重视,认为国家项目真正能给地方经济带来强有力支持,是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生态保护的天然屏障。本次项目通过同地方政府座谈,与林业主管部门沟通,规划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表示对本次项目大力支持,积极配合。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可用于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渠道窄、数量少。除国内林业项目贷款及世行贷款外,很少有其他渠道投资营造和建设木材储备基地。主要的贷款渠道是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但开发行要求大项目,并且贷款的抵押和担保条件要求高,运行程序复杂。

4.2.2 木材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结合不密切。现行体制下,木材加工业隶属轻工部门管理,而速生丰产林的培育由林业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上的分割使木材生产与加工利用很难做到一体化。

4.2.3 基地建设管理与服务手段不适应,支撑保障力度不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5 构建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的应对措施

5.1 大力发展用材林营造林建设

大力发展用材林营造林资源建设,一是在现有用材林中,选用培育潜力大、目的树种明确的中、幼林林分,通过加大抚育等技术措施,提高林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二是人工造林。人工造林是扩大木材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建设思路上应坚持以用材林为主体,基地短周期原料林、中长期用材林及珍贵树种用材林比例适宜为原则,同时要做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来增加木材供给能力,切实解决木材供需总量不足的问题,逐步解决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脱节问题。

5.2 基地支撑体系建设

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林业产业,要达到速丰林的培育目的,必须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速丰林集约经营强度。应加大对有关速丰林建设方面的科研和推广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在优良种植材料、壮苗培育、经营管理和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5.3 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

推广木材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木材资源多次加工、无剩余物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建立木材高效利用与综合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加强木材保护,提高木材性能,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建立废弃木材回收与循环利用体系,加大木材回收与循环利用力度,推进废弃木材利用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实现废弃木质材料资源化与循环利用。在广大林区广泛开展改灶节柴活动,减少林区对薪柴的消耗量。

5.4 完善木材安全保障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对林业建设资金的投入,相关部门要制定好辽宁省森林资源培育经营规划,尤其是在基地建设、森林经营工程、珍贵阔叶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培育等相关的贷款、税收、补贴、保险等扶持政策上给予有力保障;对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木材保护、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提供支持政策。

[1] 杨小兰,秦旭东,童德文.关于广西建设国家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的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2):109-112

[2] 辽宁省林业厅.辽宁省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2011-2020年)[R].2011

1005-5215(2016)11-0063-02

2016-07-26

夏志光(1982-),男,硕士,工程师,从事林业研究,Email:xiazhiguang_8212@163.com

F326.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1.025

猜你喜欢

种苗木材林木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什么是碳中和?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加纳木材工业界呼吁政府减免木材进口税以挽救国内木材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