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椒江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树种选择与森林保护

2016-12-16王宇阳许基全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木麻黄森林保护防护林

王宇阳,许基全

(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2.台州市沿海盐碱地绿化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00)



椒江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树种选择与森林保护

王宇阳1,许基全2

(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2.台州市沿海盐碱地绿化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00)

20世纪80年代初,椒江区沿海绿化树种比较单一,防护效益欠佳,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频发。1984年以来,大力引进木麻黄、桉树、黑荆等优良速生树种,大力推广柏木、杉木、木荷、柑橘、杨梅等优良乡土树种,建设多功能高效益防护林体系,增加了林业三大效益。

防护林;树种;森林保护;效益

椒江区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土地总面积31 848 hm2。境内沿海岛屿、平原、滩涂、河流、丘陵等地貌多样性丰富,是个“一山、二水、七分平原”的沿海港城。

椒江区地处中亚热带,位于台风警戒区。在1980年以前,由于沿海地区优良防护林体系尚未形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台风、干冷风、低温冻害、干旱、风暴潮、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此起彼伏,不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也对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 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

根据1984年开展县级林业区划调查统计,椒江区有林地总面积4 214 hm2,森林总蓄积量84 345 m3,森林覆盖率为14.0%。全区不但森林资源总量少,而且林分质量差,树种单一。丘陵山地造林以马尾松单纯林为主体,海岛绿化造林树种为单一的黑松,沿海平原防护林树种为单一的木麻黄。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区乔木林地总面积中,松类树种占94.88%,杉木占0.35%,柏木占0.91%,阔叶树种占3.86%。由于林相单一,树种结构不合理,优良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尚未形成。丘陵坡地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马尾松毛虫危害猖獗,森林火灾受害率多年平均超过3‰;海岛黑松林普遍遭受松梢害虫的严重危害,生长处于停滞状态,25年生平均树高仅2 m,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不足0.7 m3,由于林分质量差,发挥不了保土保水保岛的生态效益,更成为全区森林火灾的重灾区;沿海平原柑橘等果园的木麻黄防护林,受到星天牛等蛀杆害虫的严重危害。星天牛同时也是柑橘等果树的主要害虫。两者成为星天牛的共同寄主,因而营造了防护林的果园,果树病虫害也更加严重了。营造木麻黄防护林工作受到果农和果树专家的强烈反对。

如上所述,椒江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主要是由于林相单一,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差造成的。自1985年开始,大力引进优良速生高效益树种,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加快荒山荒岛绿化,加快疏林和低产林改造,加快沿海沿江平原防护林建设,加快城乡绿化美化。仅短短5年时间,椒江区林业绿化工作上了新台阶。至1989年,全区林地面积增加到5 948 hm2,森林蓄积量增加到93 693 m3,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0%。全区实现基本消灭荒山荒岛和平原绿化达标的目标要求。林种比例调整为:用材林占33.5%,防护林占9.4%,特用林占0.5%,经济林占55.8%,竹林占0.8%。调整后的林种比例符合椒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群众的意愿。虽然椒江区人均林业用地面积不足0.013 hm2,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发展经济果木林成为全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门路,一大批农民依靠发展效益林业率先致富。广大人民群众也进一步重视林业绿化工作。

2 沿海防护林树种选择

由于林种树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林分质量的提高和广大农民进一步重视林业生产,自1988年以来,马尾松毛虫等主要森林病虫害,没有在椒江区境内蔓延成灾,森林火灾逐年下降至1‰以下,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影响国土安全和森林安全的地质灾害,在1990年以后连续20多年没有出现。全区森林保护工作在1984年以前防不胜防,在1990年以后就可以轻松应对了。

森林保护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保护森林安全健康生长。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森林保护工作者的天职;森林防火工作关系到森林安全,也是森林保护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关系到国土安全和森林安全,也是森林保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椒江区的经验来作分析,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分质量,就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有利于控制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1)。现就1985年以来椒江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树种选择等技术作如下简要论述。

2.1 大力引种优良速生树种,加快沿海岛屿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在大陈岛等沿海岛屿,先后成功引种了赤桉、野桉、巨桉、柳桉、大叶桉、木麻黄(优良杂交种)、黑荆、银荆、木荷、杉木、柏木、侧柏、桧柏、湿地松、火炬松、罗汉松、日本扁柏、日本花柏、银桦、悬铃木、绒毛白蜡、刺槐、香椿、臭椿、杜英、深山含笑、银杏、香樟、板栗、柿、柑橘、杨梅、枇杷、桃、梨、樱桃等80多个国内外优良适宜树种,以速生常绿乔木树种为主体,多树种营造混交林[2]。优化了林分树种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效益。

从1984—1991年,全区沿海岛屿有林地面积从295.13 hm2增加到684.07 hm2,森林蓄积量从1 970 m3增加到9 057 m3,森林覆盖率从19.0%提高到47.4%。

2.2 大力推广优良乡土树种,合理调整丘陵山地林种树种结构

自1985年以来,在全区的荒山造林、疏林和低产林改造中,大力推广柏木、木荷、枫香、杉木等优良用材树种和大力提倡发展杨梅、柑橘、桃、梨、枇杷等名特优果树品种。广大农民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比耕地更好的经济效益。因而广大农民采取了比经营耕地更精细的技术经营林地。水土流失、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也自然得到有效控制。

2.3 大力引种国内外优良树种,突破各类盐碱地绿化技术难关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州沿海防护林树种主要为木麻黄,由于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影响发展。但当时又缺乏适宜的替代树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自1985年开始,在椒江区沿海引种巨桉、柳桉、赤桉等桉属优良树种。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引种的桉树耐盐碱性强,抗风耐寒,抗病虫害和抗污染能力均超过木麻黄,成为适宜在浙江沿海大力推广的优良防护林树种。[3]经过长期的引种栽培试验和分析研究,现将适宜各类盐碱地生长的树种[4]简介如下:

(1)可以在含盐量10‰以上极重盐渍土生长的树种,主要有秋茄、布迪椰子、木麻黄优良杂交种、柽柳等。

(2)可以在含盐量5‰以上至10‰以下重盐渍土生长的树种,主要有巨桉、柳桉、赤桉、野桉、邓恩桉、各类木麻黄杂交种,竹柳、旱柳、龙柏、侧柏、千头柏、铅笔柏、玉环柚、土栾、加拿利海枣、木槿、海滨木槿、海桐、绒毛白蜡、构树、木芙蓉、构骨、水腊、苦橄榄等。

(3)可以在含盐量3‰至5‰中度盐渍化土生长的树种,主要有罗汉松、互叶白千层、黑松、湿地松、水松、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大叶榉、白榆、白蜡、蜡杨梅、小青杨、欧美杨、二白杨、刺槐、紫穗槐、夹竹桃、重阳木、火棘、大叶黄杨、柑橘、金橘、枸橘、柿、石榴、无花果等。

(4)可以在含盐量1‰至3‰盐碱地生长的树种,主要有池杉、水杉、中山杉、桧柏、蜀桧柏、银杏、无患子、黄山栾树、枫杨、沙朴、合欢、榔榆、垂柳、金丝柳、黑荆、银荆、银合欢、银桦、意杨、黑杨、毛白杨、悬铃木、马褂木、臭椿、香椿、香樟、广玉兰、苦楝、川楝、乌桕、枣、桑、柿、樱桃、枇杷、日本樱花、梨、红叶石楠、珊瑚树、女贞、桂花、月季、玫瑰、栀子花、红叶李、苏铁、棕榈、华棕、蒲葵、小叶榕、蜡梅、月桂、青皮竹、淡竹、刚竹等。

3 开展感潮带滩涂绿化技术研究,建设乔木消浪林带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椒江区的滩涂消浪林建设还是空白。1997年受23号台风影响,全区50余km一线海塘全部被冲垮。全区人民奋战3年,才将被冲毁的海塘基本修复。

为了保障海塘安全和沿海平原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02年,我们从福建引种了适宜潮间带滩涂生长的秋茄,又在椒江近岸滩涂试种木麻黄消浪林带以及试验栽培布迪椰子等树种,均取得成功。

在椒江沿海滩涂引种栽培秋茄以来,没有发现受冻害现象,是适宜在浙东和浙北沿海滩涂引种栽培试验的树种。

木麻黄在椒江近岸滩涂生长良好,已长成高13 m以上的乔木消浪林带。由于受到海潮的间歇性浸渍,树干没有发现星天牛危害。是适宜在河口带滩涂营造消浪林的好树种。

布迪椰子受含盐量15‰到25‰的海潮浸淹,仍可正常生长,是适合在浙江沿海感潮带滩涂绿化推广应用的理想树种。

4 在废弃露矿区开展恢复森林植被的试验研究

由于城乡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大量开山采石,致使完整的山体残缺不全,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不但影响环境景观,而且极易引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根据2004年调查统计,椒江区需要修复的废弃露矿有38处。当时园林部门大多采取铺设铁丝网后喷灌泥浆,然后喷洒草籽的技术进行修复,需要铺设自来水管网,常年喷水养护,消耗大量的水电等宝贵资源,而且景观和生态效益均不理想。

2005年,我们在椒江城郊一处近20 000 m2的废弃露矿区,采取自然式修复边坡,选择巨桉、柳桉等外来速生高大常绿乔木树种和柏木、枫香、马尾松、罗汉松、银杏、桂花、夹竹桃、大叶黄杨、海桐、迎春、常春藤等乡土树种及蔓性植物相结合的技术,没有人工浇洒一滴水,全靠自然降水滋润,恢复了良好的森林植被。桉树等主要乔木树种优势木高已达20米以上,胸径30cm以上,已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废弃石矿区生态修复的先进典型。

[1] 许基全.综合型高效益沿海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 许基全,黄美富.基岩海岸绿化造林的几项技术措施[J].林业科技通讯,1998(7):29- 30

[3] 许基全,张云生.泥质海岸绿化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J].林业科技通讯,1998(12):21- 22

[4] 许基全,王宇阳.沿海造林困难地树木引种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13(24):41- 44(57)

1005-5215(2016)11-0052-02

2016-09-07

王宇阳(1996- ),男,浙江台州人,本科在读.

S727.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1.020

猜你喜欢

木麻黄森林保护防护林
传奇木麻黄
我们的故事
木麻黄记
研究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探析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春天的木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