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光伏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6-12-14段春艳章大钧胡昌吉

职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实训室创新型竞赛

段春艳+章大钧+胡昌吉

随着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创新创业逐步融入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高职光伏工程技术专业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保障体系的构建为例,说明高职院校如何在现有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光伏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调研新加坡、台湾、香港及国内大学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以及国家相关文件的指导措施,探索形成了光伏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

1.构建了项目教学体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引入工程CDIO理念,根据CDIO项目导向培养模式,将光伏技术专业具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为三级逐阶递进的项目。在专业主干课程中逐步推行一体化项目教学,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从讲课的主体变为项目教学的引导者,实现“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

2.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教研室根据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子课题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情况,吸引并选拔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光伏专业科研课题。学生在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相关的部分工作。教师负责的科研课题大多来源于企业或实际的技术项目,需要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需求相结合,并有确切的完成期限,对各项课题研究步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学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训练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项目要求具有严谨和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的工作标准有效地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事实证明,在科研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参与专利产品的开发,与老师联合获得专利数十项,进入工作或实习单位也是很快处于公司的重要岗位上。

3.推进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开展创新训练

技能竞赛是创新训练的有效方式之一。光伏专业建立了分级专业竞赛制度,形成常态,使之与项目教学体系相补充。此外,积极推动学生参与省市级以上的竞赛,强化创新的实践训练。学生参与的主要技能竞赛举例如下:一是校内光伏知识竞赛,主要面向低年级光伏专业学生,每年一次;二是校内光伏应用小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竞赛,面向所有光伏专业学生,每学期一次;三是校内风光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竞赛,面向所有光伏专业学生,每年一次;四是全国高职院校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竞赛,面向光伏专业优秀学生,每年一次;五是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面向光伏专业优秀学生,每年一次;六是广东省挑战杯,面向光伏专业优秀学生,每年一次;七是当地光伏行业协会等相关的竞赛。

4.鼓励学生组建技术兴趣小组,开展科技项目创新

开展项目教学的各类课程,依据项目教学体系的要求,均设置课内训练项目及课外自选项目,将各类项目教学课程延伸到课后。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建各类学生技术兴趣小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完成自选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课后兴趣小组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科技项目创新。学生从大一开始,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小项目或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设计,后续随着知识能力的提升,逐步完成项目的制作。

此外,依据课程的进展,学生在课后开展了光伏组件的设计与开发项目、离网光伏系统设计项目、光伏应用产品创意设计与制作项目等。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可以拿去参加相关的竞赛。吸引企业参观学生的优秀作品,如与新能源公司签订了光伏应用产品相关的校企合作协议,选拔优秀的学生作品,经过改进后推向市场,促进学生作品的成果转化。相关的优秀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相应的企业开发产品。

5.对学生开放光伏技术实训基地,在光伏专业校内外专兼职教师指导下开展项目制作

对学生开放光伏技术实训基地。老师指导学生进入实训室完成各类课程延伸项目及科研课题子项目。此外,学生通过申请进入实训基地开展自主学习和制作各类项目。目前学生在实训室开展的项目主要有:一是学生在课后进入光伏系统设计实训室和光伏发电实训室,开展离网光伏系统设计项目的实验项目或项目制作,开展光伏电站相关的实验及项目制作;二是学生在课后进入校内光伏应用产品研发中心,开展小型光伏应用产品电子产品的开发与制作。该实训室课后每天均有学生进入开展自主项目制作与学习;三是学生课后进入光伏组件设计与制作中心,开展光伏组件设计与制作项目,或者相关的技术培训。

6.学生利用光伏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自主学习,更新知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在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基础上建设的新能源类国家教学资源库除了包含专业建设模块、课程资源外,还包含国内外行业知名技术网站、前沿技术、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在内的行业资源模块等上万条资源,方便学生查阅行业资料、了解最新行业技术、获取相关的行业资源资料。

资源库提供了个性化学习需求方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方案,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展自主学习。同时,资源库设置了学生行为分析轨迹功能,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并进行评价,便于提高学习质量。

7.学生依托太阳能协会自己,组织群众性的课外专业活动

太阳能协会是在光伏技术教研室领导下的群众性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在配合光伏专业建设的同时,也是学生发展广泛、业余、兴趣爱好的群众性社团组织。协会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以下几项。

一是组织了多次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一类是面向校内所有学生开展了多次太阳能发电及节能减排宣传等公益性活动;一类是面向中高职衔接的中职学校,设立协会中专部,面向中职光伏专业学生开展了太阳能光伏知识及节能减排宣传活动。

二是在光伏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下,协会组织了三个技术活动小组,包括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技术小组、学生太阳能应用产品设计与制作技术小组、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小组。三类小组均有技术小组组长、成员及指导教师,课后进入光伏技术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开发与制作。

三是在光伏教研室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专业技术讲座。一种是由高年级的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讲师,面向太阳能协会低年级学生开办,提高低年级同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此外,由协会和指导老师共同联系,邀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担任讲师,面向整个光伏专业学生开展行业知识和前沿技术讲座。

四是协会出面和省内光伏行业、企业开展了光伏专业相关的交流活动。主要是以太阳能协会的名义和企业联系,组织协会成员开展各类光伏企业如太阳电池生产企业、光伏电站及光伏组件公司的参观活动,同时协助老师做好各类年级同学的光伏企业参观活动;由协会出面和光伏企业联系,帮助专业学生开展假期企业实习,包括寒假、暑假的各类光伏企业实习及勤工俭学。

二、光伏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保障体系

1.教研室教师积极开展教学与科研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指导

一支结构合理、具有高度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先决条件。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科研技术服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随时处理项目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样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或实际项目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处理大量信息的方法,将灌输式教育变为创新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项目化教学构成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项目化教学体系构成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首先以企业人员职业活动为主线,推行学校与企业的“三个对接”,构建项目化教学体系的环境。一是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按企业工作环境要求建设改造校内光伏系统设计实训室,发挥校内光伏应用产品研发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建设与工作环境相一致的教学环境。二是教学项目与企业工程项目对接:在离网光伏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并网光伏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引进企业工程案例经过改造成为教学项目。三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活动对接:按企业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实现、运行四个阶段序化教学内容,侧重于设计、实现两个阶段。在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按企业工作过程和技术规范完成项目。教师从项目完成质量、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心等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依托光伏行业协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实践基础

依托当地新能源行业协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从企业引入真实的项目案例,改良后用于学生的项目教学。校企建立产学研创新平台,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真实的项目支持。校企产学研创新平台为学生项目制作及创新活动提供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支持。针对专兼职教师积极广泛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与企业结合紧密度快速提高这一点,在各类项目中均带动学生参与,使项目教学与实践成为常态。

4.新能源类国家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提供资源支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课程标准、学分互认”为基础,构建以课程为主体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方便学生自主进入资源库开展课程学习。同时具有学生学习轨迹分析等功能,方便学生和社会人员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终身学习的资源,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资源基础。

5.教学科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硬件支持

光伏技术实训基地用于教师的科研创新和学生的项目化教学,为学生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硬件的保障。实训室均对学生开放,除了项目化课程教学外,课后学生兴趣小组可以通过学院的实训室开放管理系统预约选修相应的实践项目,如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备调试、太阳能模拟器调试等,进入实训室开展小组项目制作。教研室指定相应的教师指导学生。

6.竞赛与学生科技活动提供了创新训练平台

学生竞赛与科技活动提供课外创新训练平台,与课内的项目教学相结合,是对课内教育的强化和补充。光伏专业实行实训室全天候开放管理,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自选、预约等方式,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进入实训室开展项目设计和制作。

校企教师给出多个项目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报名参加不同的项目小组,如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调试、太阳能模拟器调试、色温可调太阳能光电板研发、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研发与市场开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参加省市级各类专业相关的竞赛以及行业竞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建立光伏专业分级专业竞赛制度,与项目教学体系相补充。此外,积极推动学生参与省市级以上的竞赛,提升培养质量。建立与项目教学课程相配套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由专业教师提供指导,进一步深化学生项目制作的能力。目前主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均按照项目教学开展,设置课外自由选择项目,供学生课后项目训练使用。

三、小结

本文系统阐述了高职光伏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体系和保障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项目教学体系的构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推动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组建技术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科技项目创新;对学生开放实训室,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制作项目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光伏专业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更新知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组建学生太阳能协会,太阳能协会自己组织科研活动等等,全方位培养光伏技术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课 题:本文受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光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测评系统研究(2013JK288)项目、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节能减排环境下高职光伏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资金支持。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实训室创新型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我看竞赛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