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为旨 体验为径构建朝天小学德育新模式

2016-12-14孔虹

师道·教研 2016年7期
关键词:内省辅导校本

孔虹

建校150年来,朝天小学的全人教育是什么?这很值得我们去读懂、继承;今天,朝天小学的全人教育应是什么?这很需要我们规划、践行。

一、全人为旨

弘毅日新,一贯敢为天下之先;立德树人,创新全面发展理念。

这就是朝天小学的魅力所在。朝天小学的全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绵延的传承谱系,而今,学校秉承“明德、归仁”的校训和“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断弘扬“弘毅、日新”的学校精神,对先前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力求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明德”是朝天人成长的路径,修雅行,由内而外——人;“归仁”是朝天人成长的目标,积雅德,由己及彼——仁。“明德归仁”寓意从成为朝天人始,会写“人”字;毕业走出朝天门,会写“仁”字。

我们为学校全人教育理念注入了新内涵,其核心目标是:身心健,品德优,智能高,个性活。具体表现为具有自信心、人文情、包容力、国际观、竞争力的理想人格的21世纪公民。

二、体验为径

体验教育定义为:由直接经验建立知识、技巧及价值观的一个过程。基本上,体验学习就是把一个概念设计成一个交互式的学习过程。学员可透过自己的亲自参与和领会,了解概念与活动内容的关系,而不再是由教师或导师单向式地教授。由于这些经验将成为学员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对他们的学习非常有效。到最后,学员的态度将有所改变,行为、技巧将有所扩展,而认知及人际关系亦会得到提升。

1. 体验中学习。体验教育注重教育过程,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和能力所及,通过体验来领悟知识,并内化为情感和价值观。体验教育和“辅导”密不可分,在践行体验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团体辅导技术来实现体验教育,能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在体验过程中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培养健全人格,还可以提高其沟通技巧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更进一步促使他们获取知识、反思自身、感悟人生、全面发展。我接纳了“体验先行,内省、明理并行,参与者在其中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理念,大胆地在教师培训中首先引入团体辅导的技巧,教师们切身感受到这种技术在帮助参与者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体悟知识的神奇力量。

2. 体验中明理。“做中学”是体验教育理论的基点,强调学习是一种适应的“历程”,而非“内容”或“结果”。知识是一种“转换历程”,亦即持续地创造与更新知识的历程,而不是一种获取及传送知识的独立个体。学习以其“目标”及“主题的形式”来转换经验,进行“行—情—知—意”的意义建构。

“行—情—知—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为学习内容,二为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设计反映了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按年级从自己、身边事到他人到学校、社会;从生存需要到行为习惯到思想约束。即:从少年儿童身边事(行)——引导他们分享形成爱憎分明情感、责任态度(情)——懂得道理,迁移对高层次的情感(知)——形成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正向积极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意)。

3. 体验中成长。学习、明理促进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个过程是分层次、阶梯状的。学生发展历经“体验参与——交流明理——感悟内省——应用提升”过程,通过内省重整“体验”带来的成长感受,也只有经历“内省”,才可分析实践经历,反思内省是开启“体验”中蕴藏的意义的最佳途径。这个过程重在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行动,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最终是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行为举止塑造结合起来,启发学生依据自己价值观选择的行为,反复行动,形成某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从学生发展角度看,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形成个人思维习惯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捷径。

三、全人德育活动实践

1. 德育实践设计的目标及内容

(1)自我认识,树立自信,自我尊重,服务他人,自我成长。我以自尊感培养、责任感培养为主题,与品生、品社科结合,设计三个年龄段的校本德育体验教程,即班级成长辅导手册。低年级:游戏辅导,认识自我。中年级:自尊感训练,树立自信。高年级:责任感培养,形成正向心理。安排在班队会课、雏鹰中队活动训练,进行班级辅导,通过教程内容的训练,引导学生内省、自悟道理,修正行为,形成品格。

(2)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重塑新一代责任感。校本德育课程《正向发现自己》《正向发现同学》《正向发现教职员工》《正向发现校园》,旨在探究朝天小学悠久历史,感受学校150年来以“创新 第一” 领航教育发展的精气神,加深并增强“我以朝小为荣 朝小以我为荣”的情感。校本德育课程《一年级新生适应辅导》《一年级新生开笔礼》,旨在让新生与家长在体验活动中感受、认识小学生活,在体验辅导中减轻对开始新生活的焦虑、解开迷惑,树立开始新生活的信心。指导家长做好开学准备,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老师,共同迎接新的人生阶段。校本德育课程《学长、领袖培训》旨在在体验分享中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让孩子感受为他人服务的成功感,树立“责任和服务”意识。学习社交互动技巧,提高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通过参与鼓励身边的人,并且通过目标的设定,统筹安排,有序地开展工作。培养学生领袖,锻炼社会工作能力。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做学长中,重识自我,树立自信,做好榜样,规范自我行为,自我成长。校本德育课程《亲子辅导活动》旨在通过亲子辅导活动,让中高年级的家长和孩子重新认识对方的位置、处境、动机,在体验辅导中升华情感,重构关系,为孩子健康成长扫除障碍。校本德育课程《毕业感恩会》旨在通过体验活动、书写“仁”字,让孩子感悟到从服务中学会感恩,从感恩中明白升学的责任,从责任中树立生命价值。

2. 德育实践的操作技术特征

(1)以参与者为主:学生除自我体会学习内容外,可调控自己学习的步伐。

(2)过程及所得结果:在学习中,学生可掌握到“怎样”发生与发生“什么”同样重要。

(3)整体了解:着重整体而非片面理解。

(4)多重阔系:学生也可探索到其它相关概念,例如自信心和面对压力的关系。

(5)个人特质:学习不单是汲取理性知识,感觉、价值观及视野亦十分重要。

(6)弹性: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可就个人及团体的需要而改变。

(7)实验性:所学习的技巧皆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8)保密性: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在大家同意遵守保密的情况下可分享个人的感受或问题。

(9)全情参与:所有学生皆需全面投入活动中,而不是只限于理性的分析。

(10)同伴学习:学生可互相学习新的行为模式,促进团队间的学习。

(11)自我评估: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12)易于记忆:学生很容易就回想起自己的体验,从而可牢记所学。

(13)有趣:经常采用活动,利用多种媒体学习,学生可享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而不单是被动及单向式接收知识。

四、反思

德育实践实现了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和实践性德育的转变,由塑造式、改变式德育向生成性德育的转变,由客体性德育向主体性德育的转变,由灌输式德育向对话式德育的转变,由理性德育向体验式德育的转变。

正向引导的技术核心评价学生学习行为,遵循“行-情-知-意”体验学习圈原理,教会学生尊重自己、接纳欣赏别人、引导学生明理内省,学会自我调适舒缓心理压力,自我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办法,促进学生阳光成长,促进学生自我构建和谐人际交往关系。

正如其它教学方式,体验教学也有其限制。首先是个人经验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有体验。同时,大多数人也未必有足够时间、体力及精力去体验各种事情。所以,我们需从他人领会中学习。况且为体验而体验,也是浪费时间之举。在整体讨论中,我们绝不否定他人经验的重要,只是希望提出另一种学习途径。我们也绝无理由不把体验教学及课堂教学双线同时进行。实际上,基于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混合方式可能更为适合。有些人在课堂后再通过一连串角色扮演来累积经验,所学到的知识可能更多。故此,平衡两者最为重要。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项目(jk008,强师工程项目重点项目)、越秀区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JY-005)《百年朝天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体验学习圈”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成果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内省辅导校本
理性主体的内省原则及内省扩展分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原本性体验 内省中歌唱
如何书写民族内省视角的藏族电影——探赜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剧本的自觉性藏族书写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