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2016-12-14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王建华

湖南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学校质量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 王建华

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王建华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人才成长的摇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基础教育发展不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无从谈起,犹如空中楼阁、镜花水月。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教育不能很好地发展,或者说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国民整体素质就会出问题,民族复兴将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要在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凝神聚力,创新作为,不断提升我省的基础教育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是五个方面。其一,就学在普及。2015年,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73.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二,公平在推进。全省建成农村公办幼儿园1571所,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0803所,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大力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享受义务教育、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阳光高考等政策,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其三,质量在提升。素质教育稳步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评选认定了29所改革样板学校,产生了一批教改成果和典型。其四,保障在增强。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200多亿元,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改善计划。其五,管理在规范。全面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针对招生、学籍管理、教材教辅选用、校车安全等完善了管理机制,加大了监管力度。

伴随教育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发展进入关键期,我们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可以概括为“三更、三高、三弱”:“三更”,表现为变化更迅速,任务更艰巨,改革更复杂;“三高”,主要是教师呼声高,家长要求高,社会期待高;“三弱”,这里指农村教育弱、治理结构弱、内涵发展弱。

具体地讲,从我省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来看,理性审视学生成长、教师提升和学校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教育发展还很不均衡,地区、城乡和校际之间教育经费、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的差距较大,“择校热”、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仍比较突出。二是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等问题突出,学校德育工作有待改进和加强;教学质量与基础相当的兄弟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比如今年高考,我省高分考生人数在与使用同一套试卷的9个省份中不是很靠前,引起了社会关注。这虽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也应该由此看到我们的差距。三是课程改革认识和实施层面出现偏差,不少地方和学校将“课改”变成了“改课”,课程计划实施不到位,主课、考试学科仍占主导地位,音、体、美及相关技能课往往流于形式甚至被挤占,课堂教学“满堂灌”现象仍较突出。四是师生的生存状态欠佳,学生学业负担普遍过重,部分学生身心疲惫;教师生存环境堪忧,工资待遇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工作积极性受挫,幸福指数不高。五是教育评价不够科学,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片面追求“政绩”,公开或半公开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高考升学指标。六是学校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事故、学生非正常死亡、校园欺凌等现象时有发生,“毒跑道”“毒草坪”等问题在个别学校存在,社会反响强烈,舆论高度关注。

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就必须正视并破解上述教育难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着力提升质量,办好满意教育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改革要有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要从散点式改革转向协同性、综合性改革。改革要抓住根本性问题,重点突破,遵循规律,科学推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不断共同发展;不是低位徘徊,而是鼓励提高质量;不是放弃特色,而是鼓励办出特色和品质。坚持在发展中促进均衡,在均衡中促进发展,最终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以公平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大张旗鼓,真抓实干,整体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一是要理直气壮抓质量,要走出一谈质量就只抓升学率的误区。升学率只是质量评测的重要依据,而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必须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来抓。二是要全面发展抓质量。不能只关注考了多少北大清华的学生、升学率如何高,而要坚持以生为本,遵从人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最终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三是要科学创新抓质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不能一天到晚被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和“题海战术”弄得晕头转向,沦为读书的机器,连基本的创新意识都没有。四是要完善机制抓质量。要充分运用《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细则》,结合省市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关评估细则标准,将常态评估和动态评估相结合,通过评估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总之,我们要追求有公平前提的质量、有安全保障的质量、有合理布局的质量、有选择机会的质量。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管理效能。

王建华在常德芷兰实验学校调研

一、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地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培养青少年儿童的核心素养,即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家国情怀和适应社会能力,在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探索发现与动手实践能力。新课改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如何落地落实,我们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二、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办好每一所学校。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办学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性人物,常言道“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在学校规划、教学管理、团队建设以及处理各种校内外关系上都有很高的水平,这些通常是一所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这里,我特别强调要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或者叫作“课程教学领导力”。多年的基层工作管理经历让我明晰了校长领导学校的三条主线,分别是思想领导、行政领导和教学领导。学校工作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是指校长影响身边师生实施教学变革、实现教学愿景、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校长们提升教学领导力,一要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的目标;二要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组织文化;三要构建促进教师教学改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四要建设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五要加强党政协调配合,切实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师德建设、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完成好基础教育发展的各项任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教师是基础、是关键。好老师可以教出好孩子,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可以说,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精神的基础,学生今后也很难成为创新人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

一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坚持“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促进教师凝练专业精神,丰富专业知识,强化专业能力。要着力推动全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十百千万”工程,把这项工作抓紧、抓落实,从而建设一支中小学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富有教育理想、躬身教育实践、勇于教育创新、影响广泛深远的名师、名校长。探索建立名师辈出、动态调整、不断优化、训用结合、持续发展、协同创新的湖湘名师培养与成长机制,通过名师、名校长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贯彻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努力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工作;进一步实施好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和特岗教师制度,加快培养补充农村教师;“国培”“省培”要聚焦乡村教师,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善教师待遇,落实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政策,妥善解决民办代课教师问题;改善教师居住条件,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依政策予以住房保障。

三是加强舆论引导,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国务院2016年40号文件颁布为契机,推动教师队伍编制、职称、荣誉落实,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宣传教育系统先进典型,特别是加大对长期坚守农村学校的优秀乡村教师的宣传力度,形成教师队伍操守形象俱佳、社会各界真正尊师重教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

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们拥有比较完善的教研体系和完备的教研制度。教育科研院所(室)在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和“秘密武器”。中小学教师要具有科研意识,努力做研究型教师,要从自身条件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出发,从自己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研究做起,开展“微课题”研究,研究“真问题”,探索“真经验”,生成“真成果”。要重点研究有效教学,改进教育方式,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精选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特别重视研究新高考,适应新高考,赢得新高考。高考制度的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国家人才选拔制度的“重新洗牌”,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研究,主动适应转变。如,班级管理上,从固定的行政班级转变为动态化的教学班级(“走班”);在课程设置上,从整齐划一的简易“套餐”到满足不同需求的“自助餐”;在高考命题制卷上,从地方特色的“湖南卷”到更加科学的“全国卷”。诸如此类重大变化,只有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从容应对。

五、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中明确指出,“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破解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实行科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现阶段,我们首先必须规范教育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第一,要规范招生行为。按照国务院2016年40号文件要求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全面推行“阳光招生”,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严格实行划片入学,完善随机派位招生入学方式,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分流学生。试行学区制办学,探索建立小学初中九年一贯招生制度,促进均衡发展,有效化解城镇“大班额”“择校热”等难题。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机制,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按不低于5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严格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转学、插班行为,一定要从源头上解决生源数量与质量的相对均衡。

第二,要规范编班行为。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实行平行分班,杜绝举办各种类型的“实验班”“特色班”“重点班”。高中阶段积极推行“走班制”,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为学生自主选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要规范教学行为。各级各类学校务必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常抓不懈。很多名校之所以长期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在我看来,关键得益于两点:一是学校教师专业、敬业、乐业;二是形成了一种学生成长的独有的管理风格,建立健全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第四,要规范补课行为。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有偿补课,个别学校和部分教师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上,而是热衷于课外有偿补课。这样不仅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们的经济压力,损害了教师队伍的群体形象。对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打击报复不参与有偿补课学生,以及与培训机构联合采用“占坑班”形式培训等严重违纪、败坏师德的行为要重点查办,实行“零容忍”。

六、完善教育质量监测

建立多元参与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科学评价。完善督政、督学、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工作体系。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强化对学校落实国家要求、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检查。完善以县(市、区)为主体的教育强省建设分类监测体系,加强对教育强县(市、区)建设的分类指导。完善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报告发布制度,建立监督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将监督检查结果和问题整改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的教育很可能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性转折。让我们怀揣教育兴邦的梦想,协同创新,教书育人,在推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道路上,理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懈努力。

(此文系王建华副厅长在2016年8月9日市州教育局长暑期研讨班上的讲话,刊发时略有删改。)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学校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学校推介
质量投诉超六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