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艺术研究之精髓,装帧设计教学之楷模

2016-12-13杨恩举

出版广角 2016年14期
关键词:民间工艺书籍装帧图书

【摘要】本文通过对《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进行分析和研究,尝试从形式与内容、版面风格、文化传承、人文意蕴、可读性和易读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曹雪芹风筝艺术》的成功之处和装帧经验,并结合民间工艺类图书的艺术特征,提出当前民间工艺类图书装帧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词】民间工艺;图书;书籍装帧;《曹雪芹风筝艺术》

【作者单位】杨恩举,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是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策划、撰写和编辑完成,获得了2006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世界最美的书”是由德国政府支持的一项世界性图书评选活动,享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具有严格的评选标准和完备的评选规则。该书通过整体设计,展现了中国民间工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了当代中国图书出版的成就。该书不仅在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间工艺和民俗民风方面具有研究价值,在书籍艺术设计方面还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魅力,堪称民族艺术研究之精髓,装帧设计教学之楷模。

提及文学巨匠曹雪芹,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殊不知曹雪芹还写过一部名为《南鹞北鸢考工志》的书,讲述了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1],将风筝绘成图谱,并编成通俗易懂的工艺歌诀,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从而创立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曹氏风筝”。而《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内容就来自《南鹞北鸢考工志》,由著名“曹氏风筝”传承人孔祥泽老先生口述,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团队和赵健工作室共同完成。书中包括曹雪芹自序、董邦达序、敦敏《瓶湖懋斋记盛》、曹雪芹创作的风筝歌诀和绘制的风筝图谱,讲述了“曹氏风筝”的种类和特点,展示了千姿百态的“曹氏风筝”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民间工艺类图书要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目前,工艺类图书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造成过度包装、缺乏设计和工艺滥用等问题,使得出版内容与装帧形式严重脱节。民间工艺类图书装帧设计要以艺术的形式感去契合书籍内容,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书籍的整体设计和装帧形式都是建立在对出版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包括字体的选择、图片的布局、编排形式、空间留白和个性化材料的运用等等,出版内容是核心,装帧形式是表象。设计者要对民间工艺类图书主体和内涵进行研究梳理,领悟民间工艺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和工艺流程等内容,吸收与消化,整合与提取,寻找最佳的装帧形式与之匹配。

《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非常关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2],这也是该书能够获得“世界最美图书”的关键所在。该书的内容是中国传统的风筝艺术,这个主题首先就给该书赋予文化和艺术的生命力,怎样设计才能够体现图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呢?设计者选择了传统线装书和中文楷体来体现该书的文化内涵;通过简洁生动的封面、优雅灵动的版式和对比统一的图文来体现视觉艺术特色;通过封面和内页的虚线来体现“放风筝”的主题语义,传达出自由、放飞和翱翔的动态美。

用传统线装书的形式来表达中国民间风筝艺术,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气质和艺术魅力。传统的中式六孔线装和绫绢包角,古朴高雅,很好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蕴,体现了浓郁的书卷气和令人回味的内涵美。同时,“线”装帧方式与风筝之“线”暗自契合,使得本书的内容得以完美体现。设计师整合了中国传统的书籍设计理念和现代视觉构成方法,衍生出灵动的视觉流程和简练的设计风格,使得本书的装帧设计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崇。

二、民间工艺类图书要注重优雅灵动的版面风格

民间工艺类图书的版面风格要注重形式美、构成美、合理性和灵动性,遵循主题鲜明、视觉流程清晰和强化整体布局的出版原则。该书将民间工艺图片与文字论述有机结合,力求文随图绕,注重节奏感,把工艺流程和案例展示疏密有致、错落合理地与行文吻合,兼顾人性化的同时,又提升了此类图书的观赏格调。根据人的认知心理分析,在版面构成中,合理的版面布局和清晰的视觉流程能够强化主体形象,使读者在第一时间清晰地获取图书传达的主题,在最短时间内能与书籍进行沟通[3],让读者感受到舒适的阅读编排和灵动的版面风格。

《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吸收了中国传统书籍设计的精髓,封面选用了古代线装书常用的青黛色,结合比翼燕风筝图案,犹如飞鸯翔空,“以天为纸,书画琳琅于青笺;将云拟水,鱼蟹游行于碧波”的神韵[5],构成一幅惬意的放风筝场景,展现出“曹氏风筝”的动态美。小面积的风筝图案、书名、作者、出版社信息与大面积青色背景相对比,和谐醒目,白色的虚线与白色的书脊装订线相互呼应,充满着节奏感、韵律美和意象美。

该书字体选用中文楷体,参考古文的书写方式,结合中国传统书籍竖排的方式,与内容相得益彰。文字编排依内容的主次和章节层次分别用楷体、仿宋和宋体排印,标识清楚,读起来赏心悦目。

三、民间工艺类图书要关注文化传承和人文意蕴

文化是民间工艺的灵魂和血脉,也是出版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民间工艺类图书要注重文化内涵,结合出版艺术的特点,提高书籍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出版艺术的关键在于理解出版物的内容,发掘它的精华,寻找它的魅力所在,而民间工艺类图书的精髓就是文化传承,它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播中国民间工艺的使命。因此,书籍设计要体现出图书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品位,书籍设计者要深刻理解和领悟民间工艺的文化语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出版艺术相结合。

《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注重历史的积累,体现文化传承。这本书在内容上反映了民俗文化,书中所展示的“曹氏风筝”,无论在扎制工艺上,还是绘画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本书从工艺、绘制和放飞技巧等方面来阐释“曹氏风筝”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设计者运用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运用书籍装帧艺术升华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运用西方现代视觉原理来挖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董邦彦在序文中评价说:“书之作意重发扬,故能集前人之成,所状之形虽简,而神态之肖惟妙”,体现了书籍设计构思和创造精神已超出于风筝制造,以视觉艺术的普遍规律去展现图书的文化传承和人文意蕴。

四、民间工艺类图书要突出可读性和易读性

从书籍主客体关系来分析,民间工艺类图书的主体大多是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他们的审美标准和欣赏水平通常较高,所以,此类图书更关注出版物的可读性、易读性和人性化特点[4],以科学的视觉传达方式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使书籍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易读性,便于阅读者快捷、准确地接收和理解信息。《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通过中国传统形式的整体设计风格以及版面空间的架构,给读者充分的阅读空间和想象空间。因此,可读性是书籍内容的诉求,易读性是书籍设计的关键。

民间工艺类图书与其他书籍有所不同,它所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例如,剪纸、陶艺、编织、蜡染和年画等等,需要展现出娴熟的民间技艺、鲜活的民俗民风和独特的工艺特征。此类图书必须契合出版对象工艺性的本质,准确地演绎图书内容和主题,让信息传达更明确、直观和生动。例如,编织类的图书可以把编织工艺运用于书籍函套、封面设计和包装盒中;剪纸类图书可以把镂空的剪纸艺术沿用在封面、扉页和封底之中。工艺类图书要构建良好的可读性、易读性、互动性、趣味性和人性化设计,让读者在阅读前和阅读过程中产生预期的愉悦。在《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中,设计者根据图片展示的需要,设计了可以裁开的页面,使读者可以沿着裁剪线将页面裁开,形成大拉页,满足读者欣赏的同时又达到了人书交互的目的。

总之,《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给人的整体感觉亲切又不浮华,书籍设计理念新颖、独特,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艺术美,既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视觉设计理念,是一本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好书。随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民间工艺类图书面临机遇与挑战。因此,在书籍装帧设计上,设计者需要注重文化内涵,突出专业类出版物的艺术特色和版面风格,充分发掘新的工艺和材料,设计出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新时代图书。

[1] 孔祥泽等.曹雪芹风筝艺术[J].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

[2]成佩,徐声.最美的书源于大朴而“雕”——关于《曹雪芹风筝艺术》的访谈[J] .美术之友,2006(4).

[3] 郝振省,胡守文.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论文集[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

[4]李丹,体育科普类图书的人文意蕴——评《高尔夫红宝书》[J].出版广角,2016(7).

[5]李松.以天为纸,将云拟水——读《曹雪芹风筝艺术》[J].中国图书评论,2006(5).

猜你喜欢

民间工艺书籍装帧图书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民间工艺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藤编家具设计
书籍装帧的视觉引导与图书管理
安徽民间工艺大师: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