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妙的三步句

2016-12-12李志恒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形状事物颜色

李志恒

万物都有“个性”。叶子,长在一棵树上,有嫩芽、新叶、成叶和枯叶,这些叶子的形状和颜色是个性的。一盆花,有花骨朵、半开的花、完全开放的花和开败的花,它们的花萼、花瓣、花蕊乃至花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想具体、形象、活泼地描摹“物”的表象特性,立体地呈现“物”最真实的生命体征,我们可以用“三步句”之法,巧妙灵活地定格“物”的影像。

【三步句的构成】

“三步句”是一个怎样的句子呢?三步句的“第一步”是我们要描写的主体,“什么”或“谁”。“第二步”是这个“主体”流露的自身特征,气味、颜色、温度、形状、味道、软硬等等。1+2,就显现了事物的特点。“荒山光秃秃的。”“荒山”是主体,“光秃秃”是外形了。如果把这个例子的1和2颠倒一下,2+1的表达也是很顺畅的。“2”放在主体前面是修饰,移位主体之后是强调,灵活运用的主动权在作者。

三步句的“第三步”,是对1+2的细致描摹,让“2”的特点更准确、更真实、更立体。“3”是作者观察和思维的巧妙结合,其宽度和深度因知识的积累梯度而异,因人的素养和生活基础而异。

“3”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但都与思维联想有关联。“荒山光秃秃的。”第三步可以运用比喻,“像少林寺和尚的脑袋”;可以拟人,“一根头发也没长”;可以对比,“比爷爷菜园里的葫芦还光”;可以任意想象,“看它无精打采的样子,仿佛有一肚子委屈无处诉说”“要是太阳高照,我想,一定会把它的头皮晒焦”;可以串问“我”的猜想,“是老天不下雨,树木都旱死了?是贪婪的人类把树木伐走了?还是山洪把植被卷走了?”还可以虚实相加罗列总结,“看啊,裸露的岩石,风化的流沙,把它打扮得多难看啊!”

把“第三步”顺承连接,这个句子就成了:荒山光秃秃的,多像少林寺和尚的脑袋。唉,怎么一根头发也没长,比爷爷菜园里的葫芦还光。看它无精打采的样子,仿佛有一肚子委屈无处诉说。要是太阳高照,我想,一定会把它的头皮晒焦。是老天不下雨,树木都旱死了?是贪婪的人类,把树木伐走了?还是山洪把植被卷走了?看啊,裸露的岩石,风化的流沙,把它打扮得多难看啊!

例句中的比喻、拟人、对比、想象或虚实罗列是老师特意为之,有顺承关系。指导学生写,能抓住事物特点,能有一两个形式的联想就可以了。

【三步句巧做加法】

写好三步句,首先需要五官感知体验:用眼睛观察形状、颜色的变化;用耳朵听声音、辨节奏;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品尝酸甜苦辣;用手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感受热冷、软硬等。五个器官感知到的“实”加上思维想象的“虚”,就构成了基本的三步句。“实+虚”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视觉+想象”:眼睛看到的形状、颜色注入适合语境的想象。

长寿花的花蕾翘着小脑袋,小嘴嘟成了樱桃,是想让欣赏的人亲亲它,还是想凑近你的耳朵说点悄悄话?

看,它披着灰大衣,腆着将军肚,多像来视察花市的大首长。

街头,红灯突然亮了,那红彤彤的样子,是值了一夜班,熬红了双眼?还是看到行人车流不遵守规则,生气了?

触觉+想象:把手或皮肤体验到的温度、硬度、湿度等加上合理的想象。

长寿花的叶子厚墩墩、水灵灵的,用手捏住叶边,一股凉意便涌过来,舔着我的手指,凉飕飕的。

树皮干涩干涩的,爬满一道道深深的沟壑,是老松树不愿擦去的泪痕,还是风雨给它留下的沧桑伤疤呢?

嗅觉+想象:

摸过它的小脸,轻轻闻闻你的手,会有淡淡的清香悠悠而来。我觉得它像一个臭美的小姑娘喷了香水,怪不得它叫“一抹香”,干脆改成“一摸香”算了!

味觉+想象:

剥去葡萄皮含在嘴里,淡淡的酸,浓浓的甜,甜中裹着酸味在嘴里翻滚着。天作地和!哈哈,即便超级厨师也难以调出这样的美味。

听觉+想象:

夜风一吹,树叶便哗啦啦地响,是展示自己美丽的歌喉,还是因为受了委屈在大声辩解?

【三步句复合加法】

一个感官的实和想象相加,事物的特点是单一的,要想在一个句群里表现事物的多个特点,我们可以用“复合加法”。

一、先用五官自身做加法,再和想象相加

连加的形式能避免对事物的“肢解”,又能把多种特点集于一体,笔力更加集中一些。如,“味觉+嗅觉+听觉+想象”:拿起一个雪梨,一股淡淡的香钻入鼻孔,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咔嚓,真甜,真凉,像咬碎了刚从冰箱取出的冰糕。

二、把已经形成的“单项加法”连缀,让句号成为活结

(一)抓住一种特点,三步句之间呈现并列的形式

河底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圆丢丢的,像一个个小乌龟卧在水底;有的方方正正,像在举办水下跳蚤书市;有的歪歪扭扭,像同桌的凳子一样斜躺在地上。

二八月里乱穿衣,大街上简直就是跳动的彩色音符。有人身着红色的风衣,像披上了鲜艳的彩霞;有的套着紧身的裤子,像裹上了紧身的潜水衣;有的踩着彩色运动鞋,像蹬上了哪吒的风火轮。

(二)由静态描写到动态描述的迁移

静止状态和变化状态的互动,展示的是事物的活力或生命。做加法的时候,可以不拘泥句式的严整,只要把事物特点综合表现出来就可以了。

人工湖的湖面静静的,仿佛一面无瑕的镜子;微风轻拂,湖面荡起阵阵微波,仿佛爷爷脸上爬满的皱纹;小鱼轻轻啄破水面,咬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晕,一项项银圈缓缓向外扩展;阳光一照,金光闪闪,好似片片闪光的鱼鳞铺向湖面。

三、由个体到整体的迁移

事物不是孤立的,小草相依相偎,山峰比肩而立,白云团团飘忽。我们观察、描写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体,还要把视野拓展到群体上来。

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

短短几个分句,把火炬树从一棵拓展到一排,延伸到一条彩色的长河。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色彩的繁多与厚重。

四、事物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等特点之间的互动迁移

把事物形状、气味、颜色或光亮等特点的三步句糅合在一个语言空间里,立体展示事物的特点。前后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分主次和先后。

蒸好的大肉条子肥嘟嘟的,像头顶头围成一圈睡觉的大鲸;红丢丢的,像盘子里爬满弓背的大龙虾;蒸腾的热气像缓缓移动的龙卷风,裹着一股浓浓的香味直往鼻孔里钻。

这句话先描写大肉条子的形状,然后迁移到它的颜色和气味,利用三个特点综合展现了大肉条子的诱人之处。

五、以上四种方法综合交叉

上述四种形式交叉或综合,思维空间更大,能把事物特点扩得更宽,描写也更细致。

公园里的花像小孩子的脸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又像绿色的草地上涂抹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像灿烂的笑脸,一片片连在一起像天边的晚霞。满园的彩色哟,就是一片花的海洋!抽抽鼻孔,香味浓浓的,像凑近了妈妈的化妆盒子;微风徐来,香味被吹散了,空气里似乎有些淡淡的香味儿,又似乎什么气味也没有了。

这段文字描写公园里的花时,先由“形状到色彩的迁移”,再由“个体到整体的迁移”,接着描写“香味儿”,如果我们顺着自己的五官引导,完全能走向更远的文字里程。

“三步句”可以任意描写事物的一个特点,它是灵巧的;“三步句”可以描写事物的多种特点,它具有兼容的特性;“三步句”拿来描写人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也会有神来之笔,它是“百事通”!

猜你喜欢

形状事物颜色
火眼金睛
单独中的洞见
特殊颜色的水
分一半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心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