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多模式教学平台的探究

2016-12-12宋卫菊许其清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21期
关键词:电工互联网+实验

宋卫菊 许其清

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 江苏南京 211167

基于“互联网+”的多模式教学平台的探究

宋卫菊 许其清

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 江苏南京 21116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通过互联网环境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必然。以电工技术课程为例设计基于“互联网+”的课程资源、课程微信以及虚实一体实验的多模式教学平台,分析了多模式平台实现的可行性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互联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互联网+”;多模式;教学平台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优质教育、全民教育、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现代教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以教师、书本和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正快速地转变为以学生、生活和能力为中心的新形式,“互联网+”这种新兴网络应用形式,已经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也被很多学者和专家看好。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建立一个多模式的教学平台,已成为教育技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自己讲授的电工技术课程着手对基于“互联网+”的课程多种教学平台进行探究,并且申报了学校的相关教改课题。

1 现状分析

电工技术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1],是众多机电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好坏对学生影响极大。由于受中学学习习惯和知识难度跳跃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佳,课程的不及格率往往较高。而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课程的学习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创新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仍然主要为传统教学方法配合一定量的电子教案,以解决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更新快的矛盾。

早期基于互联网的学习项目,大多都是以个人身份、自发参与的学习项目。与此相对的是,在教师或教育工作者组织下,以学校或班级身份,将学习内容组织化,以课程为载体[2]。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通过互联网环境进行深层次的自主探究式学

习,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 使教育资源共享得以重构与实现。国内外在课堂教学模式、课后学习平台建立、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许多探索与实践,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空间等各种教学形式及教学平台层出不穷,让学习内容的表达从单一老师讲授模式改进为多元模式[3]。但是同一门课程的基于“互联网+”多种教学平台的研究和探索还不多见。目前各高校的电工技术课程多数停留在精品课程层面,多管齐下的教学平台建设尚在探索或尝试中。

2 教学平台设计

过去由于人的认识、观念、技术能力等方面原因,很多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成了“黑板搬家”“课本搬家”式的教学软件,难以在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4]。近几年,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出现迎来了课堂教学的革命,在优质资源共享和自学的灵活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例如,清华大学在EDX平台上率先推出了包括电工技术在内的多门基础课程的慕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些“新式武器”不能完全颠覆传统的实体课堂,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点拨和指导,尤其是不能照搬别的学校制作好的课程,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有报道称有些学校做了试验,发现使用好学校好教师的慕课,实践翻转课堂的理念后,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比其他传统班级成绩高,学习效果没有人们想象的好[5]。说明这些模式单一的“新式武器”不能颠覆传统的实体课堂,必须多管齐下,搭建多个互联网学习平台相互补充,打破传统教学的师生观、时空观、教学互动观,利用互联网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点评作业、展示优秀作业、提供与反馈课程信息,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与帮助,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并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拓展式学习[6]。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我们将以国内外各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成果为基础,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状态和兴趣,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运用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相关技术,探索电工技术课程的多种教学模式,构建基于“互联网+”多模式教学平台,该平台包含课程网络资源平台、课程微信平台、虚实结合的远程实验平台,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特性,制订具体研究方法和实施办法。

2.1 网络资源平台

该平台的建设突出课程完整性、丰富性、趣味性、多样性,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系统学习。在已有教学课件、题库、在线自测等精品课程资源基础上,重点建设授课视频,利用目前流行的微课模式,将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拆分后拍摄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7],再串成完整的一门课程。由多位教师贡献各自擅长的内容,可以由PPT、动画、现场讲课演示等多种形式展现,改变课程由一两位教师从头到尾的教学。例如电工技术课程中的交直流电动机和各种继电器理论课教师很难通过板书或PPT等方式让学生感性理解设备的动作过程,但是相关实习教师对此却相当拿手,该部分内容就可以发挥他们的长处,由他们完成教学视频。同时即时统计教学资料使用情况,通过对学生开放使用过程中大数据的统计(学生在各知识点的点击率,观众视频观看的完整率等)分析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及课程资源制作的优劣,从而及时调整完善。

2.2 课程微信平台强调实时性,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实时推送,提醒教师和学生上课时间、地点,可以每周推出下一周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应用案例,以及相关技术发展趋势和趣味故事等。每上完一节课,学生的接受程度可以通过他们的提问和讨论了解一二,无须安排固定的答疑时间,学生有疑问可以随时和教师沟通请教。对于不同班级,不同授课进程,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不同教师实行点对点通知提醒,学生和教师的提问与解答实现群共享,充分体现个性化学习。目前有马普科技推出的“口袋大学”教学平台基本可以满足课程建设的相关需要。

2.3 虚实结合的远程实验平台

运用网络、信息化、虚拟技术,将实验室拓展

到远程,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终端,利用实验室设备和视频,可以进行实际实验,平台可以记录学生实验情况,方便学生自主学习[8]。尤其是电工技术课程中强电方面的实验可以先在虚拟实验台上试做,在规范安全的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后再进行实际操作,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做实验的时空限制。东南大学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远程实验平台可以借鉴。

3 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建设课程资源平台,补充完善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知识点的微课视频。电工技术课程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可以更好地动静结合。对学生而言,信息化教学正可谓是投其所好,为他们量身定做的[2]。因为学生都不喜欢以往教学的那种枯燥模式,但是他们非常乐于接受网络、计算机、手机。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没有什么学不到的。加强对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测试题的设计,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知识需求、心理需求,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由点到面地让学生体验,根据大数据提炼出难点,再优化设计,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主动参与探究,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第二,建立课程微信推送平台,设计好教师需要学生又感兴趣的栏目,精心设计和填充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如电工技术课程中学生对器件好坏判别提问,相关答案事先制作在系统里则平台可以自动回答,体现问题解答的即时性。教室前后的墙上贴上二维码,用手机一扫便可以获得教师预先整理好的学习资源。课堂上,不用强迫学生放下手机,抬头看黑板、听讲解。当学生觉得教室的环境太沉闷,忍不住低头看手机、玩微信时,能及时接收到教师精心设计的利用微信不断推送的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疑难问题的解答,形式比课堂更加多样、趣味性更强。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它事先了解课程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课后,对于课堂没听懂的,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手机重新学习或参与讨论。

第三,建立虚实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使实践课程尽早综合运用知识,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尽早开展探索研究,实现方法的多样性和实践过程的探索性。将硬件条件与软件资源协同,资源平台与交互渠道协同,以仪器数据的采集、现场音视的频捕获等多种测控方式为手段,围绕实验数据,对实验全程管理构建系统,并提供面向移动互联应用的人机交互模式。在实验室入口张贴二维码,通过扫码或摇一摇方式派位,利用公众号进行消息推送与查询,实验数据采集后用手机拍照、提交或远程传送。

4 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课程多模式教学平台建设,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可以围绕互联网进行,教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上线下的活动互为补充与拓展,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长。当互联网技术成为教师和学生手中的利器,学生才能真正确立主体地位,摆脱学习的被动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才能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在互联网世界里变得现实,互联网不但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技能,同样也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让教师不再以权威的姿态俯视学生,而是真正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他们共同进行探究式学习。

[1] 秦增煌.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徐晓东.校际协作学习方法和基于差异的学习策略研究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0(6):10-19.

[3] 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4] 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34-40.

[5] 姚媛,韩锡斌.MOOCs与远程教育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6):3-10.

[6] 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7] 刘爱华,刘永兵.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2):107-112.

[8] 华一村,张敬兰.电路电子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2):27-30.

Exploration of Multi Mode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Song Weiju, Xu Qiqing
Industrial Center,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students through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become inevitable. Take the course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designs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curriculum wecht as well as the actual experiment integrated of multimodal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Internet plus, to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multimode platform to realize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internet plus teaching.

"internet plus"; multi mode; teaching platform

2016-03-23

宋卫菊,硕士,讲师,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副主任。许其清,硕士,副教授,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

南京工程院校高等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互联网+多模式教学平台的研究与探索》(编号:2015YB05)。

猜你喜欢

电工互联网+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特变电工
做个怪怪长实验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