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6-12-12曹会林

长江丛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前厅客房理论

曹会林

高职《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思考

曹会林

一体化课程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关键。本文立足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实践,选取《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课程,从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入手,构建出课程一体化改革的基本框架。

一体化课程 “三段式”模式 工学一体化模式

一、抓住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本质

(一)从教学要求层面看,做到教学方式上的理实一体化

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改革不排斥理论方面的内容,不是“唯技能论者”;应包括学校地域空间里上的各类实训、实操、实验课,也包括酒店里的认知实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课;理论内容的教学和实践内容的教学不能形成独立两部分,而要“融通合一”地进行。

(二)从课程改革层面看,做到课程模式上的工学一体化

一般情况下,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行为空间在学校,工作实践的行为空间在酒店,现在要求两个不同领域、两个不同空间、两种不同身份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达到“合一”的程度,难度大,要求高。

(三)从学校办学层面看,做到培养目标上的能岗一体化

酒店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简称; “工作岗位”一词既指当下培养行为的学习状态,也指培养行为结束后的就业状态,做到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的“对接合一”。

综上所述,一体化课程的本质特点是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简称为工学一体化,或简称为一体化。

二、分析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构成

一是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理论指导层次。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理论由前厅客房基础性理论和应用性理论组成。前厅客房基础性理论由基本原理论、基本规律论、矛盾关系论等组成;前厅客房应用性理论由专业建设论、课程开发论、教学论、教材论等组成。

二是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模式运行层次。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模式由一体化专业、一体化课程、一体化学习任务、一体化学材、一体化教学案、一体化作业等组成。

三是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评价与改进层次。评价对象包括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课程理论指导质量和课程模式运行质量。课程理论和课程模式在评价中整改与发展。

三、构建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模式

(一)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与一体化课程模式比较

(二)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模式与“三段式”课程模式比较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模式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效果等多方面具有先进性,与其他课程模式相比,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结语

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模式与其他课程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十分重视教、学、用三者的结合。重视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实践专家访谈会,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非常重视通过深入的校企合作,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在对接中持续改进。 实施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一体化课程改革无论是对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意义重大。

[1]方静.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高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思考[J].职教通讯,2014(36).

[2]张小丹.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与思考[J].企业导报,2015(20).

(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基金项目: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号:2016y19。

曹会林(1979-),女,湖北天门人,硕士,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服务营销和管理。

猜你喜欢

前厅客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麦蒙服饰办公前厅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前厅服务心理分析与待客策略》教学设计
锦江股份:受累七天酒店调整5月Rev PAR增速放缓
第28次瑞典冰旅馆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好难理解
酒店前厅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