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这些经验可以借鉴

2016-12-11

工会博览 2016年32期
关键词:事主受害人网页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这些经验可以借鉴

如今,群众越来越深地把自己的生活构建在通讯网络上,但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购物诈骗、中奖诈骗、电话诈骗等诈骗案件日益增多。就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何防范通讯(网络)诈骗典型案件等问题,为广大市民提个醒,做好自我防范。

典型案例

案例1: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盗走账户资金

2016年上半年,连续发生多起个人支付宝账户资金被盗案件。

经过初步侦查,受理此案的民警发现,犯罪嫌疑人非法登录受害人的支付宝账户后,通过在网上购买充值卡等虚拟商品获取卡号、密码的方式,将账户内资金盗走。

案例2:大宗商品“涨跌“竟然全靠鼠标控制

前段时间,居民玲丽(化名)报警,称其在一投资网站上结识了一名叫“凯恩斯”的炒股高手。通过对方介绍,她在电脑上下载了一个名为某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软件进行炒股,结果亏了20多万元。

上述两起案件 ,看起来挺可怕,其实不然,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提高警惕,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在网络中不登录不可靠的网站,不下载可疑的内容。

为防止黑客通过网络途径获得个人重要信息,账号安全保护信息及时更新是很好的选择,以免许久不用的账号被不法分子重新注册进行数据套用。

防范贴士

骗子绞尽脑汁设圈套,把你说晕,等你送钱。

可无论骗子手段多高明,编的谎言再完美,到最后还是要通过汇钱或转账达到目的。以下是警方权威发布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及预防通讯(网络)诈骗小提示:

(一)“机票延误”骗人钱财

诈骗分子冒充航空客服给事主发信息,事主回拨短信中的400电话后,会被要求缴纳一定保证金并需告知对方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骗取事主钱财。

预防:市民要做到不轻信400电话,不贪图小便宜,及时拨打航空公司正规客服电话查清事情真伪。

(二)“意外中奖”喜从天降

犯罪分子群发虚假中奖信息,例如已被系统确认为“爸爸去哪儿”等活动幸运用户,事主会被要求预先支付个人所得税等费用后才能领奖,继而骗取个人信息和钱财。

预防:市民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随便在网上泄露个人银行账号等真实信息,必要时可联系节目组进行询问。

(三)虚假网站“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为事主发送虚假的网络链接或网页,事主如果在虚假网页上进行交易,骗子会通过网页的后台,捕获您输入的账号及密码等信息,将您的钱款秘密划走。

预防:市民要做到不随意点开短信或邮件发来的链接或网页上弾出的窗口链接,在网上购物时要选择正规的购物网站。

(四)“游戏交易”引君入瓮

不法分子在网络游戏里叫卖低价游戏装备或提供游戏代练服务,玩家通过网上银行转账等方式,进入虚假的游戏交易平台网址,结果被不法分子卷走了钱款。

预防:玩家在进行游戏装备交易时要选择正规的游戏交易网站,不要相信所谓的“低价装备”“快速升级”等诱饵。

(五)“网上购物”退款欺诈

事主在淘宝等网站购物后,会接到自称支付宝客服中心的电话,对方声称事主购买的物品因物流等因素需要退款,让其在他们发送的网页链接填写个人银行卡资料,进而造成损失。

预防:市民可以利用百度搜索等渠道去验证电话号码。

(六)“社保退款”骗取信任

受害人接到一段录音电话,称其有社保退款未领取,即将过期。受害人回拨电话,对方会要求到ATM机操作领取退款。受害人按照对方指引操作后,存款会被转走。

预防:市民必须注意是不是需要你先付钱,才能把退款给你,如果是,这样肯定是骗子。

猜你喜欢

事主受害人网页
基于HTML5与CSS3的网页设计技术研究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受害人承诺与受害人自冒风险中的刑民关系研究——基于英美法系与德国的比较视角
三男女涉勒索禁錮就逮
港男賭敗搶80萬籌碼被捕
基于URL和网页类型的网页信息采集研究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意大利刑法中的受害人同意
內地男子遇債主遭毆攬警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