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家族 十三世的凝望福陵觉尔察氏 盛京最后的守陵人

2016-12-10梁以文

乐活老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努尔哈赤爷爷奶奶

文/梁以文

一个家族 十三世的凝望福陵觉尔察氏 盛京最后的守陵人

文/梁以文

八十一岁的退休教师赵晴光老人,姓觉尔察氏。他生在福陵脚下,他的父亲、祖父,乃至曾祖,都是福陵的守陵人。这工作世代相袭,已经传了三百多年。几个世纪以来,福陵遭遇的沧桑变化都凝聚在这个家族中,而努尔哈赤埋身的那片土地,更是他们固守的精神家园。

一过一功带来家族久盛

上溯福陵觉尔察氏的祖先,可以追到班布里,他与努尔哈赤本是叔伯兄弟,两家是邻居。因为一次冲动,班布里被免去象征帝王家族身份的红带子,不再允许叫觉罗,而是改称觉尔察氏。即使这样,他依然对努尔哈赤忠心耿耿,并救过他的性命。当努尔哈赤的妻子孟古病故时,班布里上书,说自己无功受禄一直深感不安,“愿看守皇后之陵”。努尔哈赤很感动,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表示以后觉尔察氏可不出差役,不缴贡赋,累世守陵。

班布里病故时,努尔哈赤特赐予牛羊等物作为祭品,并亲至他的陵前祭祀,将他埋葬在皇家祖陵陵园之内,以示不忘他的忠贞。班布里死后,他的长子达喀穆(八世大祖)于顺治元年(1643年)奉旨看守福陵,属正黄旗,他的次子他察(八世二祖,赵晴光一支的祖先)也拨归福陵关防所属,世隶镶黄旗。就这样,有清一代,福陵觉尔察氏的子孙一直看守着皇陵,祖先的传奇故事也在世代流传。据说,每逢皇帝来盛京祭祖,都要亲自召见守陵的舅姨子孙,并给予丰厚的赏赐,这些守陵宗族的地位仅次于黄带子、红带子。赵晴光的父亲承善,是福陵最后一代尚茶人,而他的族中兄弟裕光,是福陵最后一代拜唐阿。

福陵的最后一次祭祀

赵晴光生于1934年,在他印象中,打小父亲就在城中谋了个职务,在东华门的劝业商场里工作。不过,城里有份工,城外守陵的差使父亲也干着,他的职务是尚茶人,官不大,祭祀时主要负责管理茶、香烛等祭品。“我们这一支里,守陵的没出过大官,我爷爷文升也是尚茶人,我太爷爷永安是甲兵,上数到我太爷爷的爷爷叫石满的,官任中宪大夫。”赵晴光说,“我们家另一支的官做得比较大,像跟我爷爷同辈的景昱,官至花翎掌关防。掌关防是关防衙门里的最高长官,他有花翎,说明还是立过功,皇帝给了赏赐的。”

赵晴光的奶奶参加过福陵的最后一次祭祖,儿时他听奶奶说过,那次来的人,是前清的末代皇帝溥仪。“祭祖时,爷爷他们这些有官职的人就不能在家待着了,得到前面去准备。我奶奶呢,就在家跟姐妹妯娌一起做馒头。奶奶说,那时候做的馒头就不论个儿了,得论屉。直径一米多长的大笼屉,屋前屋后得摆上几十个。那馒头花样也多,有点红点的,有带馅儿的,有捏花样儿的,数不清……”

就算到了民国,守陵人也算个好差事,平时拿工资,过年节时还发东西。赵晴光小时候就跟父亲领过一次饷银,那次好像是过年,父亲领他来到浑河边,岸边停着一个船舫子,父亲进去,出来,手里就掂了个小包,里面发的是过年钱。

钻研数学的乱世护谱人

《福陵觉尔察氏谱书》历史上一共经历过三次修谱。清乾隆四年(1739年)由正黄旗包衣首领七十公首次纂修。次谱修于嘉庆二十年(1807年),由第十四世龙官保作序。最后修谱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十七世多纶作序。最后一次谱书修订后,抄送了二十二份,每个家族保存一份。不过,“文革”期间,大多数族人家的谱书都已付之一炬,唯有二十一世隆光偷偷存下了这份珍贵的谱单。

说起赵隆光的名字,人们可能都觉得陌生,但若提到他的笔名赵乐天,东北生于民国初年的孩子应该都熟悉,当时各地中小学最通行的数学教材和数学练习书,像《代数详解》《几何详解》《高小算术补充教材》《算术问题精解》等等,全是赵乐天编辑的。现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一提起赵乐天还津津乐道,他们都说是通过赵乐天的“鸡兔同笼”走进数学天地,激发起学习数学兴趣的。当年,为了能更好地出版数学书,赵隆光筹办了盛京书店和一个小型印刷厂,形成了编书、印书、卖书“一条龙”的初步规模。盛京书店的小二楼就是一个学校,当年,赵晴光还在这所学校就读过,店址在当时的奉天市沈阳区一心街五段二十八、二十九号,即城内钟楼南路东。

那份珍贵的家谱,是赵隆光从母亲金桂荣手中接下的。“文革”期间,任数学教员的赵隆光被关进牛棚挨批斗,所谓的“历史问题”便是当年开书店、出版数学专著的事情。在牛棚里,被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的赵隆光面对来探望自己的儿子,当着“专政队员”的面儿,仍然小声叮嘱孩子:“把那东西收好……”

最后的尚茶人承善算盘加红点颏鸟的生活

因为世代守陵,觉尔察氏的后人们住在距东陵不足一千米的陵前堡。赵晴光的父亲

承善,是东陵最后的尚茶人。

小时候,赵晴光曾好奇地问过父母:“陵内那大坟墓里埋的是谁?”

“清太祖努尔哈赤。”父亲说。

“还有许多童男童女。”母亲马上补充。

还有一次,赵晴光的妹妹赵淑惠在家中无意发现帽盒里一顶样式特别的帽子,很感兴趣地问:“这是谁的帽子?”承善很自豪地告诉女儿:“这是我上朝时戴的。”那时,淑惠并不知道什么是上朝,在哪儿上朝。承善又接着说:“我在陵里当差。”老伴马上接了一句:“你爸就是一个看坟的。”

身为旗人的承善不喜琴棋书画,不爱养花种草,单单对养鸟,特别是红点颏鸟情有独钟。淑惠记得,小时候家中养过一只红点颏鸟。夏天,常见父亲在草丛或河边捉蚯蚓、蚂蚱这些小虫喂鸟儿,一捉就是一小竹篓。冬天没虫子,就把牛肉切成细丝,把煮熟的蛋黄搓碎,加上绿豆面,三者掺和搅拌后,作为鸟食,这种工作,向来是父亲一个人完成的,别人干,他不放心。“吃了这种食儿,鸟长得快,叫得早。”承善对女儿说。

家里的鸟笼子也相当讲究,顶棚以彩画装饰,笼子底面是硬纸。承善还有一把专用的扁铲,专门来清理鸟屎,还得时常更换硬纸。阳光充足时,他常用无底儿鸟笼罩在盛水的鸟用浴盆上,让鸟儿自行洗浴。这时,鸟儿就自由地在横杆上上下跳跃,用翅膀扑腾水花玩。

夏季白日,是遛鸟的好时节,承善常把鸟儿拴系在一个“7”字形支架上,牵着遛。到了晚上,家里有专用蓝色布罩套在笼子上,可以使鸟儿安静休息。

而在赵晴光女儿赵虹的回忆中,爷爷承善,总是温馨中带着笑,是个亲切的满族倔老头儿。

在赵虹印象中,爷爷经常光着头、光着下巴,大耳朵、高个子,还挺瘦。因为家中几代单传,所以承善有点重男轻女,而家中偏偏没有男孩。满族有个说法是没有孙子不留胡须,所以赵虹见到的爷爷总是把下巴剃得光光的。

爷爷的耳朵眼很大,大到能放下五分钱硬币,而每次孙女去,这耳朵眼里几乎没有不放五分钱的时候。这五分钱,往往用来给孙女买冰棍儿,从耳朵眼里取钱的动作,让赵虹至今记忆犹新。没事时,承善就拿家里那块书本大的小黑板教孙女识字,“天下太平”这四个字,就是爷爷教赵虹写的。

承善是个倔老头儿,对外人热情,对家人异常严厉。赵虹记得,爷爷总和奶奶吵架,奶奶还没说什么,爷爷就气得不行,甚至拿头撞水缸,摆出个拼命的架势。这时候,她就赶忙跑到邻居张奶奶家,找张奶奶过来劝。小小的她心里这时就会犯起嘀咕:多大的事儿,还跟奶奶拼命?

还有一次,爷爷领着小孙女去车站接大女儿回家,之前说不让买东西,女儿还是给他买了两包蛋糕。就这两包蛋糕让老头儿犯倔劲了,一气之下将蛋糕全扔在马路上:“看你下次还买不?”女儿在旁边不敢吱声,赵虹心疼了,小声嘟囔着:“扔了干啥,多浪费呀,白瞎了。”

承善有六个孩子,都很孝顺。每个月,都有儿女给他寄钱,而去邮局取钱是他最自豪的一件事。“只要汇款单一到,爷爷便背着手,挺着胸,穿一条抿裆裤子,小腿裹着裤带,脚穿布底鞋,领着我,走在大街上跟人打招呼的声儿都变高了,‘大儿子汇钱来了’或者‘老姑娘寄钱来了’,特别骄傲。”赵虹说。

2016-04-24星期日 三月十八 丙申年【猴年】壬辰月 丙子日

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2016-04-23星期六 三月十七 丙申年【猴年】壬辰月 乙亥日

一个真正而且热切地工作的人总是有希望的——只有怠惰才是永恒的绝望。

猜你喜欢

努尔哈赤爷爷奶奶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冬爷爷
站着吃
奶奶驾到
爷爷说
赏赐仇人
我家也有奶奶等
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的起源与演变
沙场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