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郴州物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研究

2016-12-09曹素璋朱佩芬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郴州市郴州战略性

黄 锐,曹素璋,朱佩芬

(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提高郴州物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研究

黄 锐,曹素璋,朱佩芬

(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郴州市物流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一定进步,但物流业存在着资源布局滞后、物流技术水平低、第三方物流综合竞争力弱、物流高端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协调问题;提高郴州物流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必须调整物流业规划布局,加强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开展物流专业人才教育。

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业;服务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其特点是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少耗能、高环保,是各国与各地区争相发展的重点。根据我国国情与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我国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有机结合,形成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完整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的产业。它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特点,所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具体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服务业、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实现物流业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被认为是除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因此提高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对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供应链管理、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非核心业务成本、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供需两侧对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关于物流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的直接研究文献较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机理、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策略等方面[1]180-181,只有少数学者研究了某些具体战略新兴产业物流体系规划及发展策略[2]201-205。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少耗能、高环保的特殊性,其对物流的智能化、集约化、高效化、绿色化要求较之传统制造业有更高的特殊要求,因此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现代物流业服务需求的特殊性,研究区域物流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现状、问题与对策,对丰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此,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湖南省郴州市物流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期丰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

1 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物流业的现状基础

1.1 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增速较快

近年来,郴州市围绕自身产业基础,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表1所示,2014年,郴州市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53家,实现增加值303.3亿元,仅次于长沙市的1129.1亿元和株洲市的356.8亿元居湖南省第3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6.2%,仅次于湘潭市的19.3%和株洲市的16.5%,居湖南省第3位,比湖南省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1家,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21.6%。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0.9%,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从县市区分布情况看,战略性新兴产业较为集中分布于苏仙、资兴、永兴、汝城、宜章等县市区。

表1 2014年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及与长株潭地区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2014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整理而得

1.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初步显现

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较好的运行质量,如表1所示,2014年,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02.2亿元,同比增长17.9%,占湖南省比重达8.9%,比全省增幅高6.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利润总额40.7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全省增幅高24.1个百分点,比郴州市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高12.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4.51%,比全省高0.28个百分点。从单个企业的利润增幅看,有32家企业利润增速翻番,有63家企业利润增速超过20%,战略性新型产业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优于其他行业。

1.1.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不断增强

2014年,郴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部分企业涉及多个战略新型产业)新材料产业的企业94家、节能环保产业企业39家、生物产业企业5家、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企业5家、新能源产业企业5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5家,实现增加值分别占全部战略新兴产业比重为74.8%、22.2%、1.5%、0.9%、0.5%、0.2%。如表2所示,郴州市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了一批金属材料、稀贵金属再生利用、药材中叶、LED芯片、电梯、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主导产品和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凸显[3]5-10。

1.1.4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驱动效应明显

近年来,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537.1亿元,2011—2015年均增长37.8%;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57.9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49.6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7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1%,高新技术产业化集中程度为41.8%,在全省排第四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密集区域高度一致。2015年,郴州市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1835件和1194件,比上年分别增长12.3%和15.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459件达125件,比上年分别增长

表2 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主导产品与龙头企业

资料来源:郴州市统计局、郴州市科技局

25.1%和50.6%。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联合高校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金贵银业等全市科技企业研发的技术成果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特别是围绕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宇腾、金旺等企业凭借“铅阳极泥中稀贵金属高效提取”“富氧双侧吹溶池熔炼”等新技术新工艺,一举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瓶颈,带动产业技术升级,成功打造有色金属千亿产业集群。

1.2 郴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1.2.1 物流业规模持续增长,工业品物流比重较高

郴州毗邻广东、邻近港澳,承赣启桂,是湘南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呈加快发展势头。随着郴州市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环境不断优化,物流业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如表3所示,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6072.8亿元,为2010年的1.6倍;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5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同比增长1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0%;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3.7亿元,较2010年增长61.3%,其中道路交通运输业收入51亿元,占比70.6%;公路水运客货运周转量428.1亿吨公里,较2010年增长88.6%。从物流产业需求结构看,工业品物流总额4639.3亿,占比76.4%,居于郴州物流需求的支配地位;外部流入货物物流总额783.5亿元,占比12.9%;农产品物流总额595.2亿,占比9.8%;再生资源物流总额42.6亿元,占比0.7%;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12.2亿元,占比0.2%。

资料来源:郴州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5年郴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通报》,*为同比数据

1.2.2 物流产业市场主体逐步壮大,以企业自营物流为主要形态

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郴州市注册登记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法人单位共有411家,从业人员56 116人。如表4所示,全市78家物流企业中,有国家4A级物流企业4家,国家3A级物流企业7家,优秀“质押监管”企业3家。截至2015年底,全市年限额以上(年产值200万以上)物流企业47家,实现物流产业增加值为83.40亿元,其中41家限额以上运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10.66亿元,有23家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其中省、市物流业重点扶持企业湖南金煌实业集团、湖南兴义物流有限公司、郴州市泓广物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从物流企业组织形态上看,郴州市物流业以企业自营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零担物流呈加快发展态势。一是企业自营物流目前是郴州物流业的主要表现形态。例如集有色金属加工、贸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综合型4A级物流龙头企业金煌实业集团。二是第三方物流逐渐兴起,发展势头良好。如郴州泓广物流有限公司发起并筹建了郴州市泓广物流信息平台及仓储配送中心项目,通过多种方式整合社会运能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郴州资兴市达达农产品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公司,利用本地农产品资源,主营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仓储和其他各种物流运输业务。三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背景下,零担物流发展较快。以货运市场信息为中介,利用社会闲散运能进行运输和配送。据统计,郴州市从事快递经营的企业达30多家,货运信息部、专线托运部共100多处[4]。

表4 2015年郴州市3A级以上物流龙头企业及优秀“质押监管”企业

资料来源:根据郴州市发改委《2015年郴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通报》整理而得

1.2.3 物流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物流交通枢纽地位初步凸显

“十二五”以来,郴州市物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路铁水航”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成为湘粤赣省际区域交通枢纽。从对外交通格局看,境内有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及复线和106、107国道纵贯南北,厦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十二五”期间,郴州市建成通车宜凤、厦蓉、衡武、岳汝4条高速公路453公里,截止2015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55公里,基本形成“卅”字形高速公路网,实现了所有县市区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成干线公路898公里,实现了相邻县市区之间至少连接一条二级以上公路,大部分重点景区连通二级以上公路,新增出省通道4个。基本构建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省道、城际干线为主骨架的快速交通网络。湘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及将来三南、桂宁高速公路和郴州机场、桂永郴赣铁路的建设,郴州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明显。从市内流通格局看,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十二五”郴州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326.7公里,实现了100%乡镇及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畅。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特别是“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基础设施完善,已初步形成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路铁水航”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2.4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专业物流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近年来,郴州市加快了物流基础设施和专业物流平台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湘南国际物流园为核心,铁海联运、公路口岸、综合性配送中心等专业物流平台建设为重点,城区商贸物流为补充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其中总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湘南国际物流园是我省第一家二类公路口岸、省级重点物流园区,园区内年吞吐量1100万吨的广铁集团货物运输战略装车点郴州货运南站、湖南省供港澳及出口农产品集中验房场、香港直通车货物配送中心、湖南省物流电子信息平台等配套项目已正式开放,目前郴州市已实现30%的货物运输在湘南物流园区集中配送,平均每吨货物可节省运输费10%左右。市场服务中心零担物流市场项目、七里洞物流仓储服务基地项目、郴州市泓广物流信息平台及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将承担全市2/3的零担商贸、物流配送业务。此外,郴州市已被纳入广东往来港澳公路跨境快速通关改革试点城市。相继开通运营了铁路口岸、铁海联运、湖南至香港直通车,与广州港、盐田港等港口实行了战略合作,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初步形成了“无水港”物流节点型城市格局。

2 郴州市物流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业资源布局滞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物流需求不匹配

郴州市物流业在空间布局上,虽初步建成湘南国际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槐万路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等物流中心节点,但总体上仍处于分散无序的状况,物流园区和企业主体布局上零散无序,“点式经营”“信息孤岛”局面广泛存在。如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社会消费品快递等不同行业节点绝大部分与居民区、工业区散杂在一起,未配套建设一批与战略新兴产业相配套的一体化专业物流园区,出现物流节点虽多,但存在管理手段单一、货物对接原始、调度技术低下、物流资源有点无网、有网不畅等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建设落后等问题导致能够提供给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能力不强的现象。目前郴州市急缺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物流策划、组织以及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即便是湘南国际物流园大多企业目前还停留在“为车配货”“为货找车”的零担货运初级物流层面,物流资源、功能、要素之间转化衔接不畅,造成大量潜在的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从而使得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平均每吨每公里的运输、配送及保管费用,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也是造成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平均利润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2.2 物流业技术水平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物流需求不匹配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从原材料到产成品流通的供应链要求智能运输、智慧仓储、信息作业等方面实现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例如装备制造业产品大多涉及大件物流与仓储,新能源汽车涉及汽车滚装运输,生物医药要求冷链物流及仓储,因此对物流系统技术水平要求比传统产业更高。当前,郴州物流仓库管理与作业自动化程度低,运输工具陈旧,物流作业程序粗放,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供应链专业化的要求。以公路仓储运输为例,目前郴州市物流运输车辆80%以上是敞篷卡车,密封式箱式冷藏车和拥有保温箱式冷藏设备的车辆不到10%。装卸搬运、储藏保鲜大多采用人工操作,自动化装卸设备、冷链物流及特种仓库这些战略新兴产业急需的技术设施严重不足。此外,郴州市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在智能运输、智慧仓储、信息作业等方面一体化的要求。根据郴州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15年全市物流企业78家,已建立信息系统企业7家,仅占9%,对物流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统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尚未建成,缺乏一个可以供企业之间交易交流的综合信息平台,这些都与大数据背景下郴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智能化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3 第三方物流综合竞争力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能力不强

郴州市物流企业大多是由原来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等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少。截止2015年末,全市专营物流的企业仅78家,户均资产4746万元,从业人员不足2000人。零散的物流信息部、个体运输户以及提供小型租赁仓库充斥全市物流行业,信息通讯网络、商品储存及保管技术等方面应用不够,行业专业化水平低,运营效率不高,全市平均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传统物流业务占比大,新兴业务比重小。物流主营业务集中在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和仓储的公路运输、批零餐饮等传统物流行业,能为现代电子商务、智能物流配送、大型连锁超市经营等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少,而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管理的增值性物流服务仍处于空白。

2.4 物流高端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潜力

目前郴州市物流企业既缺乏物流战略运筹与规划、物流信息系统等高级物流技术人才,也缺乏熟悉现代物流企业运营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掌握智能化、信息化的物流技术设备的高级物流技术工人。据郴州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截止2015年年末,郴州市限额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仅为6.5%,较全行业比重低12.6个百分点,对物流基础理论研究及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应用的培训尚处于空白,企业缺乏富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物流管理者,物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适应郴州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郴州市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湘南学院,且2013年才招收首届本科学生,物流高级专业人才教育处在起步阶段。因此,郴州市高端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制约了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的发挥潜力。

3 提高郴州市物流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的对策

3.1 调整物流业规划布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

充分研究郴州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郴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加快制定适应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项目规划。除了进一步加强湘南国际物流园物流等已有综合型物流园区功能规划与建设外,应重点在战略新兴产业较为集中的郴州高新区、郴州经开区、资兴开发区、桂阳工业园、永兴开发区、宜章开发区等园区规划以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的专业物流园区。例如针对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郴州高新区,充分利用其叠加了保税物流功能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规划建设服务于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专业物流园区和交易平台;针对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郴州经开区,规划建设郴州生物医药冷链物流园区与交易平台;针对贵金属循环产业集聚的永兴经开区,可规划布局贵金属循环物流园区与交易平台等。结合各县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流通聚集中心,构建“郴资桂,郴永宜”为发展轴,其他县物流节点相呼应的“大十字”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体系。

3.2 加强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平台建设,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物流需求

改变郴州市物流业物流仓库管理与作业自动化程度低的现状,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物流需求,必须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对接国家物流平台标准,当前主要是要对接国家交通运输部设立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标准,实现将郴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经营状况、仓储运输动态、物流信息平台数据与地方和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建立以国家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结合的物流设备、产品标识、信息识别、器具标准为辅,建立和完善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的信息化需求的标准体系,把“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信息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作为郴州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广运用Bar Code、EDI、GPS、GIS、RF等现代物流技术,建立实现物流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供求信息共享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实现信息平台与外部物流数据的无缝对接,与物流节点、水路、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管道运输间的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优化、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供应链,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单位平均成本,逐步实现郴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供应链专业化、集约化、智能化。

3.3 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成本

郴州以散、乱、小、弱为特征自营物流为主的物流产业组织形态已严重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供应链成本的降低,因此必须采取“引进+整合”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促使郴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将运输、仓储、配送乃至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等企业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一方面,要抓住“互联网+制造”蓬勃发展的重大契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和专业物流平台战略投资者。例如郴州市高新区积极引进排名世界500强第247位的正威国际集团建立以有色金属新材料为主要交易品种的湖南国际矿产交易中心,形成了“供应链+交易中心”的第三方、第四方有色金属新材料专业物流平台,有利的推动了郴州市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国际市场无缝对接,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要抓好现有物流设施整合和物流网络的整合,促进货运配载社会化,实现物流营运综合集成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壮大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形成一批能够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需求的本地专业化的大型优势物流企业。

3.4 大力开展物流专业人才教育,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

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缺乏是阻碍郴州市物流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提高,进而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释放的重要原因。为此,应全方位完善多层次郴州市物流教育体系,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级物流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和高职院校物流学科专业建设,突出服务于郴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需求的特色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建立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企业和高、中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机制,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加强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尤其是加强有色金属新材料物流、循环经济物流、大型先进装备制造业物流、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等急缺的物流专业技术与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物流企业高管和行业管理人员的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需求的综合能力。

[1] 张中强.基于制造业视角的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研究[J].管理世界,2012(9).

[2]徐剑,韩冬,刘丹.辽宁装备制造业物流体系规划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黄锐.资源型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研究——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5(6).

[4]郴州市发改委.2015年郴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通报[EB/OL].(2016-03-26).http://www.czs.gov.cn.

[5]政协郴州市委员会.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EB/OL].(2015-08-19).http://www.czszxw.gov.cn.

(编校 周远成)

On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Logistics Service Cap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enzhou City

HUANGRui,CAOSu-zhang,ZHUPei-fe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Hunan 423000,China)

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enzhou’s logistics service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econdly,it analyzed the problems which a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exist in Chenzhou’s logistics industry,such as logistic resources distribution lag,the low level of logistics technology,the weak competitiveness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extreme lack of high-level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and so on. Finally,it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logistics service capability in Chenzhou’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such as adjusting the layout of logistics industry planning,strengthening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formation of logistics platform construction,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and logistic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so 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logistics industry; service capability

2016-08-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发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路径研究”(12BGL018),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服务系统转型升级研究”(2015JJ6102),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模式研究——以湖南省资源型产业为例”(16C1512),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南地区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对策研究”(14YBB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黄锐(1979—),男,湖南郴州人,讲师,硕士,从事产业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创新研究。

F506

A

1673-0313(2016)05-0053-07

猜你喜欢

郴州市郴州战略性
郭文龙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与爱同行
——郴州慈善之歌
郴州市:夯实基础,提升环境监察效能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构”筑不一样的精彩——郴州市第三完全小学“同课异构”剪影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