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南扩边井含水变化特点及治理对策

2016-12-08宣思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16年11期
关键词:层段高含水井网

宣思来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

葡南扩边井含水变化特点及治理对策

宣思来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

葡南油田开发井网边部共部署七批扩边井。目前,这些扩边井油水关系复杂含水上升较快,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差。通过对扩边井开发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其生产规律和含水变化特点,指出含水上升快是扩边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影响葡南油田扩边井含水主要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油水井比例不合理、油层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大是影响扩边区含水上升,产能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控含水治理对策,有效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起到增油控水作用,以此改善扩边区的开发效果。

扩边井;含水特点;层间矛盾;水驱控制程度

1 开发简况

葡南油田经过近30年的注水开发,主体区块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剩余可采储量越来越低,为改善区块开发效果,从1998—2005年底,在葡南油田开发井网边部共部署七批扩边井,均采用一个正常井距滚动式外推300 m布井,井网300 m× 300 m,共部署340口井,其中完钻307口,投产281口。自投产以来,各批次扩边井根据含水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图1)。

图1 葡南油田七批扩边井生产曲线

产能建设阶段:随着每批次投产的扩边井井数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含水较低。

稳产阶段:在投产初期2年内,动态调整趋于平衡,产量稳步上升,综合含水上升缓慢。这一阶段折算年含水上升2.4个百分点。

含水上升阶段:随着投产时间增加,主力油层见水快,薄差层动用困难,综合含水上升较快。这一阶段不同批次扩边井年综合递减12.5%以上,年含水上升均在5个百分点以上。

2 含水变化特性

与葡南基础井网含水变化进行对比,表明葡南扩边井存在以下特性:

1)投产初期含水高,初期见水井数多。葡南扩边区投产235口油井,初期平均含水为21.2%,投产当年见水井55口,占投产总井数的23.4%,与葡南基础井网相比,初期平均含水比葡南基础井网高出19.75%,投产初期见水井数比例高出葡南基础井网20.9%。

2)含水上升速度快。根据投产前8年数据统计,扩边井投产前8年含水上升值为46.3%,比葡南基础井网高17.4%;年均含水上升5.8%,比葡南基础井网高2.2%。

3)高含水井数多。葡南扩边井投产第8年含水大于85%的高含水井有84口,占总井数的41.2%,高含水井比例高于葡南基础井网37.1%。

3 影响含水主要因素分析

3.1 受基础井网注水与过渡带影响初期含水高

受基础井网注水井影响。处于基础井网边缘的扩边井共52口,投产初期平均含水为38.6%,比扩

边井总体初期含水高17.4%,葡南基础井网经过近20年水驱开发,基础井网边部油层含水高于原始地层含水。葡南油田扩边井投产初期见水55口井中,有31口位于基础井网边缘,这些井中含有油水同层或水层层段井数只有3口,受基础井网注水影响初期见水井占初期见水井数的50.9%。

过渡带影响。葡南全区含油面积74.9 km2,其中纯油区面积37.9 km2,过渡带面积37.0 km2。葡南扩边井处于过渡带共有172口井,占总井数的84.3%,初期上报见水的55口扩边井中,含有油水同层或水层的层段井数共26口,占初期见水井数的47.3%,初期上报见水皆为地层水。

3.2 受层间矛盾影响,含水上升速度快

与扩边井综合含水上升值相比,第一、三、七批扩边井含水投产8年后上升值分别比扩边井平均含水高11.9%、5.6%、12.9%,而第五批扩边井投产8年后含水上升值为42.6%,比扩边井平均含水上升值低3.7%。对各批次扩边井进行资料对比,发现第一、三、七批扩边井与第五批扩边井油层发育情况与动用情况差异明显:

油层发育情况。第一、三、七批扩边井有效厚度小于1.0 m薄差层占总层数的78%,比第五批扩边井高出10.8个百分点;有效厚度在1.0~2.0 m层数占总层数的14.6%,比第五批扩边井少16.5个百分点。第一、三、七批扩边井薄差层数多,油层发育情况相对较差。

层段动用情况。第一、三、七批扩边井有产出剖面井共12口,有效厚度小于1.0 m薄差层动用层数为18.8%,薄差层砂岩厚度和有效厚度分别动用20.7%、30.8%,第五批扩边井有产出剖面井9口,有效厚度小于1.0 m薄差层动用层数为39%,薄差层砂岩厚度和有效厚度分别动用30%、37.7%。

第一、三、七批扩边井主力油层的接替层发育少,薄差层动用差,层间矛盾突出,导致主力油层含水上升速度快。

3.3 注采关系不完善,高含水井数多

在204口正常生产扩边井中,含水大于85%高含水井共有84口,占扩边井总井数的41.2%。第四、七批扩边井高含水井数比例分别为58.1%、70%,分别高出总高含水井比例16.9%、28.8%。对各批次扩边井进行资料对比,发现各批次水驱控制程度差异明显。例如,葡南十断块第四批扩边井共有33口,其中高含水井20口,占总井数的60.6%;葡南六断块共有扩边井24口,其中高含水井8口,占总井数的33.3%。葡南十断块20口第四批高含水扩边井水驱控制程度为61.03%,其中,单向连通比例36.50%,两向及两向以上连通比例仅有24.52%,不连通比例38%;而六断块扩边井水驱控制程度为60.52%,两向及两向以上连通比例比十断块第四批高含水扩边井高出14.61%。

第四批扩边井在葡南十断块中高含水井有20口,单向连通油井多达12口,占高含水井数的60%。水驱方向单一、水驱控制程度差是导致第四批扩边井高含水井数多的主要因素。

4 葡南扩边井控含水治理对策及效果

4.1 完善注采关系,有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针对扩边井区油水井数比例高,单向连通比例大等问题,以提高单砂体水驱控制程度、减少单向水驱厚度比例为目标,以投注点状注水井和转注油井为手段,提高水驱开发效果[1]。葡南基础井网油水井比例为2.1∶1,2011年扩边区油水井比例3.2∶1,经过投注点状注水井和油井转注,目前扩边区油水井比例为2.6∶1,油水井数比例得到明显改善。葡南扩边井自投产以来,陆续转注25口油井,平均新增水驱砂岩厚度6.4 m,有效厚度2.2 m,共见效油井74口,平均日增液0.63 t,平均日增油0.36 t,含水下降4.3个百分点;目前扩边区补钻点状井2口,新增水驱砂岩厚度29.3 m,有效厚度8.4 m,共见效油井5口,平均日增液0.86 t,平均日增油0.78 t,含水下降6.7个百分点。

葡南四断块7P192-75为第五批扩边井,仅有1口水井 7P192-76与其连通,水驱控制程度为32.5%,油井目前含水70%以上,为提高水驱控制程度,2010年7P192-73转注,2011年在7P190-73和7P192-75连线的中点上投注点状注水井7P191-74;使得7P192-75新增水驱厚度5.2 m,新增水驱有效厚度2.3 m,新增水驱方向厚度7.3 m,新增水驱方向有效厚度3.7 m,日产油增加0.8 t,含水降至60%。

4.2 针对油层动用差异大,进行注水井方案调整

为了进一步改善注采关系,2011—2014年针对扩边区35口注水井进行方案调整,控制高含水层注水185 m3/d,提高薄差层段注水152 m3/d。注水结构调整后,加强层注水强度下降6.21 m3/(m·d),限制层注水强度提升4.32 m3/(m·d)。周围油井见效后综合含水下降2.4%,有效缓解层间矛盾,提高注水效率和油层动用状况。

4.3 针对层间矛盾大影响,进行注水井调剖

为了有效缓解层间矛盾,提高注水效率和油层动用状况,在2011—2012年对3口注水井进行调剖,连通6口油井见效后平均含水下降3.1个百分点,累计增油共218 t。例如第五批扩边井7P154-74在2012年进行调剖,调剖层段为葡I6-7,有效厚度为5.1 m,此水井配注50 m3/d,实注37 m3/d,葡I6-7层段配注20 m3/d,实注29 m3/d;由吸水剖面看出,此层段最厚,吸水能力强,抢水严重,导致其他层段不能有效注水,周围连通4口油井,平均日产液4.5 t,含水66.8%;措施后吸水剖面显示其他层位吸水指数明显上升,层段利用率提高,葡I6-7层段实注降至20.3 m3/d,且周围油井平均日产液4.2 t,含水63.7%,起到增油控水作用。

4.4 综合改造措施

为了提高挖潜效果,针对具有潜力的扩边油井进行了压裂措施,共压裂井次38口,累计增油28 201 t,整体含水下降20.5%;补孔2口井,累计增油334 t,整体含水下降11.2%,补孔受单井层段厚度以及地层发育限制大,效果不如压裂明显。根据对措施井进行跟踪效果分析,普通压裂与补孔有效期一般为240天左右,措施有效持续时间较短,如何能够延长措施有效时间,是有效挖潜控水的重点。扩边区普通压裂后平均单井增油707.8 t,含水下降19.1%,平均有效时间为216天,普通压裂的32口扩边井中,有11口有效时间仅在半年以内;油井周围增加转注井,新增来水方向后针对连通油井进行压裂,平均单井增油965.2 t,含水下降25.8%,平均有效时间382天;水井调剖后周围油井压裂共1口,单井增油725 t,含水下降37.7%,有效时间272天。结合周围新增来水方向进行油井压裂,增油控水效果优于普通压裂,且有效时间更长,而结合周围水井进行调剖等注水措施进行油井压裂,控水效果更好[2]。

例如第一批扩边井7P182-142,压裂前日产液7.8 t,日产油0.4 t,含水94.9%,葡I1#1-2号层有效厚度2.2 m,2010年产出剖面显示葡I1#1-2号层含水高、抢水严重。而葡I3号层有效厚度为2.8 m,但动用程度较差,并且其他薄差层动用较差,产出较少。此油井周围连通1口水井7P182-140,水驱方向单一。2013年初7P180-142转注井,油井新增来水方向,增加油井葡I3号层连通砂岩厚度2.8 m,有效厚度2.8 m,2014年4月对其进行压裂,压裂层段为葡I1#1-2,I3,I4,I5,压裂后日产液12.7 t,日产油2.7 t,含水78.6%,观察2014年产出剖面,动用层段数增加3层,有效控制葡I1#1-2号层抢水(图2)。目前压裂井日产液14.2 t,日产油1.5 t,含水89.4%,压裂有效时间超过420天。

图2 7P182-142压裂前后产出剖面对比

5 结论及认识

葡南扩边井受基础井网长期注水开发与过渡带影响,初期含水高,报见水井数多;扩边井油层发育差、单向连通井比例高是导致其含水上升速度快,高含水井数多的主要因素。针对葡南扩边井水驱控制程度差问题,通过投注点状井以及油井转注等措施,使扩边油井新增来水方向,有效改善水驱开发效果[3]。针对层间矛盾大、动用差异大问题,通过合理的方案调整、调剖等技术,可有效缓解层间矛盾,有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转注与压裂、调剖与压裂结合等综合措施的挖潜效果要优于单一措施挖潜效果,更能有效起到增油控水作用。

[1]白庆丽.油层注采系统调整方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5):32-33.

[2]方凌云.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83-85.

[3]杨丽群.北部过渡带高含水后期控水挖潜方法及认识[J].能源与节能,2013(5):73-74.

10.3969/j.issn.2095-1493.2016.11.015

2016-01-27

(编辑 沙力妮)

宣思来,2009年毕业于湘潭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从事油气田机采管理、地质动态分析工作,E-mail:329456556@qq. com,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第三油矿,163517。

猜你喜欢

层段高含水井网
特高含水油田的“硬稳定”之路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层段划分新方法
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新理论与实践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展布规律研究
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井排距研究
高含水油藏细分注水层段组合优选方法研究
水井的层段注水措施研究
基于油藏流场强度的井网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