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迪·艾伦喜剧电影主题研究

2016-12-07苏冬莹

电影文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伍迪艾伦主题

苏冬莹

[摘要]集表演、编剧、导演于一身的伍迪·艾伦被视为继卓别林之后,美国新一代的喜剧之王,在继承了卓别林笑中含泪的喜剧风格的基础上,伍迪·艾伦还凭借自己卓越的编导能力推出了许多彰显独特个性的作品,一时间伍迪·艾伦在喜剧创制方面的影响力甚至无人可敌。本文将立足对伍迪·艾伦执导的经典影片的观看,以《安妮·霍尔》《汉娜姐妹》《午夜巴塞罗那》为例,自情感喜剧和心理喜剧两个角度切入,对伍迪·艾伦的喜剧电影主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伍迪·艾伦;喜剧;主题;情感;心理

一、引言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喜剧的兴起、特征及喜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亚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诗学》中将喜剧定义为讲述比较坏的人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坏人”并非狭义理解中的行恶之人,而是指具有某些丑恶特质或错误行为的人,这种非法律或道德层面的“坏”使这些“坏人”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滑稽可笑之处,从而产生一种出自比较心理的“突然荣耀感”,并由此带来的喜剧效果,所以喜剧中的“坏人”既不会使人感到痛苦,也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肤浅搞笑。

就喜剧在电影领域的发展而言,美国无疑走在前列,默片时代的扛鼎之作大都出自美国,而卓别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摩登时代》《城市之光》《大独裁者》等都成为默片时代喜剧中的经典代表。在卓别林之后,美国又相继涌现出了比利·怀尔德、伍迪·艾伦、鲍勃·惠普、金·凯瑞等喜剧大家,其中集表演、编剧、导演于一身的伍迪·艾伦被视为继卓别林之后,美国新一代的喜剧之王,在继承了卓别林笑中含泪的喜剧风格的基础上,伍迪·艾伦还凭借自己卓越的编导能力推出了许多彰显独特个性的作品,自其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喜剧电影《傻瓜入狱记》以来,伍迪·艾伦几乎保持着每年一部的频次创制电影。尤其是在影片《安妮·霍尔》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等多项大奖及提名后,伍迪·艾伦在喜剧创制方面的影响力更是无人可敌。本文将立足于伍迪·艾伦执导的经典影片,以《安妮·霍尔》《汉娜姐妹》《午夜巴塞罗那》为例,自情感喜剧和心理喜剧两个角度切入,对伍迪·艾伦的喜剧电影主题进行研究。

二、伍迪·艾伦及其喜剧世界

伍迪·艾伦原名艾伦·斯图亚特·科尼斯伯格,出生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犹太家庭之中,据其父母回忆,伍迪·艾伦在童年时期就具有很强的搞笑天分,在其少年时期就已经成为当地电视剧团的小编剧。事实上,伍迪·艾伦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电影创制学习或教育,而是凭借自己过人的天赋和对喜剧的热爱踏上了喜剧之路。1961年,伍迪·艾伦正式成为一名演员,在出演了处女作《猫咪最近怎么样了》之后,伍迪·艾伦凭借出色的演出而在业界小有名气,随后,伍迪·艾伦先后改编了影片《出了什么事,老虎百合》,执导了影片《拿了钱就跑》并由此开始了自己编、导、演的从影之路。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短短的几年内,伍迪·艾伦先后推出了包括《傻瓜入狱记》《傻瓜大闹香蕉城》《性爱宝典》《傻瓜大闹科学城》等影片并逐步确立了自己在美国影坛的地位。在从影初期,伍迪·艾伦的喜剧大致延续了美国传统喜剧的风格,即以诙谐、滑稽为主,影片中的主人公也大都是“傻瓜”一类的人物,通过展现他们愚蠢的行为或疯傻的想法来制造笑料。同时,在这些诙谐的故事中,伍迪·艾伦也没有放弃对严肃主题的探寻,在嬉笑怒骂之中展现了美国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并对其加以讽刺,如《性爱宝典》就对两性关系进行了讽刺;《傻瓜大闹科学城》便讽刺了人类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等。

20世纪70年代中叶,在经历了近十年的磨砺后,伍迪·艾伦的喜剧逐渐脱离了稚嫩的搞笑,在银幕上呈现出更为成熟的风采。1975年上映的影片《爱与死》被公认为伍迪·艾伦喜剧之路上的重要转折点,自这部影片开始,伍迪·艾伦的作品中搞笑滑稽的戏份逐渐减少,而是着重塑造喜剧中的“坏人”形象并由此阐释更为深刻的主旨内涵。在著名影片《安妮·霍尔》《星辰往事》中,伍迪·艾伦就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个体的情感与心理进行了探讨,并由此确立了其独特的笑中含泪、戏谑中包含深刻的喜剧之风。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还有《我心深处》《犯罪与不端》《变色龙》等,这些影片或是呈现“坏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或是聚焦于知识分子等特定群体的身份认同,在温和的欢乐中阐释了严肃的主题。事实上,伍迪·艾伦一直渴望着投入到严肃喜剧的创制之中,但囿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伍迪·艾伦一直在个人理想和电影市场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再次转型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伍迪·艾伦追寻理想的决心,上映于1994年的影片《子弹横飞百老汇》就是其中的电影代表,这部影片融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用黑色幽默的风格将嬉笑与严肃相结合,对包括恐惧、焦虑在内的人类情感进行了呈现,同时深刻地探讨着人性这一严肃话题。与《子弹横飞百老汇》具有相似风格的还有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的《曼哈顿神秘谋杀》《解构爱情狂》《奇招尽出》等。

2005年,年已古稀的伍迪·艾伦再次转型,创制了颠覆以往影片风格的《赛点》,这部将搞笑与严肃、娱乐与思想深度融合的影片在业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随后出品的《卡珊德拉之梦》《午夜巴塞罗那》也都进一步证明了伍迪·艾伦再次转型的成功。可以说,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探索,伍迪·艾伦关于严肃喜剧的梦想已然实现。

三、伍迪·艾伦的情感喜剧

伍迪·艾伦曾借其执导的著名影片《安妮·霍尔》中男主人公艾尔维之口阐释了其爱情喜剧的主题,即“神经质的爱情”,这种“神经质”与亚里士多德所阐释的喜剧中的“坏人”颇有相似之处,由此不难推测,伍迪·艾伦的情感喜剧并不是单纯的欢喜爱情,也不会存在典型意义上的团圆结局,而是讲述了一些“坏人”之间“神经质”的爱情故事。

上映于1986年的影片《汉娜姐妹》由伍迪·艾伦执导,芭芭拉·赫希等人主演,讲述了汉娜三姐妹复杂而多变的情感经历,在错综复杂的情感线索中,三人最终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结局,而随着汉娜三姐妹情感故事的推进,伍迪·艾伦在《汉娜姐妹》中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的探讨也随之开始。汉娜三姐妹出生在演艺世家之中,包括父母、汉娜三姐妹及其丈夫、男友在内的人物形象大都与演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姐汉娜是一个颇具天赋的演员,其丈夫爱略特是明星的经纪人,而其前夫米基则是电视台的编导;二姐霍莉是一个性情暴躁并一直未能实现自我发展的演员;小妹莉从事演艺事业,她的同居男友弗雷德里克是一个性情古怪的文艺工作者。在爱略特与莉发生婚外情之前,三姐妹的事业与生活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也相安无事。与爱略特发生婚外情后,莉同时失去了爱情和亲情,陷入了迷惘和焦躁之中;而汉娜也在爱略特出轨的蛛丝马迹之中煎熬;同时霍莉也因朋友的背叛而陷入了事业和爱情的双重危机之中。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推进,汉娜三姐妹也逐渐走出了最初的危机,大姐汉娜得到了丈夫爱略特的回心转意;二姐霍莉则放弃了演员之路,转行发掘了自己的编剧才能;小妹莉则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虽然影片在结尾处为汉娜三姐妹设置了相对稳定的结局,但《汉娜姐妹》并非一部让人喜笑颜开的爱情喜剧,而是充满了对于情感的怀疑及人生道路选择之探索的严肃情感喜剧。

在影片《午夜巴塞罗那》中,伍迪·艾伦则讲述了男主人公与三个女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导演通过四位主人公不同的爱情观念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进行了探讨。《午夜巴塞罗那》的故事开始于两位女主人公即维姬和克里斯蒂娜来到巴萨罗那旅游,性格迥异的维姬和克里斯蒂娜在游玩过程中结识了青年艺术家胡安·安东尼奥并开始了一段浪漫而危险的情感。在影片中,维姬是一个十分传统而克己的女性形象,即将步入婚姻的她将自己的未来完全托付在丈夫和家庭之上,渴望成为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而与之同行的克里斯蒂娜却是一个对未来生活并无规划、思想开放的女性,二人在遇到了极富魅力的艺术家胡安·安东尼奥后的表现也迥然不同。胡安·安东尼奥不仅外表俊朗、举止优雅,而且十分多情,在遇到了美丽的维姬和克里斯蒂娜后便邀请二人共同至巴萨罗那附近的小镇度假。多情的克里斯蒂娜和胡安·安东尼奥自然一拍即合,无奈之下,维姬也不得不加入了三人的旅行之中。然而,正在克里斯蒂娜和胡安·安东尼奥即将越过雷池之际,克里斯蒂娜却因食物中毒而突感不适,多情的胡安·安东尼奥随即盯上了一同前来的维姬,而保守刻板的维姬也在异域风情和胡安·安东尼奥的柔情下就范。在三人回到巴塞罗那后,克里斯蒂娜和胡安·安东尼奥及其前妻玛利亚开始了同居的生活,本是情敌的克里斯蒂娜和玛利亚却成为恋人,在对方的美丽之下超越了性别的界限。如果维姬与胡安·安东尼奥的情感代表着导演伍迪·艾伦对于男女之情的质疑,那么克里斯蒂娜和玛利亚之间的故事则展现了伍迪·艾伦对爱情本质的反思,在令人哭笑不得的结局中,伍迪·艾伦再次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幕严肃的情感喜剧。

四、伍迪·艾伦的心理喜剧

在对于人类情感的关注之外,伍迪·艾伦还在其喜剧中融入了许多心理层面的分析,通过故事情节的设置,呈现影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这种分析大都聚焦在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之上,几乎在伍迪·艾伦的所有严肃喜剧中,均可见心理分析的踪迹。

影片《纽约故事》由三个故事构成,其中《俄狄浦斯的烦恼》就是由伍迪·艾伦所执导的,在这部影片中,伍迪·艾伦用一种亦真亦幻的玩乐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了身陷恋母情结困扰的男主人公的故事。《俄狄浦斯的烦恼》中的男主人公是美国社会中产阶级中的普通一员,他虽然已到中年,但依然时常受制于自己的母亲,自幼以来母亲的过分管束和关爱使男主人公的心智并不成熟。一方面,影片男主人公对母亲的管束深感厌烦,在母亲的“关爱”下,他不能左右自己的生活,甚至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另一方面,当母亲“消失”后,男主人公又承受着内心孤寂的煎熬,他无法独立地生活和思考,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感到无所适从。从这部影片的题名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影片的主题,俄狄浦斯王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由其故事演变而来的“俄狄浦斯情结”主要被用来描述“恋母情结”,这种近似畸形的亲情展现出了男性在成长过程中的困境,他们或是在童年时期经历了过为严苛的管教,或是接受了过分的关爱,从而在成年后依然无法脱离母亲的影响,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从这一层面而言,伍迪·艾伦在影片《俄狄浦斯的烦恼》中不仅展现了具有“恋母情结”的“坏人”形象,还批判了其背后的家庭教育。此外,在《奇招尽出》《另一个女人》《人人都说我爱你》《我心深处》《安妮·霍尔》等影片中,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心理疾病即心理困惑也均有出镜,这均成为导演伍迪·艾伦在影片中进行心理分析的重要一环,而这些心理喜剧也在呈现一个个心理存有缺陷的“坏人”的同时呈现了个体“坏”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有评论者认为,伍迪·艾伦之所以能够引领美国喜剧半个多世纪,其主要原因在于伍迪·艾伦的影片不仅能够带来欢笑,也能够引发思考,或是在嬉笑怒骂之中讽刺着社会现实,或是在对“坏人”的塑造中带来笑中含泪的观影体验,正因如此,伍迪·艾伦才在喜剧之路上阔步前进,为美国严肃喜剧在电影艺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猜你喜欢

伍迪艾伦主题
我受不了自己的心:艾伦·金斯伯格论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看了伍迪·艾伦的食谱,才知美国中产吃这些
伍迪·艾伦妻子:他从未性侵养女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