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人骨研究

2016-12-07么乃亮都惜青

东北史地(学问) 2016年3期
关键词:叶茂墓主颅骨

么乃亮  张  旭  都惜青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人骨研究

么乃亮张旭都惜青

[内容提要]通过对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墓主的颅骨进行性别鉴定与年龄推算,认为其应为55±10岁的女性;颅面型特征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北亚蒙古人种类型存在着较多的相似性,并近似于古代人种类型中的“古蒙古高原类型”,与叶茂台地区其他萧氏贵族的颅骨标本,以及内蒙古山嘴子地区所代表的契丹人的颅骨标本较为一致;牙齿状况不佳,患有严重的牙周疾病;存在明显的颞下颌关节脱位的现象;患有较为严重的寰枕关节炎。

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 人骨 契丹 古病理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西南约50公里叶茂台西北山岗上的辽墓群是一处重要的辽代后族萧氏家族墓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经先后发掘清理辽墓23座①。叶茂台辽墓群墓葬数量丰富,形制多样,时间跨度较长,出土了大量遗物,为研究辽代的历史、经济、文化及契丹民族习俗、丧葬制度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中,1974年4月由辽宁省博物馆主持发掘的七号辽墓最为完整,出土了棺床小帐、雕花石棺、绢画、丝织品、陶瓷、漆器、装饰品、双陆等珍贵文物,是辽宁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座辽墓②。

七号辽墓高等级的建筑结构和丰富奢华的随葬品表明墓主是一位契丹显贵,但遗憾的是该墓没有出土墓志铭等有力的文字资料,目前对墓主的身份只能通过墓葬结构和出土遗物来推测。本文拟从该墓墓主遗骨的形态学研究入手,为还原墓主的历史面貌提出点滴陋见,以求教于各位学术前辈和学者方家。

一、人骨出土情况及相关研究

七号墓为多室砖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耳室和主室几部分构成。主室中间后部横置一座木制屋形棺床小帐,小帐内有一具雕花四神纹石棺,棺内为一具仰身直肢的尸体,上以缂丝金龙纹尸衾覆盖,身穿十余件丝织品袍衫和裙裳,佩戴着水晶、琉璃、玛瑙、琥珀、金银等材质的饰品,初步推断墓主为女性。因墓葬未被扰乱,虽然尸体已经腐朽,但骨骼依然全部存在,且未移位。由于年代久远,丝织品糟朽重叠,并与腐尸严重粘连,经过数日的努力,才将尸骨身上的尸衾和穿戴物品全部剥离。

殓装剥离工作结束后,中国医科大学法医专业教师对人骨进行了初步的测量和鉴定,确认墓主是一位老年妇女,并根据其骶骨部分畸形的情况,推测身有残疾③。本文仅选取颅骨进一步进行形态观察、测量与分析。

二、颅骨的形态观察与测量

对于采集七号墓的古代人类颅骨的性别鉴定与年龄推算主要参照由Jane E.Buikstra等主编的Standards for data collection from human skel⁃etal remains④以及由朱泓先生主编的《体质人类学》⑤著作中所介绍的相关方法。

通过对墓主颅骨的形态进行鉴定,可知该墓主表现为较小且偏轻的颅骨、较薄的骨壁、中等倾斜的额鳞部、较为显著的额结节和顶结节、发育较弱的眉弓、薄锐的眶上缘、略浅的鼻根凹陷,这些形态特征更倾向于证明墓主应为一名女性;由于墓主骨骼保存不完整,又因颅骨骨缝的愈合情况可作为判断年龄的一项重要依据,故本文仅能够通过颅缝愈合情况来推算其年龄。墓主颅骨颅外缝愈合情况可概括为:部分愈合的冠状缝,完全愈合的矢状缝(颅顶缝),几乎愈合的人字缝,以及完全愈合的碟额缝、蝶顶缝和碟颞缝,初步推测其年龄约为55±10岁。需要说明的是,仅凭颅外缝愈合情况推断年龄,其误差有时可高达5-10岁,因此本文对于七号墓主的年龄推算存在有一定误差的可能。

为了更加直观地对七号墓主的颅骨进行形态学研究,本文通过颅骨的非测量性状观察与颅骨测量学研究的方法对其颅骨所蕴含的人类学信息进行全面解读。

该墓主的颅骨非测量性状特征可概括为:卵圆的颅型,稍显的眉弓突度和眉间突度,较方的眶型,梨形(三角形)的梨状孔,钝形的梨状孔下缘,中等发达的乳突,稍显的矢状嵴,尖形的颏型,略微外翻的下颌角区等。墓主欠发达的犬齿窝和鼻根凹、较低矮的鼻棘等特征,属于亚洲蒙古人种的主要形态特点⑥,这与叶茂台一号辽墓颅面型特征基本相似⑦。

该墓主的颅骨测量值可概括为:颅长宽指数为82.14,属于圆颅型(80-84.9),颅长高指数为75,属于高颅型(75-x),颅宽高指数为91.3,属于阔颅型(x-91.9),眶指数为81.9,属于中眶型(76-84.9),鼻指数为 48.96,属于中鼻型(47-59.9),额顶指数为65.94,属于接近中额型的狭额型(x-65.9),以及面部突度为96.28,属于正颌型(x-97.9)。另外,该墓主还具有偏大的鼻颧角(147.50°)以及偏窄的面宽绝对值(127毫米)。同叶茂台地区其他萧氏贵族的颅骨标本⑧,以及内蒙古山嘴子地区所代表的契丹平民人的颅骨标本一样⑨,七号墓主也主要表现为圆颅型,高颅型和阔颅型的颅型特点,结合中眶型、中鼻型,和较大的面部扁平度的面部特征,与现代北亚蒙古人种的体质类型比较接近⑩,并近似于古代人种类型中的“古蒙古高原类型”⑪。所不同的是,契丹人群的颅长高指数为高颅型,且面部偏窄。

三、古病理学观察与记录

七号墓墓主的牙齿保存情况十分不佳,其上颌牙齿几乎全部生前脱落,大部分齿缝已完全愈合,仅残存有两侧门齿、侧门齿,右侧犬齿、第一前臼齿;其下颌臼齿也几乎全部生前脱落且齿槽完全愈合,仅存两侧侧门齿、犬齿和第一前臼齿。目前学术界认为,年龄带来的退行性变化、拔牙行为、暴力外伤、牙周病、龋病、根尖脓肿等齿科疾病都是可能是导致牙齿生前脱落的重要诱因,其中,由于年龄原因造成的老年个体牙齿脱落实属正常,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增加了罹患各类齿科疾病的可能,遂加大了牙齿脱落的风险,墓主大量的牙齿生前脱落现象或许与其年龄有关。

在墓主仅存的牙齿当中,其右侧下颌犬齿患有严重的牙合面龋、左侧下颌侧门齿患有严重的唇面龋。龋病,俗称“虫牙”,是由于口腔中摄入致龋细菌,在食物残渣所提供的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供给下,附着、侵蚀于牙齿之上,在长时间的作用中造成牙齿龋坏⑫。由此可见,口腔中的食物残渣所含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是诱发龋病的关键。相关的古病理学研究运用大量的数据证明了患龋率的升高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的出现以及人类食物结构中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增加息息相关⑬,那么,从墓主残存的牙齿来看,其较为严重的龋病或许可以暗示她的口腔条件较易于致龋细菌滋长,其所摄取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应该不会过低。

观察发现墓主存在有较为严重的牙周病。牙周炎主要是由于局部因素(例如牙菌斑、牙结石等)引起的牙周软组织炎症,当炎症扩散到齿槽骨及牙骨质便会导致齿槽骨萎缩、齿槽骨与齿冠及齿根的相嵌部位出现过分暴露、进而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⑭。根据现代临床医学统计,牙周炎在35岁以后较为多见,由此可见,墓主较为严重的牙周炎与其口腔卫生、用牙习惯以及年龄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

另外,墓主的右侧上颌第二前臼齿、左侧上颌犬齿、左侧下颌犬齿均患有严重的根尖脓肿。根尖脓肿是由于口腔内部微生物任意滋生导致根管内部感染并引起根尖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在这一过程中代谢出的坏死细胞和细菌聚集化脓而形成脓肿。根尖脓肿可进一步发展为齿槽骨炎症的病发,遂形成齿槽脓肿⑮。因缺乏科学有效的统计与对比数据,对于七号墓主根尖、齿槽脓肿的患病原因尚无法定论,根据现代临床医学统计,牙周炎引发的牙根尖炎症是导致牙根尖、齿槽脓肿的重要原因。

墓主还存在有明显的颞下颌关节脱位的现象。颞下颌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TMJ)是指下颌髁状突由于外力作用或关节结构异常的情况下,下颌骨髁状突超越了正常的运动限度范围,脱离了关节凹而不能自行回复原来的位置,可以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下颌关节,根据脱位的方向可分为前方脱位、后方脱位、内侧脱位与外侧脱位。墓主应为外侧脱位,因其脱位后已在下颌骨上产生新的关节面来维持颞下颌关节的运动。根据现代临床医学统计,造成颞下颌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有:由于急性下颌关节前脱位治疗不当,出现反复性或习惯性脱位;由于关节囊松弛、关节盘附着撕脱,髁突、关节结节变平,造成老年人、重病体弱患者容易发生脱位;过度或过久张口导致脱位;外伤外力造成伴有下颌骨折的严重脱位等。墓主究竟因何原因造成颞下颌关节脱位,还有待其他研究的相关辅证。

除此之外,墓主还患有较为严重的寰枕关节炎,但遗憾的是缺少了寰椎的采集。寰枕关节由寰椎两侧的上关节凹与相应的枕骨髁构成椭圆关节,两侧关节联合运动促使头部俯仰和侧屈。严重的寰枕关节磨耗,表明墓主头部所做俯仰或侧屈运动较为频繁,因而引起了寰枕关节的退行性病变,这种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过度使用而造成的退行性关节炎也是众多关节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小结

本文针对出土自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古代人类颅骨进行了性别鉴定与年龄推算,认为其应为55±10岁的女性;通过对其颅骨进行非测量性状观察与颅骨测量学研究后发现,其颅面型特征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北亚蒙古人种类型存在着较多的相似性,并近似于古代人种类型中的“古蒙古高原类型”,与叶茂台地区其他萧氏贵族的颅骨标本,以及内蒙古山嘴子地区所代表的契丹人的颅骨标本较为一致。

从叶茂台七号墓的墓葬等级,以及出土的彩绘石棺、木制棺床小帐和大量精美贵重的随葬品来看,墓主是一位身份极高的契丹贵族妇女。1976年发现的北府宰相萧义墓揭示了叶茂台辽墓群是一处辽代后族萧氏家族墓地⑯,表明七号墓主应为萧义家族的某一成员。有学者认为,七号墓出土的金线缂织海水云龙纹尸衾、“官”字款瓷器、伊斯兰玻璃器等随葬品非平民乃至一般贵族所能使用,应为皇室之物,也就是说墓主可能同皇室有关。墓主身份如此之高,本应极为富贵之人,何故却患有如此严重的口腔疾病、颞下颌关节脱位、寰枕关节炎和骶骨畸形呢?

牙齿生前脱落、龋齿、牙周炎、根尖脓肿均属于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这些疾病与人体日常生活中的用牙习惯、口腔卫生、食物结构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日常食物结构中较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摄取,是造成墓主偏重龋齿的主要原因,而食物结构中偏高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与高级的农业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可见墓主所处的当时社会用来支持其日常生活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应当相对成熟与发达;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炎逐渐发病,进而诱发了根尖脓肿的产生,再年龄增长与口腔疾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其牙齿生前大量脱落也是不无可能的。

同时,在七号墓的右耳室内随葬有成套的鞍马具,包括鎏金银鞍桥、铁橙、衔及嵌有水晶的辔头等;而在服制方面,墓主外着长袍,内衣上披半身衫,下衣既有裙裳,又有套裤,裤腿塞在靴筒之内,足穿靴,其穿着渗透着浓郁的游牧文化特征;此外,在棺室右窗板内壁上还勾勒有二人三马骑猎图。史料表明契丹女性亦善骑射,七号墓的这些发现都足以彰显墓主作为契丹人能骑善射的戎马生活,那么,其所患的颞下颌关节脱位和寰枕关节退行性病变以及骶骨畸形,或许与她的马背岁月不无关系,诚然,这还需要更多史料记载的支持与历史学研究的辅证。

本文仅仅是从叶茂台七号墓墓主的颅面型特征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出发,利用现有的人种学、病理学初步研究后所进行的带有推测性的讨论,意在抛砖引玉,其中诸多结论还有待今后更多人骨材料的支持,以及相关考古学文化、历史学研究的佐证。

图版一  法库叶茂台七号墓女性颅骨

[注释]

①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法库县叶茂台23号辽墓发掘简报》,《考古》2010年第1期,第49-68页。

②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铁岭地区文物组发掘小组:《法库叶茂台辽墓记略》,《文物》1975年第12期,第26-36页。

③ 王秋华:《惊世叶茂台》,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20页。

④JaneE.BuikstraandDouglas H.Ubelaker,Stan⁃dards for Data Collection from Human Skeletal Remains,Arkansas Archeological Survey,1994.

⑤⑥ 朱泓:《体质人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⑦⑧ 顾玉才、陈山、张全超:《辽代萧氏后族墓地出土人骨的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四辑,2005年,第320-329页。

⑨ 朱泓:《内蒙古宁城山嘴子辽墓契丹族颅骨的人类学特征》,《人类学学报》1991年第4期,第278-287、377页。

⑩ 朱泓:《东北古代居民的种族成分研究》,《博物馆研究》1989年第3期。

⑪ 朱泓、张全超:《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地人骨研究》,《人类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97-106页。

⑫ 樊明文:《龋病病因及免疫预防》,《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年第10期,第583-586页。

⑬ a.Eshed V,Gopher A,Hershkovitz I.Tooth Wear and Dental Pathology at the Advent of Agricul⁃ture:New Evidence from the Levant.Am J Phys An⁃thropol,2006,130:145-159.

b.Larsen CS.Biological Changes in Human Popula⁃tionswithAgriculture.AnnRevAnthropol,1995,24: 185-213.c.Lukacs JR.Dental Paleopathology and Agri⁃culturalIntensificationinSouthAsia:NewEvidence from Bronze Age Harappa.Am J Phys Anthropol,1992, 87:133-50.

⑭ 牙骁、李禹:《牙周炎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24期,第99-100页。

⑮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⑯ 温丽和:《辽宁法库县叶茂台辽肖义墓》,《考古》1989年第4期,第324-330页。

责任编辑:祝立业

K874

A

1009-5241(2016)03-0016-04

么乃亮 辽宁省博物馆馆员 辽宁 沈阳 110167张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北京 100710都惜青 辽宁省博物馆馆员 辽宁 沈阳 110167

猜你喜欢

叶茂墓主颅骨
Dynamic range and linearity improvement for zero-field single-beam atomic magnetometer
杨国珍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与赵琦先生商榷
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