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16-12-06邬旭东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建理论课转型

李 荣 邬旭东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李 荣 邬旭东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面对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基于安徽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建设现状的调研,对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进行认真探索,从理念创新入手,探索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改革的对策。

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转型发展背景下安徽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从2015年9月开始,历时三个月,对安徽新建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各新建本科院校都非常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并且能结合各自实际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调查也发现,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开展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政课有效性的发挥。

面对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改革创新,直接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进程。基于安徽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建设现状的调研,对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进行认真探索,从理念创新入手,探索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改革的对策。

1 高度重视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南宋朱熹指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1]。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开创思政课教育教学新局面。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出现了新变化,给思政课实施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各种自媒体的发展和应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和负面影响。同时,一些地方和高校仍然存在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政策条件保障落实不够到位;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发展需求;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仍需巩固等问题。这些都亟需改革创新。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处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的夹心层,办学定位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问题成了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研究认为新建本科院校面临两次转型:第一次是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变;第二次就是实现应用型发展的转型。现在国家层面正式提出的转型发展就是第二次转型。当前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直接涉及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600多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甚至会彻底影响和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和结构,其影响必将是巨大而深远的。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全面实施。

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的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特点是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教学方向具有针对性,教学手段具有灵活性,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课也必然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3]。这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是适应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2 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

准确界定实践教学在思政课建设中的地位,是推进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前提。调研中发现,各新建本科院校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但是落实措施还不够得力,效果也不明显,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对于实践教学应有地位的认识不够清晰准确。

2.1.1 准确界定实践教学的地位

关于实践教学的地位,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辅助论”“补充论”和“互补论”。“辅助论”和“补充论”虽然也强调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但认为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是处于从属地位,是主从的关系;而互补论则认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地位平等,都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思政工作者趋向于“互补论”,认为“实践育人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立地位,绝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4]。特别是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指引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1.2 必须全员重视,齐抓共管

明确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地位,从事思政课教学和管理的工作者就要认真贯彻国家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首先,应建立学校层面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主管校领导或者分管校领导要亲自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调研中发现,各新建本科院校基本都已经做到了这一点,问题在于领导小组实际运作的情况各不相同,部分学校成立的领导小组,已经切实发挥作用,齐抓共管的局面基本形成;但是仍有部分高校的领导小组流于形式,没有实际运转。要真正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齐抓共管,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厅必须加大督查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在调研中发现,新建本科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对于实践课的重要性认识还是不够,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对于实践课教学有畏难情绪,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实践课只是思政课的补充,课堂理论教学才是思政课的关键所在。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各新建本科院校采取有效措施,大胆改革,尤其是要利用激励机制,例如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等关键手段,充分调动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教学研究项目为抓手,探索构建实践教学的新方式,大胆实践,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基本都是地方高校,而各个地方都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新建本科院校应加强和地方的合作,吸收优秀的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所用,互利互惠,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形式多样、特色明显的社会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5]。新建本科院校要认真选择实践教学基地,充分调研,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馆、重大历史人物的故居以及优秀企业等;基地的选择要坚持可行性原则,尽可能选择就近的、交通便捷的。以课题组所在的蚌埠学院为例,就充分利用地方文化优势,先后选取蚌埠市孙家圩子渡江战役前指旧址、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等挂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蚌埠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6]。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提升其育人作用,就必须解放思想,大力探索和创新,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特点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通过调研,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结合各自实际,对于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探索,更为可贵的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初步构建了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比如将专题型知识讲授、交流型课堂讨论、学习型组织氛围、体验式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7]。还有以项目+模块为主要内容的“1+ X”自助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在保证国家规定的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将实践教学从公共政治理论课程中独立出来,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单独设课,规定必须达到的实践学分,列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具体实践内容为“1+X”模式,即“1项目+X模块”[8]。

通过实践效果看,各种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都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调研中发现,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都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2.3.1 必须建立教学保障体系。这里面包括组织保障、师资保障、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等等。其中充足的经费是所有保障中的关键所在。调研发现,目前各高校,都能根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有关规定,落实专项经费。但是调研中也发现,仍有部分高校不能足额保障。经费到位的学校使用情况也不乐观,用于实践教学的经费更是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实践教学的组织比较麻烦,且考核评价不到位。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专项经费足额到位,还要把钱花到刀刃上,取得实际效果。

2.3.2 必须紧密结合网络。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更是离不开网络,特别是手机的使用,使微信、微博和QQ等,成为大学生的新宠。作为当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网络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平台,特别是实时交流工具(QQ、微信、微博等),与学生实时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另外,利用网络虚拟空间,能够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比如博物馆、纪念馆等网络平台的开放,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达到实践课教学效果。比如合肥学院“刘铭传网上纪念馆”,采用全景式三维立体动态浏览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刘铭传故居风貌的实景再现。开馆仅3天浏览量就突破1万人次,让大学生方便快捷地了解历史知识,特别是智能技术与历史知识的精妙结合,更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课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2.3.3 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各校在制订具体方案时,要紧密结合实际,首先是要结合各校实际,主要是历史沿革、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向等,另外还要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构建适合各校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说一千道一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思政课教师身上。因此,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指导水平和能力成为关键所在。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更重要的还需要综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可以说,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更为复杂,教师能力的提升更有难度。特别麻烦的是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时间不长,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队伍中,青年教师普遍占比很大,调研中发现,大都在三成以上,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一半。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尤其是实践经验比较欠缺,因此,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第一,还是要加强理论学习,足够的理论储备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特别指出的是理论学习的内容要广博,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理论;第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走进实践第一线,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更要组织思政课教师走进企业、工厂,也要校企结合,甚至可以让思政课教师采用挂职等方式,深入了解社会,真正融入社会,培养教师的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第三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增强思政课教学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改进职称评审、分配激励等政策,激发广大教师支持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荣誉感”[9],打造一支热爱本职工作、富有创造精神的专业化队伍。

[1]朱熹.朱子语类(壹):卷九[M]∥朱子全书:拾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98.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实践第一推进理论创新[N].黄石日报,2015-01-25.

[3]张宇.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及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05-106.

[4]宋珺.实践育人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J].思想教育研究,2012,(7):84-87.

[5]刘红明.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教育,2010,(11):114-116.

[6]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7]黄建红,陈若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73-75.

[8]佘远富.“1+X”自助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71-74.

[9]都基辉,刘晓东,胡智林.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历程、经验和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5,(3):97-100.

责任编辑:陈 凤

G641

A

1672-2868(2016)05-0140-04

2016-08-15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zdjy136)

李荣(1964-),男,安徽天长人。蚌埠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新建理论课转型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