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当代审思

2016-12-06玮孙启武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毕业生政治心理

李 玮孙启武

(1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 肥东县护城学校,安徽 安徽 肥东 231600)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当代审思

李 玮1孙启武2

(1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 肥东县护城学校,安徽 安徽 肥东 231600)

新形势下,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加,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日趋复杂且不容乐观。因此正确认识毕业生思想问题本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新形势;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大学教育扩招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大学教育已基本完成了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与此同时,随着在校大学生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至2013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已达699万,“就业难”已成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在新形势下,随着现实社会诸多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因此,正确认识高校毕业生的思想问题,针对性地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就业,维护社会和谐均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思想问题的集中体现和成因分析

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在我国逐步确立,面对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许多毕业生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心理问题:如对就业预期担心而产生的紧张不安,由于求职受挫而导致的过度焦虑,自我信心缺失而导致的悲观失望,依赖性过强产生的消极、跟风心理等。这些不良的思想问题,随着毕业生求职过程的进行而不断变化或增强,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对自我的正确定位,不仅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负面效应,对毕业生的情绪稳定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经济价值作为人实现自我价值唯一衡量标准的错误观念对高校毕业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部分毕业生初入社会,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被不良风气误导甚至逐步被侵蚀。反映在思想上则表现出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精神追求的缺失,过度强调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利益、个人需求,而不愿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不愿到偏远地区和艰苦岗位上就业,这也是高校毕业生的典型思想问题。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前夕,面临多重的情感困惑,如和好友、同学的分离;与恋人因社会现实的分开;家庭责任和家庭期望的压力等。这些情感困惑若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疑会使毕业生在离校前期产生悲观心理,进而畏惧现实社会,导致毕业生不能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人的成功转变,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隐患。

2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针对高校毕业生存在思想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虽然对毕业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想心态、就业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有所认识,但总体而言,仍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如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自我定位缺失、就业思想误区分析、特殊学生和女毕业生的心理状态、未就业学生原因分析等,尚不能深入了解;特别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前后的思想、心理动态不能完全掌握。这些实际情况,无疑都造成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盲目性。

各类高校在进行毕业生思想教育时,主要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为主,但针对毕业生的就业观、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则较少,也没有建立服务于毕业生就业的全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就导致了思想教育内容的片面性,不能满足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造成了教育内容的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以理论讲授为主,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就业指导课”等。但对于毕业生而言,其课堂教育方式往往过于空洞、程序化,难以调动毕业生的积极性,也导致了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因此,在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采用多种方式,如“第二课堂”、“模拟就业”、“心理健康辅导”、“毕业主题班会”等,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参与积极性。同时,应在思想教育中开展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使其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的进取心,为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而自觉进行思想转化。

3 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与主要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下,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融发展日益频繁,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必须加强爱国主义、马列主义的教育,增强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毕业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法律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后,面对的是一个法制社会。而由于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专业性特点,其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较为狭窄,具体表现则是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所以,在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中,应突出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培养毕业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步入社会后,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打下基础。

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的重要任务,其思想政治教育则应从职业素质方面进行深入。一方面,要突出职业道德和诚信观念在择业、就业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诚信做人、感恩社会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也要用多种方式,促成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招聘,形成正确的就业思想和积极向上的就业氛围,为毕业生的就业奠定正确思想准备。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期,由于即将结束学生时代,进入社会,往往存在一个过渡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方面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心理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在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引导,帮助毕业生正确面对、分析、解决问题,努力培养毕业生积极乐观、独立自主的性格,为毕业生顺利步入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4 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课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一直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功能。但应注意到,课堂教育往往只限于低年级大学生开展,高年级则主要以专业课程为主,造成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断层和缺失,特别是毕业生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引导、分析解决毕业前的各种思想问题。因此,高年级也应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和完善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的长期教育体制,以实现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保证毕业生思想发展的正确方向。

毕业生作为大学生中情绪、心理变化较大的群体,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也关系着学校的稳定。因此,定期举办心理辅导和主题班会,构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推进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心理辅导中,高校应针对毕业生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特有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如对人际关系、学习心理、贫困学生心理、就业压力、情感心理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毕业生塑造健康人格。

作为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网络传输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成本低,贴近毕业生生活的特点。因此采用网络平台,如QQ、微信、微博、飞信等,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有效增加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重要方式。但应注意,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健全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的错误影响。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系,一方面,应主动作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采用多种手段,积极宣传各类招聘信息;另一方面,也应根据专业特色举行专场招聘会,避免毕业生盲目择业而导致就业失败或错失就业机会。同时,就业指导部门还应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工作,对学生开展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教育,达到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目的。最后,就业指导部门还应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实现就业方式的多元化。

高校毕业生作为大学生的特殊群体,面临着步入社会的转折性时期,在当前“就业难”的社会现实下,毕业生的心理、情绪、思想变化都更为复杂,教育管理工作者应从本质上分析毕业生的思想变化状况,进一步完善思想教育内容,多途径、多方式的开展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为毕业生顺利步入社会提供有力保障,也为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奠定基础。

[1]柴博,冯可.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存在的对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6).

[2]周平远.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3]朱志伟,陆梅芳.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

[4]李云峰,姚琦.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

[5]章冬斌.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6]李忠英.新时期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

[7]马海波.对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8,(3).

[8]刘更生.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责任编辑:陈 凤

G641

A

1672-2868(2016)05-0127-03

2016-07-28

李玮(1985-),女,安徽无为人。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毕业生政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