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突显视阈下英汉多义动词对比研究——基于语料的“run/跑”为例

2016-12-06王月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多义英汉义项

王月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认知突显视阈下英汉多义动词对比研究——基于语料的“run/跑”为例

王月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动词表征事件,涉及到事件主体、方式、结果等因素,不同因素的突显是多义性产生的动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以及运动事件理论,以英汉多义动词“run/跑”为例,两者都在共性突显运动目的、速度和结果方面延伸出了基本相同的义项;但是英语“run”在时间、位移、状态、路线,而汉语“跑”则在方式、方向方面进行个性突显,使两者有了不同的义项。同时由于英语“run”比汉语“跑”在突显时延伸出的语义更加具体,因而比汉语有更多的义项。

run;跑;运动事件;认知;突显

1 引言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它是认知主体对客观世界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认识深化和扩大的结果。王文斌指出,一个词之所以会催生出多种词义,其主因多半在于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所发生的图形与背景的转换[1]。英汉语中表征移动事件的多义动词“run”和“跑”是语言学习中比较重要的词汇,学者如钟姗辉[2]和周领顺[3]比较了英汉语“run/跑”与宾语搭配的异同,王滨滨[4]和李瑞云[5]分别研究了英汉“run”和“跑”的一词多义现象;杨娟[6]对汉英人类“行走”类词汇进行了对比研究。但是对比研究“run/跑”多义性的不多而且集中在比较动词和宾语的搭配上。因此,以下将在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以及运动事件框架理论视角下对英汉“run/跑”进行个案对比分析,为英汉动词的多义性提供认知理据,并为多义词的翻译及教学提供些许启示。本研究的语料主要包括两种:1)英汉语词典;2)中英文语料库:北大中文语料库(CCL)以及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前者记录的词义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典型地反映了词义引申过程及范围,后者包括了词语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情况,更能具体反映词语引申用法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2 图形背景与运动事件框架理论

图形-背景概念是一个基于图像视觉感知的突显认知观,源自格式塔心理学,其最为著名的例证就是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所描述的人脸与花瓶幻觉图。以人脸为背景所看到的白色花瓶就是图形;若以白色的花瓶为背景,所看到的两张侧面人脸就会成为图形。这种因视角的转换所导致的不同视角效果,其根由就是在于图形与背景具有可逆性[7]。美国语言学家Talmy发现,图形与背景的这一关系可应用于对语言表征中语义的分析。任何一个行为的发生,除了其行为本身之外,往往都会牵涉到伴随这一行为发生的诸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如主体、情绪、处所、时间、环境、气氛、工具、因由、方式、结果、动机、程度、对象以及对象的来源和特性等。在对事件进行言语表征过程中,语言使用者首先把所表达的事件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图形、背景、路径和运动等中心成分,以及方式、致使力等边缘成分。运动事件涉及到运动框架:一系列概念元素及由此激发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存在或构成一个事件框架,而那些偶然的因素不被认为是存在于事件框架之内[8]。语言使用者在概念化一个事件时倾向于前景化某些因素,而让另一些因素背景化。这些不同的被突显的成分构成了多义项引申的前提。动词在描述一个运动事件时是核心成分,每一个动词代表一个运动事件。“跑/run”可以看作一个运动事件框架,其中包括运动主体、路线、路程、时间、起终点、方向、速度,以及原因、目的、结果、状态等,不同的突显方面对应不同方面的词义引申,导致多义性的产生。

3 运动事件因素突显基础上的 “run/跑”语义对比

以下是基于英汉词典[9-10]以及语料库搜集来的英汉“run/跑”的义项,其中排除了英语“run”做名词的用法。

“run”的义项分布:

1)跑,奔跑;2)参加赛跑比赛;3)赶紧;4)管理、经营;5)提供,开设(课程等);6)运转,运行,操作;7)按某一路线行驶;8)开车送某人;9)快速移动;10)引导,延伸;11)持续;12)(在某时间)发生;13)走私,非法携运毒品等;14)(报道等)包含(某种词语等);15)(液体)流动;16)掉色;17)(固体)熔化;18)变成,成为,变得;19)(报章)发表、刊登;20)对…进行测试,检验;21)参加竞选;22)(裤袜)脱丝。

“跑”的义项分布:

1)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2)逃走;3)(方)走;4)为某种事务而奔走;5)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6)液体因挥发而损耗;7)赛跑;8)(人)离开,消失;9)(物)失去,失掉;10)(快速地)发展;11)出现;12)游荡,闲逛;13)思绪等快速转移。

以下所采用的例句来自BNC,CCL,以及英汉词典。

3.2.1 “跑/run”的动作,如:

1)AD0 933:Could you walk two miles in thirty minutes or run a mile in ten or twelve minutes?(快跑)

2)AST0119:你还不快跑,难道想让你的父亲打死你吗?(快跑)

3.2.2 “跑/run”的目的,如:

3)APW 2005:Would you have me run a race against Lachlan?(比赛)

4)ABJ 1151:Next year he may run for president.(参加竞选)

5)GW9 485:You mean to tell me the CIA has been using Pan Am planes to run drugs?(走私)

6)CMB0187: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贵族叫田忌,常与齐威王赛车跑马。(赛跑)

7)LPB0306:厂里领导到处跑资金,皆空手而归。(为某事务而奔走)

8)APT0080:其时凡当兵的,都要面上刺花字,称为配军,防他逃跑。(逃走)

英语在突显“跑的目的”这一方面引申出了3)到5)的“比赛、竞选、走私”的义项,汉语引申出了6)到8)的“赛跑、为某物而奔走以及逃跑”的义项,在目的突显的基础上英语引申出的义项较汉语更加具体。

3.2.3 “跑/run”的速度,如:

9)A73 1895: If you want a job just run upstairs and say McCloy to Mr Burden.(迅速做某事,到某处)

10)A0D 477:He didn’t actually have to run his finger along the line in order to make sense of it.(在表面移动某物)

11)APM0061:那我们学了半天哲学,原来一直是跟在西方的后头跑,这样再跑也跑不过他们。(较快地(发展))

12)鲁豫有约:因为你站在那边的时候,真的没有像大家想象的,很多很多思绪都跑出来了。(主意、思绪等快速转移)

“跑/run”涉及到速度,9)中“run”突显运动过程中“快速”的特点;10)把手指隐喻作人的快速移动,引申出“迅速移动”的义项;11)抽象事物国家在速度突显方面有了“发展”义;12)抽象的“思绪”掠过大脑在隐喻的基础上有了 “快速转移”义。

3.2.4 “跑/run”的结果,如:

13)A75 354: Bearing in mind also that our body clock tends to run slow at the weekend.(变得)

14)OED6:The stockings run.(脱丝)

15)OED6:The wax began to run.(熔化)

16)OED6:The color of the clothes runs.(掉色)

17)APM0061:叔本华那里是门可罗雀,到后面仅有的几个人还跑光了。(离开,消失)

18)SCB0400:在结合的瞬间,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跑到非金属原子的外层上。(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

19)SBL0395:但是如果蛋白大,指示剂已经跑出去了。(液体因挥发而损耗)

20)SPB0483:任何物体带电后,电荷都不能永久保持,总会以某种神秘的方式逐渐跑掉。((物)失去、失掉)

例13)基于动态持续相似性把“人跑”这一源域映射到“生物钟的运作”这一目标域,在结果突显的基础上,人体生物钟运作的结果有了“变得”的义项;同样地,14)袜子磨损的结果即“脱丝”;15)蜡熔化的结果即“熔化”;16)有颜色衣服浸在水中的结果是“掉色”;汉语17)以“跑”的过程代结果 “离开,消失”;18)电子快速移动的结果是“离开应在的位置”;19)液体挥发的结果有了“损耗”义;20)电荷比作人,跑的结果是“失掉”。可以看出,在结果突显方面,英语引申出的义项也更加具体。

英语“run”的个性突显

3.3.1 路程范围

“run”事件涉及到位移,路程范围得到突显,如:

21)ASV 439: The story runs that someone then offered Lynch a further$500.(包含某种词或事情)

22)A16 1730:You make a hole in the outside wall and run the waste pipe through.(引导,延伸)

23)ACN 2012:The newspapers in Glasgow didn’t run any sensational stories about kids including in drugs, mass drunkenness or violence.(刊登、播放)

24)HLW 565:We have our own colleges and run courses on all kinds of subjects.(提供)

25)ANX 2352: There is no incentive to run tests and analyze the results.(测试,检验)

例21)就像“跑”的全过程由若干阶段组成的一样,“故事”由若干细节构成,由此引申出“包含”义;22)“跑”的路程有一个位移空间范围,由此有“引导,延伸”义;23)一系列的事件出现在报纸上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范围,因此有“刊登,播放”的意思;24)“课程”构成一个抽象范围,同时这些课程又在一定的时间被开设,所以有了“提供”义。25)一项项的测试在一定时间内构成一个抽象的时间位移范围,有了“测试”、“检验”义。

3.3.2 时间

“run”事件不仅包括跑步覆盖了多少路程,也包括消耗了多长时间,如:

26)A16 1264: The competition is being run for five months.(持续)

27)A9W 341: He said the terms should run concurrently so that she would serve four years.((在某时间)发生)

例26)中的“run”和表时间的状语“for five months”搭配,得到了“持续”义。27)也是强调一定时间内的进行。

3.3.3 路线

28)A20 61:A special coach will run between Edinburgh Waverley to Hopetoun.((按某路线)行驶)

29)J54 2220:Do you think you could run me home,David?(开车送某人)

例28)人们跑步通常会循着一定的路线进行,又把行进中的车比作奔跑的人,所以有了“车按某路线行驶”的意思。29)以行驶的过程代目的“送某人”。

3.3.4 状态

30)CKG 63:The loco group hoped to run the engine on the Totnes branch.(运转,运行)

31)A11 385: At the start of the 1980s the British Railways business was still run by five regions.(组织,掌管,管理)

32)A0F 1224:She fell silent and a tear started to run down her cheek.((液体)流动,流淌)

“跑”的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动,“跑”的动态特性被突显出来。例30)把机器的运作比作人的跑动,都涉及到全身各个部分的动,因此有了机器“运转”的意义。31)是在30)具体事物运转的基础上引申出的抽象体系如商业的运作;32)液体的流动也是基于和“跑”相似的动态、持续特性。

3.4.1 “跑”的方式

33)SGL0442:故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说。(游荡,闲逛)

34)现汉:跑路

跑事件也包括跑的方式,例33)突显了“跑”的自由散漫的方式,由此引申出“游荡,闲逛”义;34)突显了“跑”的方式是像走一样悠闲。

3.4.2 “跑”的方向

35)APT0080:而在考试制度下,读书人跑入政府,也有种种规定。(进入,出现)

“跑”的过程涉及到方向,由近及远跑的结果就是淡出视线,而由远及近跑的结果就是出现,例35)读书人由远及近的移动,因此是“进入”政府。

以下是基于突显的“run/跑”语义分布图:

4 结论

多义动词是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动词表征事件,涉及行为主体,方式,目的,结果等因素,不同因素的突显是多义性产生的动因。通过个案分析英汉表征运动事件的多义动词“run/跑”,发现英汉“run/跑”都在目的、结果、速度共性突显的基础上引申出了基本相同的义项。但是“run”在速度、时间、位移、路线、状态突显层面上进行个性的词义引申,而“跑”则在方式、方向上进行个性突显引申。共性的突显使两者产生了基本相同的义项,而个性的突显则导致两者不同义项的产生。同时英语在突显基础上引申的义项相对具体,而汉语则相对概括,这也使英语“run”比汉语“跑”有更多的义项。认知突显下英汉多义动词的对比分析能够很好地促进英语教学,为外语教学和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丰富多义动词的相关研究。

[1]王文斌.从图形与背景的可逆性看一词多义的成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5):1-6.

[2]钟姗辉.汉英“跑+名/run+n”搭配的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9,(4):1-3.

[3]周领顺.汉语移动动词“跑”的语义认知[J].河南大学学报,2015,(3):1-5.

[4]王滨滨.从认知角度研究RUN的一词多义[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

[5]李瑞云.现代汉语“跑”义项分布及教学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6]杨娟.汉英人类“行走”类词汇对比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7]UNGERER F,SCHMID H.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163-166.

[8]TALMY L.Towards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1):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2000:259.

[9]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1524-1526.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449-1450.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ENGLISH AND CHINESE POLYSEMOUS VERB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ALIENCE——TAKING THE WORD“RUN/PAO”OF CORPUS AS AN EXAMPLE

WANG Yu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

Verbs can represent events which involve motion subjects,manners,results etc.and the salience of different elements motivates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meanings.Under the figure-ground of cognitive linguistic and motion event theory, taking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polysemous verb “run/pao as an example,they both drive similar senses in the common highlighting of purpose,speed and result of the motion.But“run”has different senses in time,distance,state and course while“pao”in the manner and the direction.Besides,“run”has more specific meanings than“pao”in salience.Therefore,“run”has more senses than Chinese“pao”.

Run;pao;motion event;cognition;highlighting

H313

A

1672-2868(2016)05-0117-05

2016-04-10

王月(1989-),女,湖北十堰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词汇学、语义学、英汉对比。

责任编辑:李 晓

猜你喜欢

多义英汉义项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锦瑟》赏析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Enhanced Precision
俄语动词隐喻的语义解读*——兼动词多义的分析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