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与出版》载文变化趋势及作者群可视化分析

2016-12-06郭璐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载文科研院所论文

郭璐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科技与出版》载文变化趋势及作者群可视化分析

郭璐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科技与出版》2005-2015年的载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可视化揭示了《科技与出版》载文的时间分布、单位分布、基金资助等的变化趋势;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高产作者合著网络结构,揭示拥有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并较全面地揭示了期刊作者队伍建设情况。

载文;变化趋势;核心作者;社会网络分析;合著网络结构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的主要载体,其质量受期刊载文数量、载文质量、作者队伍等诸多因素影响。《科技与出版》创刊于1982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连续多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现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2014—2015)来源期刊,以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多年来,该刊通过改革出版周期,优化栏目设计,优选文章内容,刊发了大量有关编辑出版、科技出版研究的高质量论文,为培养各层次优秀的出版专业人才和应用人才,推动我国出版行业的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能科学地揭示和了解此类期刊的自身发展情况及其作者队伍的建设情况,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科技与出版》2005—2015年间载文的变化趋势、载文合著率与合作度、期刊核心作者群及高产作者合著网络结构,以期能为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优化组稿策略、提高载文质量和组建高素质作者队伍提供改革参考。

1 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

为更全面地分析《科技与出版》的发展情况,本研究选取了该期刊2005—2015年间所载学术性论文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11年,其中2015年仅包含该期刊可检索到的1—5期的文献数据,将2015年数据纳入研究范围可结合历史年度情况预测2015年度该刊的发展趋势。

CNKI检索系统具有检索便捷,功能实用等优势,对编辑和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中国知网 (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限定“文献来源”为“科技与出版”,“发表时间”跨越年限为“2005年—2015年”,共检索到《科技与出版》4,433条文献记录。经剔除新闻(会议)报道、科技动态、专访、简讯、每月(双月)视点、特别策划等非学术性文献,以及无署名为《科技与出版》编辑部人员(如薛陶、钱飒飒、苏磊等)的文献后,使用CNKI文献题录导出功能,采集获取3,572条有效目标文献信息。

使用BICOMB 2.0统计工具对文献题录信息进行分词处理,提取了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基金等信息,统计相应的频次并进行更深入分析,分析工具包括Excel 2010、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6.0、VOSviewer等。

2 载文变化情况分析

3,572篇目标文献共有5,141位作者,平均每篇论文有1.44位作者;目标文献被引总次数为6,243次,平均每篇文献被引用1.75次,基金资助论文151篇,占比4.23%。

载文量是一种反映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期刊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传递的信息基础[1]。学术期刊所载文献量的时间分布和变化可大致反映该期刊的发展趋势。《科技与出版》在2005—2015年间共出版107期,载文3,572篇。该刊于2007年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改版后期刊页码在2007—2010年间有所浮动,体现在这些年度的载文量波动较大(见图1)。2011年以后期刊页码由70页左右调整至120页左右,期刊版面大幅增加,为期刊作者发表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历经出版周期变革、版面数量调整后,该刊年度载文量在上升中逐步趋于平稳,2012年后,年载文500篇以上,学术性论文超过440篇(见图1);学术性论文占比呈现出上升趋势(见图2),近五年均超过81%,达到甚至超过其改版前双月刊水平。而由2015年前5期现有载文量和学术性论文占比情况来看,随后出版的7期杂志中学术性研究论文占比有望达到90%,将有超过300篇学术性论文被刊发。

科研需要一定经费,有基金支持的科学研究成果含金量相对较高[2]。通过分析载文科研基金资助情况,可了解不同级别科研基金对期刊载文成果的支持力度。《科技与出版》3,572篇载文中有151篇获得科研基金资助,其中国家级科研基金资助论文98篇(占比65%),省市(部)级科研基金资助54篇(占比36%),单位项目科研基金资助9篇,表明其载文成果受国家级科研基金的支持力度较大。

2011年以来,《科技与出版》载文中有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数有增多趋势(见图3),表明近年来有关编辑出版的高质量研究项目增多,期刊作者申请不同级别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有基金资助论文被该刊接收的可能性增大。

对载文来源单位进行分析,可了解期刊载文来源单位作者进行学术研究的活跃程度、稿件投向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3],对帮助期刊编辑识别和发展组稿来源活跃单位有重要意义。对3,572篇载文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出1,334个来源单位,共出现4,112次。从单位类别来看,属于高校科研院所的有527个(39.5%),期刊杂志编辑部435个(32.6%),出版社或出版集团252个(18.9%),政府部门、信息科技企业、行业协会等类别120个(9.0%)。可见,《科技与出版》稿件来源单位覆盖广泛,涵盖了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性研究机构,出版社、期刊杂志等编辑出版一线实践性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等行业相关机构,符合该期刊服务于出版科研人员、出版教育工作者、出版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有关院校出版编辑专业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等读者对象[4]的定位。

而综合不同类别单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来看,《科技与出版》载文稿件来源多集中在出版社和高校科研院所,出现频次分别占46.3%、30.6%。对比不同类别单位数量可知,高校科研院所类来源单位虽多,但其出现频次相较于出版社偏少,表明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稿件相对分散,而来自出版社的稿件相对集中。

在 《科技与出版》发文较多的前11位单位(见图4),共出现856次,占总频次的20.8%,频次最高的是北京印刷学院(191次),可见该刊组稿来源单位多集中于这些单位,已形成较稳定的组稿单位群。此外,在发文量前11位的单位中,出版社有9个(占比82%),高校仅2个,进一步表明其载文多来自出版社。

3 期刊作者群分析

作者是期刊论文的重要外部特征之一,是决定期刊论文质量的关键。期刊拥有稳定的作者群和核心作者群,是刊发研究成果数量、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5]。

合著率指合著论文占总载文量的百分比,合作度则指论文篇均作者数量,两者能从不同角度反映期刊载文作者间的合作程度[6]。合著率可从宏观上反映完成论文所必需的知识结构。期刊载文合著率越高,相关学科发展水平和成熟度越高。

2005—2015年间《科技与出版》载文作者总数有5,141位,合作度为1.44,合著率为31.6%,说明该期刊作者队伍在不断壮大,作者之间合作意识较强。此外,图5数据显示《科技与出版》期刊年度载文合著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期刊作者的合作意识不断增强,科技出版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

此前,刘江霞采用综合指数法识别出《科技与出版》2002—2012年的20位核心作者,但因未删除该刊编辑人员的文献记录,苏磊、钱飒飒等编辑部人员被列为核心作者[7]。而对期刊组稿来说,有效识别期刊编辑部之外的核心作者才更有价值。此外,现有研究中多忽略师生合著论文中学生作者的重要贡献,将部分发文量较多的学生作者(第二作者)排除在外。鉴于此,笔者对现有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剔除了期刊编辑部人员作者,并增加了部分高产的学生作者。

随后笔者借鉴学者刘江霞的综合指数法对64位预选核心作者的综合指数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综合指数=发文量指数*0.5+被引频次指数*0.5”,其中发文量指数=预选核心作者发文量/预选核心作者平均发文量;被引频次指数=预选核心作者被引频次/预选核心作者平均被引频次[7]。通过对64位预选核心作者的综合指数进行测算,选取了24位综合指数>1(1为综合指数的平均值)的作者作为《科技与出版》2005—2015年间的核心作者(见表3)。

24位核心作者有11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46%),7位来自出版社 (29%),6位来自杂志期刊编辑部(25%),说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北京印刷学院,是该刊核心作者最集中的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具有更高的科研水平和人才优势,期刊在组稿时应重点关注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稿件。而从核心作者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有15位作者分布在北京的高校、出版社和期刊杂志社(占比62.5%)。这与北京是编辑出版、科技出版研究最为活跃的地区,北京地区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和期刊杂志社,文化底蕴深厚有密切关系。

为直观地揭示《科技与出版》载文作者的合著关系,笔者选取发文频次≥5的122位高产作者,生成122阶的作者合著矩阵,使用UCINET 6.0生成原始合著网络,在删除无合著关系的孤岛节点 (作者)后,输出合著网络数据,再使用VOSviewer可视化工具绘制出高产作者合著网络结构图(见图6)。该合著网络中共有57个节点,圆圈大小代表该节点作者合著论文数,可见《科技与出版》高产作者合著网络结构以两两合著关系最多,同时也出现了两个规模较大的合著子网络(左下),说明该刊已初步形成多个较为成熟的研究团队。

两两合著关系中,发文较多的作者多分布在高校(见表4),其中以师生关系合著的最为普遍,如“严晨-杨智坤”,“叶文芳-丁一”,前者均为后者的硕士导师,且合著论文均发表在学生在读期间,合著关系一般会在学生作者完成学业后结束;而诸如“张聪-肖倩”的高校同事关系中,作者之间交叉署名情况普遍,或与近年来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考核要求提高有关。

此外,在该合著网络结构中,节点规模最大的合著网络中有8位作者,分别为李小萍、尤伟杰、姜晓舜、梁秋野、孙宇、李俊卿、盛立、王关义,这一合著作者群的单位为《武警医学》期刊编辑部;规模次之的是由来自于长安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孙守增、杨琦、韩跃杰、赵文义、王磊、刘辉组成的6个节点的合著网络。这两个较大规模的合著作者子网络,表明《科技与出版》在编辑出版研究领域已形成较稳定的供稿研究团队。

4 结论及建议

《科技与出版》2005—2015年(1—5期)的总载目标文献3,572篇,期均载文量为33.38篇;基金项目论文基金资助论文151篇,占比4.23%;目标文献被引总次数为6,243次,平均每篇文献被引用1.75次,合著论文占31.6%,合作度为1.44;作者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是期刊论文最主要产出地;通过综合指数法筛选核心作者24位,共发表论文285篇,占总比7.97%;载文来源单位来自出版社及期刊编辑部占比51.5%,高校科研院所39.5%,政府部门、信息科技企业、行业协会等类别9.0%。

(1)载文量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学术论文比例稳步提高。从载文时间分布来看,《科技与出版》在经历了改革适应期(2007年—2011年)后,载文量在略有波动中稳步增长;载文中学术性论文占比的变化,表明期刊学术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期刊质量提升。

(2)科研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占比较低。从载文基金资助情况来看,近年来《科技与出版》期刊载文中受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占比4.23%,同比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平均的不足2%[9]的占比相比已属较高水平,表明该刊在组稿时有意识提高对有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关注度,但与科技类期刊通常百分之十以上的频次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建议期刊组稿时加强对基金资助论文的关注,并鼓励研究人员积极申请相关领域的基金项目,以进一步提升该刊的载文含金量。

(3)载文内容偏重探索行业实践。从载文来源单位分布来看,《科技与出版》组稿来源广泛,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社的作者投稿活跃程度比较高,在《科技与出版》发文较多的前11位单位占总频次的20.8%,可见该刊组稿来源集中,分布不均;并且稿件多集中来源于出版发行行业单位,来自于高校的稿件居后,来自科研院所的稿件相对分散并且数量较少。数据表明该刊内容具有很强的行业属性,注重对编辑出版实践探索。

但作为学术期刊,学术研究的深度同样是衡量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议该刊在组稿来源单位及作者发掘时,继续保持和发展这部分作者队伍,同时,加强关注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开拓更多高校科研院所作者队伍,以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价值。

(4)已建立稳定的核心作者队伍。2005—201 5年间《科技与出版》的载文合作度为1.44,合著率为31.6%,期刊投稿作者间具有一定合作意识,合著率稳步提高;识别出的24位核心作者多来自于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且多分布在北京地区;期刊高产作者合著网络结构中,两两合著情况普遍,且以师生关系较多,包含高产作者较多的规模较大的合著网络有两个,表明该期刊在编辑出版研究领域已初步形成较成熟的研究团队。

建议该刊在作者队伍建设时,维护好现有核心作者团队,进一步挖掘和培养一批研究活跃、投稿积极的其他地区的潜在核心作者,鼓励作者间的知识共享和论文合著,以培养组建更多成熟的研究团队。

(5)跨学科合作研究力量不足。《科技与出版》的作者队伍基本上是由出版发行业内从事者和学科专业工作者组成,载文来源单位来自出版社及期刊编辑部占比51.5%。合著作者中师生关系或系所同事关系占绝大多数。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需集多学科、多专业知识于一体,既要有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在经济、科技、社会、历史等众多领域广泛涉猎,唯此才能保持自身专业素养,及对行业前沿的深度把握。作为编辑出版类学术核心期刊,本学科专业作者固不可少,此外,必须培养一批跨专业合作的作者队伍。跨专业合著者往往具备一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深度,善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视角开阔、观点独到,有利于提升期刊的学科交叉程度和学术研究的深度,为学术研究提供多元视角和新鲜血液。

[1]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钟文娟.《情报科学》1998—2010年作者群分布研究[J].情报科学,2011,(9):1344-1347+1352.

[3]马运朋.高校学报载文作者群分析:学缘、学位、职称的视角——以2010年《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79-83.

[4]叶凡丁.《科技与出版》在清华[J].科技与出版,2012,(11):8-10.

[5]吕红.学术期刊要关注潜在核心作者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1-22(B5).

[6]李润珍,武杰,李艳馨.《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2005年载文、作者和引文的统计分析与评价[J].系统科学学报,2006,(3):9-14.

[7]刘江霞.用综合指数法分析《科技与出版》2002—2012年核心作者[J].科技与出版,2014,(6):140-143.

[8]张洋.期刊Web下载总频次的布拉德福分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6,(6):38-42+60.

[9]舒丽萍.六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的比较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ANALYSIS ON THE TREND OF PERIODICAL ARTICLES IN CORE JOURNALS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AND THE VISUAL ANALYSIS OF PERIODICAL AUTHOR GROUPSTAKING"SCIENCE-TECHNOLOGY&PUBLICATION"AS AN EXAMPLE

GUO Lu
(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601)

The Paper analyzed statistical data of journal"Science-Technology&Publication"during 2005-2015 using bibliometric methods.It visually reveals the trend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ime,work unit and fund etc;reference index identified core journals authors,high-yield co-authors network structure by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revealed a more comprehensive journal author team construction.

Articles published;variation trend;core journals authors;social network analysis;co-authors network structure

G353.1

A

1672-2868(2016)05-0080-08

2016-06-25

郭璐(1988-),女,安徽亳州人。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出版。

责任编辑:陈小举

猜你喜欢

载文科研院所论文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