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安静力

2016-12-03郭文斌

江西教育A 2016年10期
关键词:蒙学毛笔安静

郭文斌

1665年,荷兰科学家贺金斯发现,两个不同频率的对象,可以通过共振达成同频,即低频的生命可以通过共振高频化。而我们的健康、成功等等,都以生命的高频化为保障。这也就是说生命的频率越高、能量越高的人就越健康、越成功,低频则与之相反。如果我们的生命出现了病相,出现了灾难,那是因为我们能量不够。但如果我们足够安静,放下杂念,同频共振,就能激活自己的生命能量,因为能量是生命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当年读《三国演义》时很崇拜诸葛亮,觉得诸葛亮神通广大。如果读过他所著的《诫子书》,就会发现诸葛亮运用的还是安静力。他的名言“宁静致远”讲的就是宁静和致远的逻辑关系。所以,如何把受教育对象身上的安静力开发出来,是衡量一个老师是不是名师的重要条件。然而,如今国内许多大学和中学的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安静力。有些学生的屁股上安着滑轮,坐不住,可见他平常的教育环境是怎样缺乏安静。

回顾我们百年内走过的教育道路,会发现缺少“训蒙养正”的内容。训蒙养正就是开发孩子生命中的安静力、定力和妥善力。按古代的分法,八岁之前是训蒙养正的阶段,为蒙学;八岁到十五六岁是小学;十六岁到二十岁是大学;二十岁之后就进入人生实践的阶段,学习就结束了。

蒙学阶段最关键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安静力、定力。在古代,孩子要用毛笔写字,用毛笔写字跟用钢笔写字,对生命的贡献截然不同。如果用毛笔写字不专心,没有安静力,重了有墨拙,轻了有飞白。所以毛笔是一种立体的书写工具,不安静,就没办法写成字。毛笔与钢笔不仅是两种书写工具,更是两种生活状态。用毛笔写出来的字是立体的,而用钢笔写出来的字是平面的。所以,换一种书写工具就可以把孩子带入安静的世界。

在汉字没简化之前,孩子在蒙学阶段学习的读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采用的都是繁体字。由于古代的汉字多是象形字,孩子们学习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孩子学习汉字的过程也是欣赏美的过程。这样的学习不仅不枯燥,而且更容易使孩子在学习汉字时进入安静的状态。

过去的孩子要习礼仪,通过各种礼仪、仪式让孩子学会安静。到了小学阶段孩子就开始学习“洒扫、应对、进退”。怎么往地上洒水,怎么扫地?这都是有学问的,也是过去在小学里应该完成的课程。据后人考证,孩童十五岁之后学习的《大学》是孔子高徒曾参和他的门人共同完成的。大学是大人之学,宏观之学。小学只要讲微观,讲养成教育;大学则讲气象、讲心量、讲境界、讲人格教育。以上是古代蒙学、小学和大学的内容框架。

还有一种分段是“幼儿阶段养性,童蒙阶段养正,少年阶段养志,成人阶段养德,老年阶段养慧”。这两种分类方式都包含着同一个概念,那就是,在孩子的生命力建构中,安静力十分重要。因为无法安静下来,就不可能跟宇宙频率同频共振。宇宙的频率从本质上来讲是安静。虽然地球在旋转,太阳系在旋转,宇宙在旋转,但它的内核是安静。老子说过“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大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安静。

所以,老子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那怎么得到清静呢?老子又讲,“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他认为人的精神是生命最本质的一种状态。人心喜好清净,但常被欲望牵制。如果能保持精神和内心的安静,世间万物便归纳于人的本性中。

我们的孩子要想一生健康、成功,必须靠生命力。而在生命力的组成中,最关键的是安静力。所以,观察那些学习好的孩子,会发现他们的安静力程度、水平更好。

猜你喜欢

蒙学毛笔安静
竹简和毛笔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楼上请安静
日新才能启蒙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旧毛笔的妙用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