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底,到黄浦江东岸跑半马

2016-12-01任蕙兰

新民周刊 2016年46期
关键词:黄浦江滨江船厂

任蕙兰

人们最大的需求不是临江吃一盒哈根达斯,或是在江畔的大商场买买买,而是“造物者无尽藏”的江风明月、繁花绿荫,舒缓疲惫忙碌的身心。

黄浦江东岸是什么样的?

在上海作家夏商的《东岸纪事》中,描述过60后记忆中的景象:桥堍两侧蔓延着民居,沿街掺杂着破墙而开的面摊和酱油店。赤膊的男人叼着飞马牌香烟在街灯下“杀关”,穿着睡裤的主妇们拢在一起散布小道消息。小孩们被分配到一个好差事:挥舞打过肥皂泡的面盆粘蚊子。

在70后的记忆里,浦江东岸是一个连着一个的轮渡站,乌泱泱的人在站台等着上船去浦西。遇到大雾天气,千军万马中挤上头班船绝对是件体力活。

浦东老码头遗址。

到了80后那里,浦东滨江约等于陆家嘴,陆家嘴约等于浦东全部的繁华,纸醉金迷的《小时代》在那里取景,未来感十足的《她》也没放过陆家嘴天桥。

现在,浦东滨江即将更换新的“打开方式”。明年底,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之间21公里的滨江岸线全部贯通,宜居宜游,宜运动宜交友,不如到黄浦江东岸跑个“半马”吧。

滨江绿地“加大供给”

沿着陆家嘴滨江大道往北,游客渐渐稀少,步行到文华东方酒店附近,这里的滨江空间别有一番风味。竖立的凉亭形似一张拉膜,和钢桥、锚链等造船工业建筑相呼应,亲水平台的景观雕塑也多是造船相关的意象,还有缆桩、船台、起重机轨道等昔日船厂的旧物,静静望着江水“逝者如斯夫”。这里就是上海船厂绿地。

熟知掌故的老浦东,对上海船厂的历史并不陌生。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商尼柯逊和包义德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开设祥生船厂,其前身是英商和记洋行。屈指算来,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建国后,这里成为上海船厂,直到2005年,上海船厂的生产主体搬到了崇明岛。

如今,洋行、船厂都淹没于历史,这里成为一处滨江休闲绿地。在船厂绿地眺望,隔江可以看见虹口区的北外滩。根据黄浦江东岸公司的一份调查,船厂滨江已经成为浦东仅次于小陆家嘴段和世博段的“受人欢迎滨江段”。

如果说船厂滨江绿地只是一道甜点,浦江东岸给市民的礼物,是一整套的大餐——从杨浦大桥到南浦大桥之间整整21公里的岸线,将被改造为贯通的滨江公共空间。

过去提起浦东滨江绿地,居民耳熟能详的只有小陆家嘴、世博等割裂独立的几段,相望而不相通,随着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的规划照进现实,21公里的岸线将把所有滨江绿地串联起来,犹如一条熠熠生辉的珠链。

2015年12月16日,海鸥舫开始拆除,将改建打通慢行步道。

目前有近一半的区域已建成滨江绿地公共空间并对外开放:包括上海船厂绿地、小陆家嘴滨江绿地、东昌绿地、老白渡滨江绿地、白莲泾公园、世博公园、后滩公园、前滩友城公园、前滩休闲公园、三林古民居滨江绿地(部分)等。还有部分已基本建成但暂未开放:有耀华滨江绿地(临时)、前滩体育公园等。

同时,沿江还有不少区域还处于待开发开放状态,包括杨浦大桥下绿地、洋泾滨江绿地、新华滨江绿地、老白渡滨江绿地、E20滨江绿地、南码头轮渡站滨江区域、上中路隧道滨江区域、徐浦大桥下滨江区域等等,将在不久的将来陆续贯通。

黄浦江东岸公司对已开放的几段滨江绿地做过问卷调查。老牌滨江段小陆家嘴的观光者中,外地游客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在世博、船厂段滨江,到访者以本地居民为主。比如,船厂段的到访者年龄偏年轻化,25岁以下比例较高(35.6%),更多是黄浦江东岸沿线周边和街道的居民(32.9%)。另外,到船厂绿地的居民大部分要花费的时间在20-40分钟(39.7%),少于小陆家嘴绿地的20-60分钟(59.8%)。

这就意味着,随着滨江绿地全线贯通,滨江对于居民来说不再是个“景点”,而是出行圈的一部分。人们不必特意去某个人潮涌动的滨江空间找浪漫,而是晚饭后和家人到离家最近的滨江段,在散步道走走,或是在慢跑道上出出汗,滨江漫步将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滨江空间?人们最大的需求不是临江吃一盒哈根达斯,或是在江畔的大商场买买买,而是“造物者无尽藏”的江风明月、繁花绿荫,舒缓疲惫忙碌的身心。

东岸公司的一组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对商业设施的需求并不靠前,大家的关注点在公共设施。小陆家嘴滨江段的滨水步道(37.6%)和绿地(36.8%)最受大家喜爱。世博段最受欢迎的场地也是绿地(48.7%),选择广场(37.0%)和滨水步道(37.9%)的居民也较多。对船厂滨江段、老白渡滨江段、前滩滨江段、新民洋滨江段、三林滨江段的调查结果也近似,各个区段最吸引人、使用率最高的场地大部分都是绿地及滨水步道,而大家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大部分都集中在座椅和厕所。

滨江空间“加大供给”,从“高大上”的商业神坛上走了下来,走进了都市居民的真实生活。

工业遗址充满“艺术范”

船厂绿地除了游艇俱乐部、商业餐饮等滨江“标配”之外,一座名为“船厂1862”的老厂房剧院将于今年底建成,定位是“集时尚、展览、演艺为一体的艺术中心”。像这样工业遗址变身文化地标的例子,东岸还有不少。

在船厂绿地1.3公里岸线上发生的变化,折射出整条黄浦江滨江空间的涅槃。

近代上海以港兴市,贸易船只往来穿梭于黄浦江,这条江发挥了重大航运功能,为上海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黄浦江在近代主要起到交通运输的功能。建国后,上海的生产恢复,物资运输需求量剧增,上海港区码头重新划分,港口设备更新换代,黄浦江的航运能力也空前提升。1956年黄浦江轮渡业全面完成了改造,并归上海市轮渡公司统一经营管理。

1971年松浦大桥建成,改写了黄浦江上无大桥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奉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闵浦大桥等先后建成通车;大连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以及地铁2号线等横穿浦江东西,越江交通网络便利。黄浦江的交通功能逐步退化。

随着城市越来越重视环境质量,在保护黄浦江水环境的同时,深入开发两岸旅游资源,用旅游休闲的服务功能取代交通运输的经济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上海2002年1月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生产功能逐步向外转移,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渐渐被填充到沿江地区。

百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给黄浦江东岸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存,而在国外,废弃的工业遗址向来是让当代艺术家灵感爆棚的场所,因此这些记载着发展历史的码头、船厂、煤仓,成为文化与当代艺术最酷的载体。

老白渡码头的再造就是一例。这里是原上海港最大的煤炭装卸区(上港七区)和上海第二十七棉纺厂的江边地域,俗称“煤炭码头”,如今煤炭装卸区和棉纺厂都已搬迁,旧厂区经过改造变身为老白渡滨江公园,在高大的乡土树香樟、乌柏下,人们能闻到熟悉的上海味道。

出于留住记忆的考虑,老白渡绿地在改造中保留了系缆桩、高架运煤廊道、煤仓、链斗式连续装卸船机、起重机轨道及烟囱等实物,还利用厂区废旧材料再造了座凳、花箱等设施。

2015年10月23日,在老白渡的“煤仓”里举办了一场“重新装载: 浦江东岸老白渡码头城市更新实践案例展”。“装载”这个词用在老白渡码头非常贴切,原来这里装载着城市赖以为生的煤炭能源,当历史建筑完成过去的使命,被改造成一座公共文化艺术空间,再次装载上新的内容——向城市输送文化艺术能量。

另一个浦东人熟悉的工业遗址,有着醒目圆筒仓的民生码头也将“变身”。民生码头东起洋泾港,西至民生路,岸约长约740米,原是上海港散粮、散糖装卸专业码头。

老上海人还记得那里原叫“蓝烟囱码头”,光绪三十四年英商蓝烟囱轮船公司购买了该码头,由于这家公司船队的烟囱统一漆成蓝色,“蓝烟囱”也就作为建筑的名称。1953年2月,蓝烟囱码头收归国有,次年更名为民生路码头。

民生路码头有过辉煌的历史。上海港务局于1975年在民生路码头建造容积5.1万立方米的大型圆筒仓,实现了散粮作业机械化。由1973年5月开始,经过多次改造,民生路码头被改建成上海地区唯一的散粮、散糖专业化码头,其装卸工艺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水路系统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专用码头。

民生码头最经典的标志便是两处筒仓,一处是4万吨,一处是8万吨。在滨江水岸再开发的浪潮中,人们期待着,具有历史感的筒仓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

江岸的工业遗址承载着老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为当代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提供无尽的灵感和活力,城市的历史和未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滨江道上交织重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滨江?

人们对滨江有哪些期待?且看网友们的呼唤:

“在黄浦江畔跑步,欣赏着黄浦江美景和远处的南浦大桥及上海中心等地标建筑,能一直跑很远。”

“滨江沿线很多木地板人行道跑起来guangguang响,没有在跑道上跑起来安全痛快,最好有一条慢跑道,和步行道分开。”

“建议再加一条盲道,虽不能让所有人尽收滨江的美景,但能让所有人体会生活在浦东的幸福。”

“希望上海的滨江段建得宽点,以后骑自行车游览黄浦江。慢骑,想想都美如画。”

“每次到滨江大道散步,就觉得距离不够,意犹未尽!贯通以后黄浦江会像塞纳河一样,上海就是东方巴黎。”

“要增加季节性设施,如世博的喷雾凉棚、廊桥等,要结合休息点,增加设施的利用率。”

……

这是规划初期相关部门收集到的一些公众意见,人们对滨江空间的期待中,热度最高的是“三条道”——步行道、慢跑道和骑行道,“东岸漫步”三条道成为规划的核心。其他的各种建议最后被归并到五个大类,滨江空间将实现景观、交通、锻炼、交流交友以及教育五个功能。

关于跑步道的规划人们很容易取得统一意见,但有些问题则难以两全,最典型的争议就是:滨江需要更多停车位还是更多公共交通?在“东岸21公里大声说”微信群中,“私车派”和“公交派”就展开过一场辩论。

交通问题一直是东岸滨江现状的一个梗。东岸内部交通路受阻,人难行;对外衔接缺少社会停车场,车难达,公交站点距离远,数量少。在这一轮规划中,有车族建议“规划好配套的停车空间”,最好能停车免费。而“公交派”则针锋相对指出,不应让停车场挤占公共交通资源,滨江应该优先发展公交车、自行车、轻轨等交通方式。

滨江无车化在国际上颇为盛行。2013年,巴黎更新了2002年启动的“巴黎海岸”项目,推动塞纳河左岸“去机动化”,并对右岸进行限速控制。早在2007年Velib公共自行车项目就推出了2万辆共享自行车。

不管怎么说,争议本身是件好事,证明了城市居民乐于参与滨江公共空间规划,很有思考深度。在城市空间的重大规划中,城市使用者是否有表达的热情,是否有表达的通畅渠道,是城市居民自治高度的试金石,也是衡量一个文明发达城市的重要标准。

市民对于滨江空间的建议被纳入了决策考量。2016年2月,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和浦东新区政府牵头,黄浦江东岸开放空间贯通规划设计全面启动,同步开展了概念方案国际征集、青年设计师竞赛、社会公众意见调查和平行设计团队深化工作。公众意见调查共收回了19382份有效问卷。

经过半年的遴选,在面向全球的国际征集中,West 8、TER、Terrain、KCAP、Hassell等5家国际设计团队的最终成果进入专家评审环节,法国的TER公司,TER以“21座灯塔点亮21公里”的方案胜出。

在国内外联合设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东岸贯通的蓝图框架形成,于今年9月2日正式向社会公示。方案充分吸纳概念方案国际征集、社会公众参与和青年设计师竞赛的工作成果,包括三条道、重要节点和通廊、标高和断面、建筑和桥梁、高桩码头和水岸线、防汛墙、地下空间、浚浦线、水上活动区域和灯塔等必备要素。下一步经市规划部门审批后将通过法定规划指导项目实施,统筹协调全线贯通工作。

我的滨江我做主,还有比这更让人舒心的么?

猜你喜欢

黄浦江滨江船厂
福州滨江私宅
黄浦江的昨日今生
芜湖滨江天际线
大连辽南船厂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人大代表的“扶贫船厂”
黄浦江上游防汛墙改建结构型式探讨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2014年国内主要船厂修船完工产值表、修船创外汇表、修船完工艘数表
高新(滨江)区:打造“智慧e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