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筷子风波

2016-12-01胡吉全

满族文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亲家满族大门

胡吉全

早些年住在长白山的满族人办喜事有个说道,上亲客(女方家)临走前,将一双筷子悄悄藏在亲家(男方家)的门楣上,俗称“别筷子”。这是满族祖先留下的婚礼习俗,是个讨吉利的事儿。因传的年代久远了,族人只知道照葫芦画瓢,竟有闹出误会的事儿。

满族小伙查尔哈结婚,四邻八方欢聚在一起,院里院外好不热闹。

接亲队伍一路上唢呐声声吹吹打打,吉时良辰接来新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后,敬天地,拜祖先。傍晌时分正式开席,南北大炕上,亲友们频频举杯共同祝贺查尔哈新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没有不散的宴席,上亲客们起身告辞。查尔哈的讷讷有说有笑欢送客人。走到大门口一抬头,忽然发现门楣上放双筷子,她一把薅下来,举起筷子怒吼道:“这损事谁干的?”大家惊呆了,满院欢声笑语的喜庆气氛,瞬间凝固了。

“筷子是我放的,这是祖宗留下的老规矩,你嚎嚎啥?”新娘的讷讷站出来说。

“好哇,早就猜到是你干的,你凭啥要别我的嘴?真是癞蛤蟆上脚背——不咬人膈应人。”

“谁是癞蛤蟆,你凭啥骂人?”

“骂你咋地?今天你不说出个子午卯酉,你休想出我大门!”

一看新郎妈一蹦八个高儿,撸胳膊挽袖地凑到跟前,新娘妈更火了,就势一把揪下她的头饰花,扔在地上又踹了两脚说:“就你这德行,给我姑娘当婆婆,根本不配。”

“啊?我不配,你为啥大车小辆把姑娘送过来,你配,咋还没当上老婆婆?”

“你损不损,我儿子年幼还没成年,咋能娶媳妇?”

新郎的讷讷和新娘的讷讷越吵越凶,火药味儿越来越浓,一场“战事”随时可能爆发。

这时,传来震耳欲聋的喊声:“都别吵了,大喜日子,吵吵巴火的,你们太不像话了!”话音刚落,婚礼司仪人福海已跑到大门口。也许他那特殊的身份威严尚存,俩亲家婆骤然停火,大眼瞪小眼地望着他。福海扯过查尔哈的讷讷,笑笑说:“别看您老这么大岁数,还是头发长见识短哪!别筷子是长白山满族先人早年留下的婚礼习俗。说别筷子是别老婆婆的嘴,让她少说话少管闲事,免得儿媳受气,这是谬传。别筷子的真正含义是借谐音讨个吉利,筷子筷子,就是早生贵子,难道您不想早抱孙子吗?”

一席话,说得查尔哈的讷讷面红耳赤,赶忙向亲家赔礼道歉,说都怪自己四六不懂,错怪亲家婆一片好心。新娘讷讷看亲家婆风吹云散,赔了礼消了气又说了小话,一把握住亲家婆的手说:“咱俩谁跟谁呀,虽然说了几句口外话,全当演了场闹剧吧。”一句话说得人们哄堂大笑!

新郎新娘送走了客人,望着窗外又圆又亮的月亮,熄了灯。

拦马盅的传说

从前有位满族老阿玛,他的长子索伦图刚刚完婚,喜事办的红红火火,众口称赞,新娘容貌俊俏人也贤惠,而且知书达理。按说老阿玛高兴才对,可他却双眉紧锁,满脸愁云。有一天晚上,他将族里德高望重的几位老先生请到家里,摆上满族八大碗,捧出高梁烧酒热情款待,弄得几位老先生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三杯酒下肚,老阿玛才道出实情:原来索伦图办喜事那天,送亲的马车被鞭炮声所惊闯进了院里,撞歪了大门刮伤了人,碰翻了锅灶压碎了盆,院内一片狼藉。

更让老阿玛感到不吉利的是新娘受了惊吓,勉强举行完婚礼就病倒了。老阿玛还有两个儿子没成家,如此晦气还有姑娘肯嫁进门吗?所以特意请来几位老先生,让他们给出个好点子。

几位老先生听后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下次喜车来时把大门关上,有的说用木头横在大门上。点子没少出,老阿玛听完只回了两个字“太俗”。

一位白胡子老先生说:“我算听明白了,您是要一个既能拦住马车又文明典雅的办法对吧?请给点时间,我们一定能想出好办法的。”

三天过后,几位老先生哼着小曲儿上门了。老阿玛一看这架势心里就明白了,急忙降阶而迎。

大家落座,白胡子老先生说:“自古以来,人世间天地为大,婚姻乃五百年前月下老人配成,此等大恩大德不可忘却。”他先开宗明义道出主题,然后说出了具体做法:送亲车来时,在大门中间放一张高桌,上边放四碟菜三双筷子,桌前放两盅酒,桌后放一盅酒。东家和上亲各派一名代表分别站到桌两边,将东边的酒盅举起浇地——为,一敬天;将西边的酒盅举起浇地——为,二敬地;将桌后的酒盅举起浇地——为,三敬月下老媒人。敬完酒,二人操起筷子将碟中菜夹去菜头,将菜翻动一下。然后撤去高桌,迎接一对新人和上亲进屋。此举叫拦马盅。老阿爸听后哈哈大笑,连称“妙极,妙极!”吩咐家人上酒上菜,要和几位老先生一醉方休。

老阿玛二儿子娶亲时初设拦马盅,众亲友齐声叫好。

老阿玛小儿子娶亲时再设拦马盅,众乡亲把细节牢记在心上,日后争相效仿。

就这样,娶媳妇设拦马盅的做法逐渐在满族和汉族中传播开来。现在马车送亲已极为少见,但娶亲设拦马盅的习俗在一些满族聚居区,照传不误。endprint

猜你喜欢

亲家满族大门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回程
亲家如同自家
打开夏天的大门
亲家如同自家
永远的亲家
皇宫的大门
推理世界的大门
真正的原因等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