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蓄势回归 国际化利大于弊

2016-12-01孙鲁阳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汇率国际化货币

孙鲁阳

人民币蓄势回归国际化利大于弊

孙鲁阳

巨大活力与强势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日益表现出巨大活力和强势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势头迅猛。2009年至2010年试点初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已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从35.8亿元增长至5063.4亿元。而到了2014年的前9个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已经达到了4.8万亿元,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占同期海关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2.2%。二是人民币国际地位得到快速提升。根据SWIFT公布的数据,2014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清算的使用份额提升至1.64%,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在国际信用证和托收交易等贸易融资活动中使用份额位列全球第二。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显示,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储备货币。英国、尼日利亚、泰国、南非、白俄罗斯、印尼等国已明确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三是人民币海外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当前全球已有22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人民币跨境收付。境外参与提供人民币支付清算的银行超过了2000家,形成了香港、新加坡、伦敦、卢森堡等离岸人民币中心。

任何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是,必须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所接受。我国央行阐述的人民币具备了强势货币基础的理由很充分: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增速相对比较高。2015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7%,从全球横向比较保持了较高的增速。7月份虽然出现了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额的较大波动,但由于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经济指标仍然呈现出了企稳向好,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其次是经常项目长期保持了顺差,2015年前7个月货物贸易顺差达3052亿美元,决定了外汇市场供应基本面支持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再次是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提速,金融市场加快对外开放进程,境外主体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都对人民币的需求有所增加,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注入了定力。再次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的预期已经基本消化。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上述基本面决定了人民币从长期看处于强势货币地位。当经济其他因素和困难积累的偏差得到了校正后,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利在保存量 有增量 有话语权……

人民币国际化有四大益处。第一为实现中国经济存量保值。曾经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中国的出口和进口都需要用外币计价。我国出口持续超出进口,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财富,有很大部分转换成为外币(特别是美元)储备,中国不得不选择大量投资于美元国债。国际资本市场的风吹草动,将导致国家外汇储备数十亿美元账面亏损。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在对外经济贸易中能够更广泛地作为结算货币,我国企业承担的外汇风险就会得到相应控制,经营外汇储备的压力也能得到一定的缓解。曾经不断累积的外汇储备规模就可以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减少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存量带来的影响。

第二,促进我国经济增量平衡。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曾经有一种论调——中国的廉价产品压低了美国的物价,中国大量外汇投资于美国债券,压低了美国利率,导致美国流动性泛滥及房地产泡沫,并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愤懑之余值得反思的是中国经济的确存在着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出口与内需的不平衡。庞大和持续的贸易顺差一方面将不平衡带到全球经济体中;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我国自身经济持续与健康发展,并对我国的汇率、利率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压力。人民币国际化本身,虽然不能直接减少结构上的不平衡,但能够有效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缓解汇率压力,加大与其主要区域及资源伙伴国的经济与贸易平衡发展,从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第三,获得更大的政治话语权。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发言权和影响力还不能与之相匹配,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缺乏国际地位有关。美元的最大问题是它虽然是美国的货币,但是造成的危机却要其它国家承担起来。正因如此,美元霸权带来的不仅是经济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兴衰。人民币得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及其主要资源伙伴国接受,成为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对于睦邻友好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合作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人民币被中国的贸易伙伴逐步接受成为结算货币,将加大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为中国政府的汇率政策,增加主动性与灵活度。人民币向国际储备货币迈进的每一步,都是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话语权提升的体现。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既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更不是炫耀实力的贪大求洋。不论从经济发展考虑,还是从国家战略与地缘政治考量,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都有必要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决策。

第四,为我国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对企业而言,一方面会减少汇兑风险,对企业开展跨境投资、交易、收购、兼并,以及购买资源、劳务、技术等活动都更为有利。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特别是资本项目地位的提升,中资银行人民币的优势将进一步体现,有助中资金融机构提升国际市场定价权和资金运作能力。从提供资金支持角度看,最终将利好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服务贸易领域的外贸出口企业而言,过去的律师费、劳务费、咨询费都要支付美元,随着人民币使用增多,将有助于提高服务的便利化程度。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将给中国带来国际铸币税收入,促进尚不完善的中国金融市场向标准化的国际市场靠拢,从而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弊在有风险 背债务 汇率波动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正如凡事有利必有弊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

第一,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难度将会增加,可能发生区域风险。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将会影响货币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货币与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会发生矛盾冲突。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内外均衡冲突”的问题,实施国内货币政策,会受到国外持有人民币额度的钳制。国际市场持有人民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会相应增加。由于国际化意在降低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也可以随时传递到国内。人民币国际化加大了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难度。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日元国际化时期为了稳定日元汇率,减轻日元升值对出口和国内经济的影响,在资本大量涌入的情况下日本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结果造成流动性泛滥通胀高企,最后导致了经济长期泡沫。

第二,可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持有,必须输出本国货币。从理论上说输出本币的途径,只能是贸易逆差和资本外流。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以直接输出美元的方式,向欧洲各国大量输出资本,为美元占据国际货币领域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通过大量的贸易逆差继续输出美元,贸易逆差形成的对外债务和债务利息,使得美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将难以避免会逐步并大量输出,有可能会使我国背上债务负担。

第三,将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将会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从而导致汇率的波动。人民币大量流通于国际市场,必然削弱央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由于人民币国际化导致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结合逐渐紧密,世界金融市场上的波动与危机,必然会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克服弊端有赖深化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有弊,譬如说可能形成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对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抑制,同时利率波动幅度增加,货币升值带来物价通缩抑制经济发展。但是带来的积极作用将大于弊端的掣肘。问题是弊端应如何应对?

目前全球经济都处于压力较大的时期,潜在增速与实际增速都处于下行阶段。要想取得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我国就必须不断促进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使之不断成熟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坚定信心加入货币国际化角逐,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节奏,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性。

首先,以人民币国际化,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央行短期加大宽松力度,向海外输送流动性,缓和人民币需求的上升,推进境内人民币有序流出。推进利率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其次,以人民币国际化,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资本流动加剧、离岸人民币融资市场的发展,套利空间的存在,都会倒逼境内人民币利率改革,推行利率市场化。最后,以人民币国际化,减少资本流入对外汇市场的冲击,采取降息刺激经济,一方面稳定汇率,防止出口恶化;另一方面会调整物价,抑制缓解通缩。

猜你喜欢

汇率国际化货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古代的货币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古代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