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的未来为什么还值得期待

2016-12-01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谢加悦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条线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  谢加悦

银行的未来为什么还值得期待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谢加悦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放开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崛起,许多人对银行的未来前景产生了担忧,特别是这几年又遇到信贷风险大面积爆发,出现了所谓的银行离职潮,看上去简直就是“内忧外患”,于是惊呼银行“这是药丸!”

支持这种观点的大致有以下三大理由:首先,银行的传统利润来源(如利差收入)正在被消灭;其次,银行的基本业务职能正在被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公司替代;还有,银行的现有(潜在)客户正在向非银行机构、企业转移。对,按照这个逻辑理解,银行的客户跑了,业务没了,挣不着钱了,银行的未来当然不看好。

但是如果我们稍微理性一点坐下来想一想,这三大理由其实都是站在当前时点下对银行的静态认知和预见,可以说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谨慎,更多则是一种刻舟求剑式的想当然。这就好比在拳击比赛中,你假设银行是不能动手的,甚至是不能躲闪的,那银行肯定必败无疑。在这个互联网转型期,你把银行换成其他任何行业,甚至是互联网企业本身,如BATML(BAT+小米、乐视)等等,这个逻辑都是成立的。但是我想现实中更大的可能是银行这个大块头觉醒过来,一拳将对手干趴下。而且现在的银行好像谁也没有睡着!

所以,我看好银行未来的最大理由在于银行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她所拥有的巨量资源恰巧遇上了互联网转型这样一个充满想象的时代,更有了无限可能!

下边就谈谈我畅想中的银行在现有资源下的优势变化:

一、机构

银行原来的条线管理在事实上形成了一面面的墙,不管你承不承认,各自为政的局面是存在的。而当银行需要开展大量创新时,大家都在试图往外寻找或者说在自己的条线延伸线上寻找,很少考虑墙隔壁的情况。但如果将视野提高到全局,将体验沉淀到普通客户,或许打破这些墙,建立起新的内部连接就是金融创新机会。而这种机会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所以互联网界整天提的什么所谓“跨界”,在银行其实可能只是打破几个部门之间隔阂的事。或者表述为银行的部门条线之间互相“跨界”,就可能是改变目前市场局势的金融创新。如果你在银行,你就会发现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需要两个部门或者多部门交叉管理的事项,这本身就是一种变革前兆。

我在《“爱我,你怕了吗?”——谈谈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一文中就曾提出过银行机构云端化的概念,指的就是今后的银行机构将不会是现在这样条线分明(因为客户的需求是不分条线的),而是以一种类似橄榄球人员架构的云结构,需要什么人员就配置什么人员,并且由此带来管理层级的压缩,释放更大的操作空间。

二、员工

随着互联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在某种程度上,一家企业、一个组织越来越像是一个有机体:硬件是骨架,网络是神经和血管,机构是神经元,决策层是大脑(而机构的云端化会缩短决策半径,有利于快速反应执行),那么员工就是整个机体里的活体细胞。所以未来公司活力的比拼可能就是员工团队(素质)的比拼。

虽然我并不是太喜欢“人力资源”这样的叫法,但如果真的将人的素质量化比较的话,银行员工的素质水准绝对是最优秀的一类!你知道吗?现在银行的人才储备已经强大到连名牌大学研究生都开始坐柜台啦,你看看,还有哪个行业有这底气?

你以为这是资源浪费?不。我在《谈谈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战术转型》一文中就提出过今后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是特种兵小组的作战模式(最近看到冯仑先生也有类似观点),强调协作也强调单兵作战能力,也只有在一线配备了这么强的营销人员,才有可能施行“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发命令”的战术手段。同时这也为整个银行自下而上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这种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银行的整体机能进化。

还有一点,互联网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必然是一种分享传播的粉丝经济。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提出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正是对这种经济形态最好的诠释。而拥有这么多员工的银行完全有底气发动一场让对手陷入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而从目前来看,银行这个杀手锏还没真正用出来。

三、业务

先提一提利差问题: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消灭利差,并不是说银行就没钱挣了。只不过是银行从之前你们说的躺着挣钱需要变成站着挣钱,有什么问题?我觉得是更硬气,更体现价值,而且未必就不比之前挣得多。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银行业务的流失,比如储蓄被余额宝分流、结算被第三方支付截断、信贷和理财被P2P挖角等等。可是,我们为什么就没有看到这些恰恰是银行未来的机会呢?甚至由于互联网技术上的突破和人家在某些方向上的探索尝试,给银行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业务空间。

首先,银行有了服务更多人的能力,这也是各大银行提出零售化转型的一个基本前提,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各大银行在存贷汇等服务的提升上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更为精细,更重体验,也逐步开始赢回客户的信赖。

其次,由于第三方支付带动起来的线上消费和快捷支付普及,实际上为银行在消费端市场的爆发提供了支撑和可能,而这个市场正是银行多年来苦于无从入手的一个市场。目前银行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切入点。

还有,互联网公司能跨银行的界,银行同样可以跨互联网公司的界,比如网络购物,比如P2P,比如众筹…这个方面很多银行已经开始在尝试。我对此的观点是经过初期的鱼龙混杂后,最终金融考量的就是“信用”两字,在一个中长期的对比上银行的优势还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银行本身就是一个成熟的大平台、大数据库,所以为什么非得是“互联网+”,而不能是“银行+”呢?如果从这个视角去看待银行,你还会觉得未来银行的业务在萎缩吗?你还会觉得未来银行没有新的利润点吗?

【后记】

网传诺基亚CEO奥利拉在诺基亚被微软收购时说过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不管人家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对这个时代的传统优势企业,包括银行在内,依靠惯性经营,不去适应这个时代的巨变,说不定真就会被颠覆,真的会成为21世纪的恐龙。

所以我的观点是关于银行未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银行转型的路上,一定也会出现一两个掉队者,这没有什么可怕,一个没有淘汰的行业往往就是僵化不前的行业。而面对充分竞争的银行会随着环境而进化,即使有一天,她变得面目全非,但她会很好。

猜你喜欢

条线银行
多种方法数角
记忆银行
欧美国家银行处罚案的启示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算算向日葵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画线串点
有条有理填写数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