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资商业银行应紧随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2016-12-01中国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资国际化跨境

中国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  文  诚

中资商业银行应紧随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中国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文诚

2014年末,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十万亿美元的国家,进出口总量和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金融市场交易量、股市市值、吸引外资量和海外投资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声望成为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自2009年人民银行牵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工作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企业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下、贸易融资、直接投资等领域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已没有政策障碍。2015年1至9月,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89047.2亿元,同比增长24%;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市场份额从2012年1月的0.25%,上升至2015年8月的2.79%,在国际支付的排名亦由20位上升至第4位。目前,国际交易者对人民币的信心和需求不断攀升,人民币跨境使用已经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

图1 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情况

2.货币和国际合作广泛。截至2015年7月末,人民银行先后与32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为3.1万亿元人民币。近两年,人民币与欧元、日元、英镑、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等实现了直接交易。一些央行或货币当局已经或者准备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6月末,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在境内外持有债券、股票和存款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7822亿元。

表1 全球主要的人民币清算行

3.输出回流渠道逐步顺畅。跨境人民币适用项目从结算扩展到融资,从经常项目扩展到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证券投资等资本项目,境外主体获得和使用人民币的途径也不断增多,逐步形成了人民币“出得去、回得来”的良性循环机制。我国2010年8月允许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2011年开放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和开展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支持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2013年,中国在上海设立自贸区,在昆山、苏州、前海等设立实验区,先行试点个人人民币直接投资、人民币境外借款等业务;2014年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全面推开,11月17日,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开始执行股票交易,这些政策构建起人民币流动的双向通道。

4.离岸市场多样化发展。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数量增长、范围扩大的同时,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伦敦等地人民币业务先后启动,形成了各具优势、良性互动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6月末,境外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不含存款证)合计约1.7万亿元。香港、新加坡、阿联酋、伦敦等地不断推出点心债、狮城债、酋长债、熊猫债等各种人民币债券,人民币金融产品的交易主体、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等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1至8月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1684. 6亿元。

5.人民币清算网络逐步完善。2003年11月和2004年9月,人民银行分别授权中银香港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为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09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后,港澳人民币清算行是最主要的人民币清算渠道。为更好地满足不同时区、不同地域市场的人民币清算需求,人民银行先后在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欧、中东、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非洲等地。

二、人民币国际化给中资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中资商业银行增加经营收益、获得新的业务发展空间,同时还能促进中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2015年12月1日,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推动中国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国际使用将在跨境贸易、投融资和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为中资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1.增强吸收存款及境外放贷能力。中资商业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能够吸收更多的国内人民币存款,同时境外企业持有人民币数量的增长可以拉动境外人民币存款业务,使得银行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吸收人民币存款(如吸收境外主体的活期人民币存款、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有利于银行扩大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增强其发放境外贷款的能力。

2.助推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提高国际竞争力。随着国家实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宏伟战略,国内企业的跨国经营需要国内银行的国际化经营作为支持,境外的分支机构人民币融资也需要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的支持。我国中资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人民币业务银行,在人民币资金实力、人民币清算系统和经营网点覆盖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内外机构能够成为海外人民币业务的办理主体,有助于推动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布局,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3.带来了创新产品服务的动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境外的非居民通过贸易、投资等活动产生对人民币的投资和融资需求,对规避风险的产品需求会随之增长,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能够提供多样化、创新性的金融工具来满足非居民的人民币投融资需求。跨境人民币业务将伴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而不断扩张,企业的需求将从简单的存贷款、结算服务,发展成为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模式将从简单的产品输出,发展成为项目总承包、境外兼并收购、海外上市等业务,这些变化要求中资商业银行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保持竞争优势。另外,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香港与内地市场联动开发产品创新机会日渐增多,为中资商业银行开展利率、汇率类内外联动产品创新提供市场条件。

4.增加了收入渠道。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境外人民币拆借市场、外汇交易市场、同业市场逐步建立健全,将为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跨境和海外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会有很大的增长。一方面,中资商业银行作为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清算行,提供跨境结算服务、购汇服务等可以取得服务费用收入。另一方面,中资商业银行可以为境内企业或政府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人民币融资提供经纪业务,还可以为境外机构在境内的人民币投融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赚取中间业务收入。

三、未来展望和建议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主体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越来越多境外中央银行类机构会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其外汇储备,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满足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人民币支付基础设施日益提高的需求,于2012年开始推动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计划在2015年末完成一期建设,CIPS使用后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清算结算效率,便利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应看清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战略调整和制度建设。一是加快全球网络的建设和国际化经营,可以在香港、新加坡、东京、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形成覆盖亚洲、美洲、欧洲的全球银行业务和资金网络。二是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和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创新经验,自主创新和开发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三是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掌握先进的风险度量技术,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精确的计量和分析,提高风险防控和风险抵御的能力。

猜你喜欢

中资国际化跨境
聚焦港口国际化
起底中资房企海外债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资美元债券责任管理:流动性压力下的主动应对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2016年中资海外矿产能源投资报告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