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

2016-12-01中信银行合规部蔡宁伟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货币人民币

中信银行合规部  蔡宁伟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

中信银行合规部蔡宁伟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自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纸币、硬币和塑料钞、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能需要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笔者认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即广受认可,在一定区域内能够像当前的美元、欧元等货币一样成为“硬通货”;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特别包括各国央行在内的投资工具,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离岸金融市场需要达到一定规模;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定数量的组织、机构和个人愿意并主动以人民币结算。上述三方面是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也适用于其他国家发行的货币,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个方面。无论哪个方面,都对人民币的汇率、利率及两者的波动幅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背后离不开人民币的发行主体,也就是中国政治环境与经济实力的支撑。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不难看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是中国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经济基础”,人民币国际化是其“上层建筑”,也是综合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和结果。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许多专家学者见仁见智,提出了多种意见和建议。笔者仅从战略的视角入手,尝试归纳五点战略意义的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对我国老百姓的利好。

一、给予贸易双方更广阔的交易选择

这里的贸易双方不仅包括存在实体货物的贸易,还包括金融和虚拟交易。人民币国际化实质从属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从20世纪之前的金银铜等贵金属货币为主,到20世纪中后期起至今以美元为主,都离不开全球经济发展和跨国贸易兴起的大环境。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其背后是当前15亿消费者的庞大市场和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天地。此外还有约5000万海外华人华侨,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让人民币的交易选择具有一定地缘和血缘优势。例如,在华人华侨聚居的东南亚,人民币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硬通货”,在局地甚至有“小美元”之称;在老挝的东北三省,人民币几乎可以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除去地缘因素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历史性地取代了美国,达到4.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根据《金融时报》数据,2013年,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出口增长7.9%,达到2.21万亿美元,进口增长7.3%,达到1.95万亿美元,较之2012年的数据增长了7.6%。人民币国际化最直接的战略意义在于,给予贸易双方、交易对手以更多的、新兴的币种选择,无论双方处于何种需要或动机。例如,其一可能是基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又如,其二可能长期看好人民币升值;再如,其三中国的企业客户可以省去其他币种的兑换程序与手续费,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好首先在于第三点,无论海淘还是换汇,都可以实现效率和成本的“双赢”,这是我们最为期待的,也是最直接的利好。

二、打造基于人民币的新型支付渠道

支付是社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货币债权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交易、清算和结算。支付与实体货物交易、金融和虚拟交易相伴相生,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需要,是实物交易的必要补充。人们往往重视前台的交易,而容易忽视后台的清算与结算,但千万不能忽视其作用。例如,“9·11”后,美联储果断地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立刻关闭美国股票、期货和债券三大金融市场;二是立刻停止靠近纽约的新泽西美元支付系统,启动灾备系统,将美元支付系统运行从新泽西切换到里士满和达拉斯,确保没有中断支付服务、没有丢失一个数据。这两个决定保证了美国金融系统免遭破坏,保住了美元及其全球支付结算的“一哥”地位。不难看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是金融安全,而支付系统的安全则是重中之重。在帮助企业或个人完成结算与清算的过程中,跨国银行及由其组成的清算联盟成为主流,甚至是唯一合法的选择,涌现了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等国际组织及统一标准。否则,结算与清算不及时、不合规等将影响交易的执行,甚至危及合同的履约。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银行、系统和标准基本都基于美元计价,并被美国政府所掌控。无论2012年通过的《外国账户税收遵从法》(ForeignAccountTax ComplianceAct,FATCA),还是2013年斯诺登爆出的“棱镜门事件”(PRISM)都给这一渠道的安全性、私密性和唯一性打上了问号。因此,中资银行与中资企业相互配合“走出去”,尝试构建独立的、安全的、新型的人民币支付渠道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重要战略意义,其要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亚于人民币国际化本身。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也是一大利好,至少多了一种国际汇兑的渠道选择。

三、实现人民币“消化”的体外循环

这里的“消化”打了引号,实际意指货币的流通。用“消化”更为形象,比如,人吃多了会感觉腹胀,甚至引发打饱嗝、消化不良等不健康的反应或问题。货币也是如此,一旦超发可能引起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危及一国的金融安全,甚至可能影响该国的政局稳定。但是,当前各国的货币实质是“主权货币”,其使用边界往往就是国界。只有美元、欧元等少数“超主权货币”、“跨主权货币”可以实现多国、跨国流动,并广为国际市场接受和使用。简而言之,就是美元除了可以在美国境内循环外,由于其具有全球货币的功能,因此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范围也随之扩大,成为一种除了传统金银等贵金属货币之外的“世界货币”。这一结果对消费者有利,对于美国本身更具战略价值。例如,战略意义之一在于美国很难出现因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胀,一旦国内货币增发还可以跨境实现“体外循环”;又如,战略意义之二在于美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多次在南美等地的发展中国家依托美元的强势、运用汇率涨跌的“剪刀差”,采取“先抑后扬”的策略高位卖出低位买入;再如,后续索罗斯策划导演的“亚洲金融危机”,也巧妙运用了美元的上述特征。这一出一进无不收购了大量廉价资产,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令人称奇的是“屡试不爽”。归根到底,还是借助了美元的强势地位和美国的强盛国力。综合美元的发展历史,我们也可以憧憬人民币国际化的美好前景。诚然,我们并不是说人民币国际化后就要完全照搬美元的种种策略,而是强调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予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管理层更多的战略选择,更好地保障国家的利益、确保经济形势的稳定。对老百姓而言,坚挺的人民币始终是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四、进一步巩固我国的政治经济地位

既然人民币最终也想成为与美元、欧元等并驾齐驱的“世界货币”,那么就必须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权威国际机构的普遍认可。近期有一大利好和重要突破: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Rights,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正式跻身公认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行列。这一决定将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在新的货币篮子中,美元权重为41.73%、欧元为30.93%、人民币为10.92%、日元为8.33%、英镑为8.09%。人民币的权重超越日元和英镑,占据第三位,但低于此前普遍估计的14%-16%。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外汇储备资产,并不能直接当作储备货币来使用,只能在需要时用来“提取”(Drawing)储备货币,是IMF用来协调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工具。按照新的安排,人民币虽然权重排到第三,但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在能够近期挑战美元或欧元。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总裁斯蒂芬·罗奇认为:即便人民币占到SDR货币篮子15%的权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大约增加1%,实际影响有限。据IMF的统计显示,2014年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第七位,排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澳元、加元之后。但这一决定足以对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是金融强国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一是在储蓄选择上,人民币币值会更坚挺,至少可以基本保持稳定;二是在消费上,出国购物旅游更方便,我国游客能直接携带人民币消费而无需兑换;三是在投资上,可以更便捷地配置海外资产和完成境外交易;四是在交易上,采取人民币计价可进一步减小汇率风险。

五、加速改革开放与中国人的国际化

也在一个12月,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主动的争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倒逼”:加速企业的国际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与之类似,人民币的国际化也能起到“马车”的拉动作用,加速中国的改革开放。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普拉萨德认为:在推行经济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下,如果中国妥善利用人民币加入SDR的契机,人民币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成为重要的全球储备货币之一。不仅如此,按照长远规划,中国将在2050年前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一个百年的宏伟目标,彻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将起到重要的经济保障作用。需要关注的一点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不仅需要依靠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长期的基础投资建设,需要大量的中产阶级消费,还需要实现多数中国人的“国际化”。这并不仅仅是指中国人有多少会外语,旅游或工作去过国外,而是指有相当比例的中国人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和遵守国际通用规则,并能够运用国际化的语言和行为来实现自身或组织的目标。因此,人的“国际化”不仅可以协助解决人的“城镇化”,加速城市化进程,还可以帮助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更好地与当地国家和居民融为一体,实现共赢。综上所述,人的“国际化”核心是思维方式的国际化,基本表现是生活习惯的国际化,重点和难点是文化理念的国际化。只有拥有了大量的、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让更多的外国人体会到中国人的能力与善良,才能避免出现文物景点上刻有“XX到此一游”的尴尬,才能更好地支持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

猜你喜欢

国际化货币人民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古代的货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古代的货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