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分析

2016-11-30

绿色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污染

耿 烨

(山东省邹平县环境保护局,山东 邹平 256200)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分析

耿 烨

(山东省邹平县环境保护局,山东 邹平 256200)

指出了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其目的,进一步论述了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以期为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环境监测;发展趋势;监测技术

1 引言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类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工业生产产生的“三废”问题,汽车数量剧增带来的尾气排放问题、雾霾问题、突发性环境问题等已经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热点。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科学的基础,是环境保护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想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必须运用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掌握污染分布状况、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对症下药。因此,环境监测技术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步,为各项科学研究、污染治理以及标准制定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 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一种专业技术[1]。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依次分为:现场调查、制定监测方案、布点采样、样品运输与保存、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综合分析评价等几个步骤。环境监测的对象包含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以及对环境有影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环境监测能够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行分析描述,及时对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客观反映[2]。2.1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并不是简单的化学手段,而是运用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方法;监测对象也不是仅限于空气、水体、土壤等单一客体,而是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分析;同时数据分析评价时也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这也要求环境监测人员要具备综合素质,开展监测工作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科学监测。

环境监测具有连续性。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分布性,这就要求环境监测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同时,数据量过少具有偶然性,不足以揭示变化规律,只有长期连续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分析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这也导致了环境监测工作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环境监测还具有追溯性的特点。环境监测并不只是简单的监测,从最初监测目的确定到监测计划的制定,从布点采样到样品运输,从数据分析到综合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任何一步的差错都会影响最终结果的质量和预测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对于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成分分析大多采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常用的分析方法诸如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放射分析法和流动注射分析法等[3]。生物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4],是一种直观反映环境综合质量的方法。生物监测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5],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生物种群群落的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例如利用对特定污染物敏感的指示生物在环境中表现的症状可以对空气或水体的污染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利用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大部分金属和无机非金属;利用气象色谱法测定有机物含量等。

1.通过预习,可以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当堂消化和吸收,从而避免在课堂上听得稀里糊涂,似懂非懂,然后到课下再花费大量时间重新看书而浪费时间。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看似课前花了一点时间进行预习,但这对于我们课堂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使得我们可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防治措施:在播种之前可以徐昂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照1∶50的比例进行溶液配比,后加入50%辛硫磷按1∶50比例配比溶液,搅拌均匀后加入10千克玉米种进行拌种。在玉米苗株长到4到6叶期前,可以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照1∶3000的比例进行配比,或者可以选用40%毒死蜱乳油按照1∶3000的比例进行配比溶液,然后在初期进行根部灌溉,后续以喷雾形式进行全亩喷洒,起到杀虫的效果。

北京大学韩光辉教授《金迁上京于燕京、复建上京及相关问题研究》的报告围绕金代海陵王迁都燕京、金世宗复建上京这一系列历史事件,对海陵王迁都燕京的过程,世宗恢复会宁府为上京、进而复建上京形成金代六京等问题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对上京等四路的城市管理机构——警巡院的籍贯意义予以了制度史层面的深入考察,对金上京及金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3 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6]。首先,环境监测可以根据环境质量标准,科学地评价环境质量;其次,可以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分析污染变化趋势,为监督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依据;再次,环境监测可以积累长期资料,收集本底数据,为研究环境容量提供数据支撑;最后,环境监测也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提供服务。

4 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戴笠这次派特务无故搜家,更激起黄炎培的无比愤慨。他想,你戴笠没有抓到我什么把柄,我这回一定不饶你。不然,特务们以后还要来欺负的。

4.1环境监测发展过程

4.2环境监测发展预测

环境监测的发展过程是从最初的被动监测阶段经过主动监测阶段,发展到自动监测阶段。 20世纪50年代,环境科学开始发展,最初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化学毒物造成,因此环境监测主要在事故发生后用于分析污染物成分、含量等,属于污染检测或者被动监测阶段。20世纪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不仅包含化学因素,还涉及物理、生物因素,并且各种因素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一阶段,环境监测从最初的化学分析发展到生态监测、立体监测,从被动监测发展到主动监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在各地区布设网点,进行在线监测,并运用遥感、遥测等手段,分析污染状况,预测未来环境质量,当污染程度接近或超过标准时,及时发布公告并采取保护措施,这一阶段称作自动监测阶段。

2.2环境监测技术

目前,监测技术发展迅速,许多新技术在监测过程中已经得到应用。诸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用于无机污染物20多种元素的监测分析;GC-MS、IC技术在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上的应用;遥感、遥测技术用于对一个区域的污染分布情况的监测等。

环境监测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发展大型、连续的自动监测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等现代科技,对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环境进行监测与管理,不断提升数据处理分析的速度和质量,不断完善连续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另一方面,研究小型便携、简易快速、准确的监测设备,主要用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下瞬时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危害,污染物变化迅速,大型仪器采样分析无法适应现场需求,而小型便携式仪器就十分重要,同样这种小型设备在野外监测中也有巨大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体系,规范环境监测工作的标准,加强环境监测体系监督与管理,在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健全管理模式,根据实际需求建立数据档案和平台,合理规划,以实现快速便捷、数据共享的目标。

5 结语

环境监测对于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环境监测的科学发展是一项长久的课题。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创新管理和监督体系,才能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

[1]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星.环境监测技术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J].低碳世界,2016(1):7~8.

[3]阮志宏.环境监测技术及其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2):478~479.

[4]聂多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科技风,2013(16):258.

[5]范思思,许同桃.环境监测技术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6(5):263~264.

[6]余兴贵.环境监察监测的基本职能及特点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142.

2016-06-20

耿烨(1982— ),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X83

A

1674-9944(2016)16-0086-02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污染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监测市场化后存在问题分析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