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桥梁

2016-11-30牛永霞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牛永霞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实验小学,江苏 扬州 225600)

构筑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桥梁

牛永霞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实验小学,江苏 扬州 225600)

1 问题提出依据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健康与否不单只看身体健康,还要看身体健康能否与心理、学校及社会之间相适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所以在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还要具有相对全面的能力,即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构筑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桥梁是一项值得体育教师研究的新课题。

2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关系

2.1 体育运动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运动成绩好的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适应能力远远超过运动成绩差的同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活动中的组织能力、与同学间的相互沟通能力、考虑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信,在同学当中有一定的威望;而运动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运动表现能力较差,比较胆怯,活动参与积极性也不高。所以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智力与心理健康对体育运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人们经常用来形容体育运动员的词汇,认为运动员只要有强健的身体就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智力和心理因素无关紧要,但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对体育运动的一种误解。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对动作充分理解、领悟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水平正是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体现。其次,心理健康标准是衡量体育运动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有时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感到非常郁闷,但又找不到可以宣泄的出口,健身房就成为了学生排解心中苦闷的重要场所。学生去健身房进行拳击练习、跑步等运动方式,都可把心中的不满和受到的委屈全部释放出来,可以让自己的冲动得到转移与排解,从而达到消除负面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目的。所以心理健康对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运动也有很大影响。

2.3 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用体育教学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比赛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特点,比赛过程中学生会有强烈的情绪体验。例如,一场激烈地排球对抗赛中,运动员既紧张又疲劳,但为了比赛的胜利,还是会坚持下去,一直奋战到比赛结束,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敢于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同时在比赛中运动员们要相互配合、相互提醒,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这就培养了学生谦虚谨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良好心理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

3.1 害怕心理

在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身体、身材上的特殊原因,使得一些学生在遇到难度较大的运动练习时,就会失去自信心,找各种借口搪塞。学生自信心不足以及对个别体育运动项目害怕等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心理状态不平衡,产生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的心理感受,对心理健康的养成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3.2 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身体协调性不好、接受和掌握动作的能力较差,使得在与其他先天条件较好的学生进行练习时,就会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技不如人,根本赶不上其他同学,因而在练习时就会出现怯懦、胆小、缩手缩脚的表现,导致体育运动成绩越来越差。

3.3 其他心理因素影响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还有很多,如冲动心理、逆反心理、依赖心理、自责心理、反感心理、异性心理等,但心理和生理、不良个性心理以及体质等方面的不足,是引起各种心理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才是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关键。

4 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的矫正措施

4.1 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学生对自己在校园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与同学间的交往能力弱、体育运动及自我意识差等问题不想办法解决的话,就会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出现心理疾病现象,如人格缺陷、行为障碍等。所以,学生具备的学习态度、心态调整、问题排解能力等都会对学生明白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影响。4.2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开展体育运动

体育教学中,学生单一地学习运动项目是很枯燥乏味的,易出现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练习手段,使学生在自我体验中能够积极地带着目的去学习,领悟动作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4.3 激发学生对运动学习的兴趣

体育运动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练习的激情,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4.4 开设一些丰富的教学活动及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或讲座

体育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以学校要在课余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轮滑、独轮车、三大球等。各种兴趣小组配以合适的教师进行启发性地指导,可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给自己的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心理咨询已经不再是新鲜事,所以,学校要尽可能地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或讲座,这可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排解自己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5 结 语

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方式方法选择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如果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将会对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各级领导和体育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增强身心发展。可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的课外文娱活动,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这样可构筑起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桥梁,对全面培养学生身心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好全面育人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G804.85

A

1674-151X(2016)11-075-02

2016-09-04

牛永霞(1976~),小教高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体育运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