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高校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2016-11-30卢茂春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共同体体育教师师生

陈 欣,卢茂春

(南京农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5)

简谈高校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陈 欣,卢茂春

(南京农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5)

随着高校体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有必要加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协商和高校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与创新,打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束缚,形成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社会性知识结构。构建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和引导作用,促使教师从知识的提供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对话活动,可不断激发高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共同体意识。

1 学习共同体简介

1.1 基础概念

高校学生学习共同体主要由学生和教师两部分组成,通过发挥学生与教师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学习任务,明确教学学习共同体目标,加强学习过程的交互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学习共同体强调以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为基础,以学习群体动力作用为导向,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注重加强各种学习资源的分享、注重师生之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共同体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与创新,可增加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次数及沟通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共同体的认同感。

1.2 特 性

学习共同体主要以班级授课制形式为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与形式∶(1)学习共同体是教育与社会文化融汇贯通后形成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亚文化与教学活动方式为主要特征。强调人际关系系统的建立,注重教育与学习行为的主体性,引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提高学习动力。(2)学习共同体注重加强学习成员之间的组织关系,以学生个性发展与整体素质提升为目标,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发展教育。通过集体管理模式对师生进行有目的的综合性培养,可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促使学习共同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 基本功能

学习共同体具有社会化与信息交流2个方面的功能∶(1)社会化功能。建立学习共同体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可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一个团体中建立共同的学习活动与规则,加强对学习共同体的认同感,通过与其他人员进行信息交流得到的学习尊重感,可不断增强学习者积极参加共同体建设。(2)信息交流功能。学习共同体的信息交流可有效提高共同体之间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及扩展知识视野。学生可用不同的角度切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不同的信息。

2 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及见解

2.1 优 势

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共同体建设,有利于建立多种双向传输方式的渠道,加强教学活动中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可不断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2 见 解

2.2.1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加强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课外组织活动能力,充分发挥体育器材、体育训练、网络教学等方式的作用。其次,可及时反馈各种教学信息,促进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各成员、各元素之间形成一致的体育教学目标,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让学员能够积极地投身于体育学习当中。

2.2.2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加强学习共同体之间的相互发展作用。利用各元素之间的知识及专长,坚持以共同学习、全面发展、切实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为目标,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平等交流,可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2.2.3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将教师、学生、同学、社会人士、企业等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工具元素,可有针对性地实现学习共同体目标,营造出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

2.2.4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加强对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认识,明确区分学习共同体的核心部分。对体育教学方式与环境进行改革与创新,能增强学习共同体各成员的体育健身锻炼意识和休闲娱乐水平,引导主体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体育与健康话题的探究,最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发挥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积极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学习及自觉主动性参与能力

在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生活的基础作用,引导学习共同体各成员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交流当中∶(1)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应坚持社会共同参与原则,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作用,加强网络交流学习交互性,不断增强学习共同体各成员之间的联系,在坚持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目标基础上,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建立起高校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站在主体位置,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丰富与更新自身的学习体验,从根本上意识到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意义。(2)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协作意识。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参与者,从而通过与体育教师的交流沟通提高体育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能力。

3.2 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尊重为基础条件加强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尊重与信任∶(1)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以知识差异为导向尊重学生不同见解,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树立良好的成才观念,坚持从学生出发,加强师生关系人性化的构建,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2)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共同体学习环境。加强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学习对情境的认知,形成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氛围。将体育教师教学与学习工作进行融合,提升学生对教学问题的见解,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不断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3)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学习为导向,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不断进行创造,加强合作,为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4)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树立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明确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培养自我超越的学习态度。以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愿望为方向,明确学习共同体目标,使学生在共同成长的氛围中具备良好适用性与实用性的能力。以终身体育意识和学习观念进行反思与超越,形成师生之间的共同理念与行为。

3.3 加强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成员沟通、督促、协商与共同成长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1)需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保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各种言行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感化,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建立向上、向善的理念,可构建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2)时刻洞察学生的思想动向,与学生形成约定、达成共识,加强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制订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目标,促使师生共同参与主体活动。(3)加强师生之间相互督促与协商作用,为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落实提供基础保证。师生应进行有效地分工协作,通过协商的方式各负其责,在共同任务与目标的基础上相互鼓励,可不断完善前进道路、修正前进方向。(4)引导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构建师生合作体系,将知识、经验和智慧进行分享,把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4 结 语

在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学生和体育教师为主体,采取有效的沟通协商合作方式,切实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期望目标,把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 1 ]舒云久,郑业刚.高校体育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J ].四川体育科学,2009(4).

[ 2 ]赵健.学习共同体[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 3 ]任宏权.关于高校体育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思考[ J ].四川体育科学,2002(1):61-62.

G807.04

A

1674-151X(2016)11-063-02

2016-08-28

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基金∶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资源应用策略与体育教学实践研究(编号∶SK2016037)。

陈欣(1971~),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共同体体育教师师生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爱的共同体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