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大学生球员足球比赛心理稳定性的基本策略

2016-11-30付江平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技战术教练员稳定性

付江平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提升大学生球员足球比赛心理稳定性的基本策略

付江平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1 心理稳定性对大学生球员的重要性

现代足球比赛对球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是基础;足球技术、技能、战术等专项能力是核心,心理稳定性、个性品质、观察决策能力等心理素质是保障,三者紧密结合方能发挥出应有的比赛效应。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都表明,心理稳定性对足球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球员而言,比赛发挥受心理影响现象更为明显。大学生球员无论是在足球专项能力方面,还是在身体素质水平方面,都与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有较大差距,心理素质方面亦是如此,尤其是心理稳定性方面,很多大学生球员都会出现因心理不稳定而发挥失常的现象,技术动作节奏紊乱、关节肌肉活动僵化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针对大学生球员的足球训练中,不能不重视对大学生球员心理稳定性的训练。

2 提升大学生球员心理稳定性的基本策略

2.1 赛训结合

在高校的足球训练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赛训脱节。因经费、活动等原因,高校足球队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竞赛,足球训练往往只是基本技战术的训练,很少有相应的比赛实践机会,即使有比赛,也多半是队内的对抗赛,有些条件好的高校足球队会有一些交流赛,但此类比赛多属于私下沟通联系的比赛,并不是常规进行的比赛,因此,此类比赛的连贯性不强、时间安排比较随意、对抗强度不够、比赛效果不佳,很难到达实际效果。然而,足球运动的实践经验表明,足球光靠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训练的目的是比赛,比赛是检验训练效果的最佳方式,很多球员的比赛能力必须在真实的比赛中才能得到提高,如心理稳定性。因此,影响大学生球员心理稳定性的首要因素是训练与比赛的结合程度,赛训脱节的训练往往培养的是训练型球员,而只有赛训结合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比赛型球员。足球比赛是明显的“目的型”运动,所有的技术、技能都要在比赛中产生实效才算成功。心理稳定性是保障球员在比赛中能够有效发挥技术、技能的保障,所以,要提高球员的心理稳定性就必须贯彻赛训结合的理念。

2.2 赛前准备

赛前准备需要注意的事宜非常多,一些看似不怎么重要的事宜往往会影响大学生球员的心理,例如准备活动。进入比赛后的第一脚触球非常关键,如果处理的好,自信心就会大增;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影响自信心,影响技战术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必须充分保证赛前准备工作。比赛准备包含训练周期的合理安排问题,训练周期的安排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问题,不同类型的训练周期有不同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人们一般把周训练作为组织训练的基本单位。周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和恢复周,比赛准备实质上贯穿于周训练的各个环节。对于心理稳定性而言,各个环节的周训练的侧重点不同,一般原则是∶(1)在基本训练周,主要通过改变练习内容、改变负荷强度来引起新的生物适应,以促进竞技能力的提升。在心理稳定性方面,主要是让球员克服负荷量和提升强度,培养球员艰苦耐劳的精神和挑战极限的心理。(2)在赛前训练周,集中到专项能力训练上来,以调整球员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在心理稳定性方面,培养球员遵守战术纪律、与同伴通力合作的意识。在临近比赛前,做一些放松心理的练习,安排一些适应性比赛,比赛的难度水平随着比赛日的临近而降低,培养球员的自信,增加心理稳定性。(3)在比赛周阶段,应以调整竞技状态为主要任务,进行心理解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练习内容以战术演练为主,练习量不宜过大,练习强度不宜过高,同时需要注意让球员提前到达比赛场地,以便适应场地、感受氛围。在比赛周期间,教练员应针对不同球员进行一些轻松地谈话,球员之间应相互鼓励、探讨场上职责、提醒注意事项,从而形成队员之间通力合作、共担责任的队风。赛前的准备会最好通过视频、图示等方式进行,简要地提醒比赛的战术要点,让球员再次明确自身职责。

缺乏对对手的了解也是影响大学生球员心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比赛很少有完善的对手信息可供参考,在缺乏对对手情况了解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球员会产生畏惧的心理,而要克服这种畏惧心理,一方面要在赛前的准备阶段多联系一些实力明显超过自身的球队来进行比赛;另一方面则需要教练员多对对手信息进行收集,可以安排替补队员进行必要的情报收集工作。

2.3 赛中应对

在大学生的足球比赛中,首场比赛往往容易出现心理不稳定的情况,教练员要运用淡化成绩、鼓励表现、宽容失误的心态来抚平球员的紧张心理,强调战术纪律,统一球员的思想,应鼓励球员在完成基本战术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创造性。鼓励和引导球员学会观察、分析对手的技战术特点,感知和预测对手的习惯和企图,则会大大提高球员在比赛中形成“处变不惊”的心理。在比赛过程中,球队遇到的对手实力有3种情况,即对手较自身实力强、双方实力均衡、对手较自身实力弱。遇到对手较自身实力强的情况,要鼓励球员发扬拼搏精神;遇到双方实力均衡的对手,要强调战术纪律的执行;而遇到对手较自身实力弱的情况,则要叮嘱比赛态度。

比赛过程中出现比分变化时,大学生球员的心理稳定性也会出现激烈变化,教练员要根据情况适时进行提醒。一般原则是∶(1)比分处于领先、球员掌控比赛主动权时,球员容易出现心理放松现象,心理放松现象对于技战术发挥是有帮助的,但过于放松则就需要高度警惕。如果球员出现过于放松的现象,教练员应及时提醒球员保持头脑冷静、保持注意力,认真完成战术任务,争取继续扩大比分,巩固比赛结果。(2)当双方势均力敌,比赛处于焦灼拉锯阶段时,此阶段的球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发挥出技战术水平,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也容易诱发高度紧张的心理。此时教练员应有全局意识,不要对球员表现的细节进行过多干涉,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比赛局势,发现问题时应及时进行简要明确的调整,发出指令时语气要坚定、声音要洪亮、语句要简短,以便向球员传递坚定的信心,维护球员的心理稳定性。(3)当球队处于劣势或比分处于落后时,球员极易出现急躁的心理,急躁心理不仅影响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还会引发队友间的相互埋怨以及不必要犯规动作的出现。此时教练员要不断鼓励和提醒球员,禁止相互埋怨,鼓励球员继续努力,即使有球员出现严重失误也不要进行斥责,而是鼓励球员继续比赛,对于持续不遵守战术纪律的球员,则要果断换人,这种调整不是基于技战术的需要,而是对球队整体心理调整的考量,需要教练员有足够的勇气和果敢。足球比赛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球员心理状态的变化也是非常复杂,心理稳定性出现起伏是正常现象,但教练员要区分正常的心理起伏和不正常的心理起伏,根据赛场上出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应对和调整。

2.4 常态化调整

提升大学生球员的心理稳定性,除了训练、比赛环节的临时调整外,还要注重常态化的心理稳定性调整。这种常态化的心理稳定性调整主要包括规范日常生活管理和针对性心理训练2个方面。规范日常生活管理涵盖了球员的作息、饮食等生活习惯,作息方面需要球员保持良好的睡眠,饮食方面要合理、均衡,赛前的饮食更需注意。针对性心理训练方面,应多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例如,在压力大时采取腹式呼吸的方法进行气息的调整、罚点球前运用暗示语来集中注意力等。心理调适不仅包括心理的调整,也包含身体的调整,如训练和比赛后的静力拉伸、按摩等,既可以放松肌肉,也可以放松心理。

3 结 语

大学生球员的心理稳定性对其在足球比赛中的技战术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升大学生球员的心理稳定性是高校球队训练不可忽视的问题。赛训结合、赛前充分准备、赛中有效应对、赛后积极调整是提升大学生球员心理稳定性的主要环节,需要教练员和大学生球员高度重视,以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做准备。

[ 1 ]王宏达.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竞技心理训练现状分析[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 2 ]郭潇.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分析与调适[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

[ 3 ]李红兵.足球项目心理准备程序的综述研究[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 4 ]郑亚林,张志峰.足球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简述[ J ].张家口师专学报,2001(6).

G843

A

1674-151X(2016)11-037-02

2016-08-25

付江平(1979~),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技战术教练员稳定性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弱电网条件下V2G充电桩的并网稳定性分析与改进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里约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kg以上级冠军郑姝音技战术特征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基于大数据的足球技战术特征分析——以上海上港队为例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