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6-11-30朱登科欧阳志萍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杨 斌,朱登科,欧阳志萍

(湘南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杨 斌,朱登科,欧阳志萍

(湘南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目前我国体育人口相对集中在城市,城市体育场馆主要坐落在高校,所以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利用高校体育场馆,在充分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情况下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功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困境与对策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以“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等为关键词,查阅近10年有关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相关文献80余篇,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网、百度等查阅国家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政策法规,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对高校从事高校体育场馆运行与管理的专家进行访谈,为本文撰写提供指导。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我国现有体育场馆严重不足,人均场馆面积仅1.03㎡,我国体育场馆的所有权、使用权具有专属性和封闭性,造成学校体育场馆闲置和利用率低的现状。从1979年3月至今,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群体工作的意见》《关于充分发挥体育场地使用率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都明确指出在学校课余、节假日,在保证学校安全的前提下应积极创造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条件。

2.2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困境

2.2.1 场馆设计理念滞后高校体育场馆规模、数量、服务、与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成正相关,室内体育场馆与室外体育场地相比较,在资金的投入、场地设施的质量、舒适度、服务水平等都要好很多。从经济学原理分析,体育馆对外开放程度的高低主要受体育馆的自身条件影响,如设施好坏、灯光、通风、项目多少等;从消费者消费心理来看,修建高标准的室内场馆设施更能吸引体育消费者,因此制约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场馆自身设施的好坏。

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任务是承担体育教学、培养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及体育科研工作等,成为体育文化的载体。目前我国多数体育场馆仅能满足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规划与功能定位,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设计不合理、灵活性差、规模小、场馆功能单一及整体布局凌乱是高校体育场馆的普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体育场馆存功能结构、地理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在服务几年后就被拆除,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和运动训练的需要,更谈不上竞技比赛。多数体育场馆在建设中主要以传统的乒乓球、游泳、武术、田径场等竞技单元为主,在设计建造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使用需要,配套健身、娱乐、休闲等设施的建设,主要表现为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2.2.2 营销经营模式落后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各高校应采用不同的经营手段与营销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体育锻炼者,以达到经营的目的。目前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并未认识到营销的重要性,营销方式单一。没有通过微信、网络、电视媒体、报纸等多种手段进行对外宣传,导致多数健身锻炼者不能有效地了解学校体育场馆是否开放、开放时间、收费标准、开放项目等,致使大量的消费者流失,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效果。

2.2.3 开放的安全问题学校相对公共体育场所相对封闭,高校体育设施、场馆对外开放后,社会人员进校锻炼,可能会对学校财产与学生人生安全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近来网络报道的校园伤人事件已引起社会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校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很难做到绝对性的安全,无法全面监管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员。在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一方面设施的使用频率会大大增加,导致器材的老化和损毁速度加快,维修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减少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可能会与社会人员产生冲突,学生的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2.2.4 开放时间冲突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表现出体育教学与场馆对外开放时间的矛盾。部分高校在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往往因为时间问题与教学产生冲突,导致体育教学不能正常开展,对外开放也因此受阻。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应考虑如何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与锻炼的情况下更加合理地开放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是场馆对外开放的前提。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已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这就形成了群众锻炼意愿与正常教学秩序的冲突,无法满足锻炼者全天锻炼的意愿。如果满足群众全天锻炼的意愿,势必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因此寻找合理的开放时间是学区体育开展与高校体育场馆合理开放的前提。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利用,只能利用学生与教职工的空余时间进行,因此在接待社会人员与个人进行体育消费时,会在时间上产生矛盾。

2.2.5 管理制度问题完善的场馆资源管理制度是场馆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通过调查得知,多数高校没有完善的管理规定,在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制度中,仅仅只例出了开放时间、有关收费标准的规定。因此,随着场馆的进一步开放,规章制度也必须进一步完善。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方式包括学校统一管理、单位协作管理、体育部门集体管理、个人责任制管理等。经营方式包括集体承包经营、个人承包经营、企业合作经营、租赁经营等。目前高校主要采用经营承包责任制、租赁管理、部门机构管理。但在管理方面,大多数学校自行制订管理办法,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办法,缺乏政府与法规的支持与保护,整体处于一个不规范、不完善的阶段。体育器材的管理与维护,主要由后勤人员管理 ,这种非专业化管理是造成体育场馆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缺乏高素质专业体育场馆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的滞后,使整体管理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运行状态。受我国编制制度的制约,专业体育场馆管理人员人才引进相对较难,管理多为本校体育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兼职代管等,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体育教师或行政人员除完成本职教学工作外,还兼职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这必然会使管理质量受到影响,不利于体育场馆的经营,无法实现有效管理。

潘际銮和李世豫异地相恋五年后才结婚,而今已相濡以沫六十年。后辈羡慕,向他们取经,潘际銮只一句:“从相爱到结婚成家、生儿育女,我们始终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夫人主家,我主外事。我管钱,她管物。若问家里东西放哪儿,我不知;若问钱有多少,她不知。”

2.2.6 定价问题定价问题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这就决定高校体育场馆不能转变为完全意义“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经营实体。高校体育场馆除了为学校教学活动提供服务外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具有经营与福利的两重性。高校体育场馆在开放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项目制定不同的价格。对露天场馆可以免费使用,对资金投入大、稀缺性项目则实行有偿开放,如游泳池、健身馆、羽毛球馆等。在对待学生与教师时采取象征性收费,对待外来人员应参考同等规模的商业性体育场所,但不应高于行业标准进行收费。

2.2.7 体育场馆经济负担过重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体育场馆的水电费需按照商业标准进行交纳,导致支出过多,不会因为高校体育场馆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而给予一定的优惠。此外还需缴纳各种杂费,如物价管理费、治安费等,过多的费用支出会造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经济负担过重,处境困难。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维护正面临资金短缺。在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维护主要由当地政府与学校单方面出资,由学校自主分配建设利用,但在场馆的维护上投入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经济负担较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2.2.8 高校场馆地理因素的影响目前,多数大学都建设在郊区,相对较偏,而体育人口与居民相对居住在城市中心位置的较多。在城郊由于土地资源丰富,学校可以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在校园绿化、场馆建设都较为先进,设计也更加合理。大多数学校都拥有2个或2个以上的校区,新校区环境好,但都建设在郊区。相对老校区,虽然场馆较为先进,但是对外开放情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周边居民区相对较少、交通不便、缺少充足的体育消费人群。由此可见,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体育场馆的开放。

2.3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对策

2.3.1 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高校场馆的开放工作应做到有序性与合理性相结合,应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制订相应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规划需做到认真细致,配备专业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负责开发和管理体育场馆设施。制订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的政策法规,让管理更加规范,如制订《居民进校管理守则》《锻炼安全预案》《开放体育场馆工作方案》《收费标准》等。为确保体育场馆有序向公众开放,学校应设置公招牌,将开放项目、内容、地点、收费情况、注意事项等内容向公众展示。

2.3.3 制订合理的收费标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者应在当地物价部门允许范围内进行收费定价。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与各高校场馆经营者协商下,制订出场馆开放使用的合理价格。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订不同的收费标准。对待本校学生可实行最优惠政策,对待教职工采取一定的优惠,对待社区居民或外来人员采用另一收费标准,可分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

2.3.4 强化体育保险制度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类风险。管理者应具有预见性,事先做好各类对策,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发生。加强场馆工作人员与锻炼者的安全教育,使管理者与锻炼者认清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探索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体育保险制度,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或投保人。

2.3.5 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现代化体育场馆在场馆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融入现代化因素,考虑如何加入自身特色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融入娱乐部分,增加娱乐体验,完善多功能服务,如改善卫生间设施、食品销售服务、特色餐饮等。强化环保理念,考虑到场馆建设对周边环境及周边居民的影响。设计多功能体育馆,避免单一地重复建设。

[ 1 ]陈元欣,王健,张洪武.后奥运时期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现状、问题及其发展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26-30.

[ 2 ]韩海军,徐玖平.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 3 ]郭惠平,李明,潘国祥,等.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的诊断及对策[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8):12-16.

[ 4 ]庄永达,陆亨伯.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管理的几个瓶颈问题思考[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5):4-7.

G818.2

A

1674-151X(2016)11-020-03

2016-09-03

湖南省湘南学院2014年科研课题立项资助课题(编号∶2014XJ08)。

杨斌(1986~),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朱登科(1978~),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场馆风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