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澄城果业生产建议

2016-11-29樊军澄城县园艺站陕西715200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冬枣果业农资

樊军(澄城县园艺站,陕西715200)

陕西澄城果业生产建议

樊军(澄城县园艺站,陕西715200)

苹果是陕西省澄城县的四大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栽培技术提升和市场效益拉动的双重作用下,澄城县的果业生产呈现出了多元化、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多层次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促进村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1 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底,澄城县水果面积达到了43万亩,其中苹果37.5万亩、梨2.4万亩、葡萄1.41万亩、樱桃0.83万亩、桃0.68万亩、杏0.15万亩、冬枣0.3万亩。2014年果品产量50.1万吨,较2013年增产6.01%。全县果业生产“南早杂、中特色、北苹果”的种植格局已经形成,栽植品种多元化、高效化、特色化,栽植苗木无病毒化、矮密化,建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化、管理规范化、产品无害化、销售品牌化成为果业发展的主方向。

1.1 苹果生产情况

赵庄、王庄、冯原镇是澄城县苹果的主产优势区,品种以晚熟红富士为主,少量为嘎拉系早熟品种。截至2014年底,全县苹果栽植面积37.5万亩,形成百亩以上省级标准化示范园20余家,挂果面积29.92万亩,产量41.28万吨,产值16.51亿元。注册商标有“成城”“帝比”“国绿”“秦苹”等7个,以“国绿”知名度最高。新建苹果园以矮化中间砧为主,部分采用矮化自根砧,采用矮砧密植栽培,树形有纺锤形和高纺锤形。所需苹果苗由陕西省直供,并享受苗木购置补贴。苗木按乡镇发放,购苗补贴按株计算发放,2013—2014年全县新增苹果面积5.3万亩。

1.2 其他果业情况

梨、葡萄、桃、杏、冬枣主要分布在韦庄、寺前、交道镇。梨栽培品种以砀山酥梨为主,少量栽培红香酥、玉梨、早酥等品种,树形以纺锤形和开心形为主,现有品牌“龙首坝”牌,梨苗主要来源于蒲城县。葡萄品种以红地球为主,设施栽培葡萄品种主要是夏黑、无核白鸡心、红地球、金手指等,树形为Y形和篱壁形,暂无品牌,所需苗木由群众自购,来源不统一。桃栽培品种以中华桃王(中熟)、秦王(晚熟、硬肉)桃为主,搭配栽植阿部白、超越、郑1、郑2等中早熟品种,设施栽培油桃品种主要是曙光、中油5号等,树形为一边倒形和开心形。杏栽培品种以金寿、金太阳为主,树形为纺锤形和开心形,苗木来源于大荔县,品牌有“龙首坝”牌。冬枣品种以沾化2号、沾化1号为主,树形为开心形,苗木来源于山西省运城市和陕西省大荔县,现有品牌“老孙头”牌。樱桃主要分布在庄头镇,品种以早大果、美早、红灯为主,晚熟品种以萨米脱、布鲁克斯为主,苗木来源于陕西润强、富平及山东、河南等地。栽植连片20亩以上的其他水果可按亩获得一定购苗补贴。2013—2015年全县新增樱桃1800亩、冬枣1000亩、桃1000亩。

1.3 生产经营情况

露地栽培以漫灌为主,设施栽培采用节水灌溉。生产用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病虫害综合防治得到推广。露地果树多是自然授粉,人工授粉少,设施栽培果树大多采用人工授粉。采摘、施肥、树体管理以人工为主,机械应用少。生产呈现规模化、基地化、园区化趋势,水、电、路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干道多硬化,生产道路砂石化。生产经营主体以果农家庭为主,合作社、涉农企业为辅,其中果业类专业合作社44家、公司3家。产品认证除水洼村有500亩有机苹果认证外,其他产地均未实施。销售以产地果商收购为主,贮藏远销少。农资供应通过县、镇、村三级农资销售服务网点实现流通,供货渠道、品种不固定,由农户自主采购。

1.4 技术推广

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以现代果业项目实施为基础,以澄城县果业局、农业局为主体,聘请省、市果树专家为辅助,通过抓点示范、培训指导,使群众掌握了苹果、梨、桃等露地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尤其是通过招商引资,浙江海亮、陕西海升2家全国知名涉农企业在王庄、赵庄镇分别投资建设苹果生产基地,不仅为当地果业发展树立了现代果业生产的示范样板,也借助企业实力架起了产地销售的金桥。

推动全县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是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支持,特别是在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苗木、农机具等环节项目支持标准逐年提高、补助范围不断扩大,有效解决了规模发展的资金难题;二是规范化生产管理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和灵活务实的农资服务为果业生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物质支撑,确保了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存在不足

2.1 购苗补贴偏低

现阶段,除苹果苗木由陕西省统供,购苗补贴按株计算外,其他果树按亩计算,栽植连片20亩以上的方可享受补助,补贴标准每亩50~300元。现行补助标准,对群众购买价格较高的新特水果苗木帮助甚微,樱桃、冬枣、葡萄、火龙果、蓝莓等果树每亩购苗费均在3000元以上,实际补助不到1/10,且连片20亩以下的散户享受不到购置苗木补贴,直接影响了农民参与新特优水果发展的信心和热情,也不利于新果业的引进、推广与发展。

2.2 苗木来源复杂

除苹果实现陕西全省统供外,其他水果由生产者自行采购,购苗渠道不统一,品种、规格、质量难以保证。而购苗跨省无序流通也加大了苗木传病风险,威胁着全县果业生产安全。

2.3 生产水平较低

主要体现在设施栽培占比小、基础配套不全、机械化水平不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实现提质增效方法少5个方面。除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园的硬件设施齐全、生产管理规范外,其他果区基础配套、生产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2.4 技术储备不足

突出反映在杂果生产和设施栽培果树,一方面缺乏规范的生产管理技术,缺少实践指导能力强的一线技术人才,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是影响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非常态化的技术服务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果业技术研发活动也很少开展。

2.5 品牌销售滞后

目前,澄城县苹果品牌虽多但总体市场知名度不高,品牌销售份额有限、量不大。新兴水果注册商标少,多贴牌销售、地头销售。品牌销售的滞后,不仅丧失了澄城县果业销售的竞价权,也难以开拓新市场,使澄城县果业销售困守在小、散、低的初级阶段。

2.6 农资供应散乱

农资供应地缘化、人情化、赊账销售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不仅加大了农资投入实际成本,也导致优秀农资企业观望徘徊,优质农资不能快速应用到生产当中去。

主要有5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财政补助资金优先支持大产业、主要产业,支持新特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基础配套等硬件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短缺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使得新型果业发展滞缓。二是新特果业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实践经验、技术人才储备不足,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三是信息不对称,受所处环境、自身能力、现行体制机制的影响,农民在产业规划、市场销售方面还处于劣势地位,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怎么卖、卖给谁,他们无法准确预判,只能是借鉴自身或身边的生产成功经验,是导致盲目跟风、扎堆生产的主要原因。四是布局零散、规模较小的杂果产业难以吸引外地客商的眼球,目前产地销售、被动销售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鲜果大量集中上市,增加了鲜果的销售成本,削弱了优质水果的竞价优势。五是政府在新型产业培育扶持方面重视不够,支持政策、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少,使大产业更大、小产业更小,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道路艰难漫长。

3 应对措施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遵循“立足资源,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规范生产,健全体系,优质服务,加强监管,持续发展”的思路,协调处理好新型果业与传统果业、主要果业和优质果业的发展关系,确保澄城县果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3.1 科学规划,优化布局,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

立足澄城县情、镇情、村情,以现有产业分布为基础,按照“南早杂、中设施、北苹果”的种植格局,在沟南两镇突出冬枣、桃、酥梨、葡萄四大产业,扩大露地栽培面积,适度增加设施栽培面积,其中设施面积不超过果业栽培总面积的30%。在交道、庄头、城关、安里镇突出樱桃、酥梨、冬枣三大产业,保留中早熟苹果品种,扩大设施果树栽培面积;在赵庄、王庄、冯原镇全面推广苹果,重点发展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中早熟品种。在引进新优水果品种方面既要关注本地发展情况,也要考虑周边县市发展情况,避免同质化竞争。在建园方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完善硬件配套,提升生产能力。

3.2 建立苗木繁育基地,确保生产用苗质量

根据生产需求,通过涉农企业(家庭农场)、果业大镇合作,筹建果树苗木繁育基地,重点做好葛家洼、樊家川、郭家庄育苗基地的扶持。适度补贴,提质增效,为当地群众提供品种纯正、质量可靠、品质优良、价格公道的果树苗木。加强外来苗木的检疫,严防疫区传染性病虫害的流入,确保苗木质量安全,筑牢果业安全生产防火墙,维护广大果农的切身利益。

3.3 加大果业技术研发推广力度,提升果业生产水平

围绕果业生产,以海亮苹果生产基地产学研联盟建设为契机,通过“院地合作”,县、镇、村三级联动,来保证技术服务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积极引进苹果、冬枣、葡萄、酥梨、桃等果树新优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筛选对比,集成示范栽培管理综合技术,尤其是加强设施化栽培技术的实践总结。县果业生产管理部门要围绕农事活动,按乡镇逐村做好培训指导工作。既要依照生产规律为果农提供“菜单式”的科技服务,也可根据需要提供“精准式”服务以及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量身定做的“托管式”服务。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技术服务,及时有效的解决生产管理当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升澄城县果业生产水平。

3.4 加强农资监管,理顺农资供应通道

通过宣传培训,增强群众对假冒伪劣农资危害性的认识,教会他们识假辨假的本领,营造抵制杜绝使用假冒伪劣农资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农资销售监管检查,清除假冒伪劣农资的生存土壤。通过引进优秀企业和优质农资,以乡镇或重点村为单位与优秀农资经销企业对接,采取合同采购、定点供应等形式,确保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买到放心优质、经济实惠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资采供方面可借鉴荔农模式或与大荔利民公司合作,实现农资供应与农业生产的有序对接。

3.5 健全产业体系,实现品牌销售

根据澄城县果业重生产轻销售的实际情况,一是加大产地贮藏果库建设力度,提升实际贮藏能力,降低贮藏成本。依托现有贮藏设施,通过租赁形式实现水果分期分批错峰上市,避免大量集中上市销售,压级压价。二是加大澄城县水果品牌注册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力度。完善产品包装,利用互联网、微信、电视等媒介,宣传推销澄城水果,提升扩大产品知名度。三是加大水果销售价格监测及销售市场信息服务。及时关注省内外水果批发交易情况,指导群众科学生产,适时销售。在这方面,政府应发挥行政主体作用,在企业融资、信息服务方面提前进入,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周到方便有效的服务。

猜你喜欢

冬枣果业农资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发挥近郊优势 增加科技投入 促进红山区果业发展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我的冬枣卖了13万!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