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平勐拉旧勐村傣族的葬礼仪式及其功能

2016-11-29温龙飞陈亚冲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云南昆明6505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社会结构

温龙飞 陈亚冲(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金平勐拉旧勐村傣族的葬礼仪式及其功能

温龙飞陈亚冲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云南 昆明650500)

摘要:死亡作为每个生命的归宿点,人死而永生原始的生死观、灵魂观根深蒂固,作为死亡举行的葬礼仪式在对社会秩序的重新构建以及对傣族家庭和社会的稳定运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过度仪式;社会结构;灵魂观

一、概述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金平县勐拉乡新勐村包括上勐、中勐、下勐、旧勐等10个自然村。旧勐为村委会所在地,新勐村共有4437人,傣族人口占总人口92%,当地风俗习惯独特,葬礼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独特文化中是代表,是典型。

二、金平傣族葬礼仪式的过程

以下通过对金平勐拉旧勐村葬礼仪式的描述来洞悉宗教信仰影响下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仪式的文化内涵。

送终:老者在弥留时,孝子们会陪伴临终老人渡过最后的时日,也称为接气。

报丧:老者断气之后,儿女们要为死者净身,更衣。衣服鞋子穿好后会把死者抬到客厅的席子上面,再用孝布盖在死者身上,然后用白布把死者包起来,头对着屋子里面,脚对着门外,然后放一顿炮仗,通知寨子里的人,家里有人去世了。家族的长辈带着晚辈前去报丧通知亲属。死人安放好之后,会为死者点燃一盏长明灯,放在死者脚的旁边,每次吃饭时先要给死着献,以示尊重。

入棺:死者死后第二天,用红糖和石灰搅拌,把棺材的缝隙堵好,棺材里面平铺草纸,再用白布铺好,再铺一层大米,把死者放入棺材,然后把死者的衣服放入棺材的四周,然后再放入三块银元,盖好棺材后用红色的棺材套子,从上边三面套住再用两根白色布条分别捆好棺材的头部和尾部,然后在客厅放两张长凳子,两根竹竿摆个支架,把棺材放上去供客人吊唁。子女们则穿孝服忙着守丧。

选坟:死者死后第二天下午两三点,死者的儿子和长辈会带两颗鸡蛋为死者选坟,他们先用鸡蛋在棺材上贴着棺材滚两圈,就去墓地丢鸡蛋,鸡蛋在哪里破碎,那个地方就是坟墓的中心。然后把碎的鸡蛋和泥土包起来,在这个地点上插一根竹竿,用红、白、黑三种颜色做成的三角形包挂在竹竿上。晚上主人家会请摩公为死者唱歌,俗称唱魂歌,开始唱时要在棺材前的竹篾桌上摆一碗米、一杯酒、一个鸡蛋、一只熟鸡。唱送魂歌的人将俩注香插在大米上之后就开始坐下来唱歌,正对棺材,双脚踩一把刀,开唱。唱魂者脚踩弯刀,为死者唱魂多为死者生平功绩,只说好的方面,唱六七个小时结束。

守灵:出殡前一晚,死者的儿女会为死者守灵,男性跪在棺材左边,女性跪在棺材右边。

出殡:死者死后第三天一大早,治丧委员会,派一组人去挖墓坑,摩公则忙着去土地庙祭拜土地,其他众人则是在家中帮忙。上午十点出殡前,人们会祭拜死者两次,第一次用猪来献祭,亲人会烧香磕头。第二次供奉,用生牛肉一碗、熟牛肉两碗。当墓坑挖好后,就能出殡了,这时摩公会在棺材上摔死一只公鸡挂在棺材左边,棺材右边则挂一米饭团子,家族一长辈在最前面背子一把宝剑,肩扛火把在前面带路,跟随其后的是孝子、孝孙,他们持伞为死者的灵魂遮荫,后面亲友会扛着五色旗子和纸人纸马,一人会往棺材上撒大米,一人用带刺的绿树枝抽打棺材。当出了寨子后会放炮仗,在去墓地的半路,孝子孝孙会对着家的方向磕头两次,每次棺材都会从跪着的孝子头顶和身上穿过,最后一次磕头会朝着墓地的方向。

埋葬:到达坟地后,摩公会抛撒硬币,坟坑是上午挖好的,只比棺材大一点。人们在墓坑中把纸钱,衣服、纸人纸马烧掉,然后把棺材放入墓坑,儿子女儿会在棺材上走三次,俗称踩棺。最后儿子从棺材头这边出来,女儿从棺材尾部出。踩完棺后大儿子拿一把土撒在棺材上,接着孝子和众人开始撒土,直至埋好,再用石块等垒坟堆,垒好后开始回家。所有从坟地回来的人都必须跨过门口事先准备好的火把,使野鬼等挡在外面。去过每人还会领到到一根针、一片姜,一个小米饭团,老人会在每人胳膊上拴一个茅草环来辟邪。

喊魂:出殡后第一天早上大约5点钟,死者的子女会带着供品到坟地为死者喊魂。下午大约3点钟,孝子剃头、孝女剪刘海之后要到家门外的水沟用淘米水洗头。这时在水沟的上游家中的长者会丢一只小鸡,子女们谁抢那只鸡,谁就一切顺利,福气多多。

出殡后第二天再为死者喊魂,几个儿子要轮流到坟上把父亲的魂叫回到伙罗荒,并将其供奉起来作为自己的祖先,葬礼仪式结束。

三、葬礼仪式的功能

(一)葬礼仪式重新构建了社会秩序。人的人生礼仪有很多,葬礼是一个人脱离社会,离开人间步入另一个世界的仪式,最为隆重,最为受人重视,花费也最为昂贵。死者的离去造成了他在家庭和社会角色的缺失,给家庭和社区带来结构上的变动,给家庭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带来很大的冲击,加之孝子孝女对死者离去的不可接受和悲痛,很容易给家族、宗族带来混乱,这时葬礼的仪式的安排,一切都有序的进行,使得社会秩序得以调整和重新运作。

(二)强化了宗族的团结。葬礼仪式是一种社区互助活动、更是一种家族活动、按辈分大小,血缘的远近,来分派不同的任务,如报丧、做菜、从中充分体现了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加强了家族内成员的交往,在家族和社区其他成员的共同帮助下一起完成葬礼仪式无形中加强了社区和家族的团结,在治丧过程中,长辈的威望也得到了提高,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宗族更加团结强大。

(三)加强了民族认同。金平勐拉地处中越边境,勐拉民族结构复杂,多种民族长期共存,有苗族、哈尼族等民族,在众多民族中傣族风俗习惯独特,葬礼中的各种仪式、都体现了当地傣族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正是这些特别的仪式和信仰,体现了傣族与其他民族的区别,强化了本民族的认同。

四、小结

生命礼仪的本质,是人群通过仪式展演的方式来定义生命.它是由社会成员共同设计或是约定成俗,是可操控的、形式化的和能进行反思性展演的,所以生命仪礼的形式化展演过程。人死灵魂不灭是金平新勐村傣族丧葬的核心,它也是整个丧葬礼仪的主线。

参考文献:

[1]郭立新.荣耀的背后广西龙脊壮族丧葬仪式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

[2]张建军.布傣人的丧葬礼仪及其文化意义与功能[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

[3]杨文学、杨文安. 花腰傣人的葬礼及其灵魂观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46-01

作者简介:

1.温龙飞(1989-)男,汉族,山西阳泉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陈亚冲(1991-)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猜你喜欢

社会结构
大数据对“社会结构”的新定义的文献综述
比较的视野:反思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
乡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哪些难题
社会结构三分法及其音乐观: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
农村失独者的心理困境
镜鉴与反思: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及其困境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
后冷战时代的中美国内改革比较
理性行动及其限制
探析帕森斯和默顿关于社会结构研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