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对“社会结构”的新定义的文献综述

2017-03-02胡瑾�オ�

山东青年 2016年12期
关键词:社会结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

胡瑾�オ�

摘要:中国当前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经过60多年的新中国建设,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与此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社会结构己初步形成,但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显现,给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总起来看,由于社会经济发不协调,我国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由此而引发的诸多社会矛盾。而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大数据的认识和利用以及它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的再认识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结构原有的特性。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时代;社会结构

一、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而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早已经不知不觉和大数据紧密联系在一起,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场变革性影响。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人们主要还是依赖抽样数据、局部数据和片面数据,甚至是在无法获得实证数据的情况下纯粹依赖经验、理论、假设和价值观去发现未知领域的规律。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简单的、扭曲的或者是无知的。而大数据的出现,使得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更多领域和更深入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深入探索现实社会的规律,去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并且大数据的出现使得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知识、商机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从以前被局限的学术圈子逐渐扩大到现实社会普通的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过去将注意力放在追求因果关系上,转而去关注对相关关系的发现和使用上。大数据将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但是就其价值特性来说却又和物理化的基础设施不同,它不会因为人们的使用而折旧和贬值。因此,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平台:能够提供直观的数据;甚至在此基础上对数据的价值分析。联想到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社会结构的变迁,大数据的一个特点就是快速发现和预测,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可以为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做一个合理预测,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很大借鉴作用。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在此基础上,信息总量的变化还导致了信息形态的变化—量变引发了质变。其中,最先经历信息爆炸的学科,如天文学和基因学,创造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1]迄今为止,这个概念几乎应用到了所有人类致力于发展的领域中。而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认为:“大数据是一种符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前所未有的方式,他最终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所采集的巨量的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对应的软硬件的分析、处理,以便获得具有巨大价值的产品信息、服务信息亦或者是获取更为深刻的洞见。”

[2]人民日报中曾报道,作为当今时代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大数据还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条件的、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观与方法论”。[3]说明对大数据的应用逐渐上升到认识层面上。涂子沛老师曾在著作中提到,大数据之所以如此之大,并不仅仅在于所看到的、想到的数据容量之大,更在于对所采集的巨量数据所进行的持续处理、精确整合和科学分析,从而获得远超传统方式的新科学知识,以便创造出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新的价值,从而带来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大知识”与“大发展”。[4]这在一定程度上介绍了大数据的内涵,同时也对大数据的应用进行了解释,具有一定说明性。最近相继出版的关于大数据方面的著作,如郑毅的《证析》对于数据通过交叉复用体现的新价值、大数据战略在企业与政府执行層面的流程和大数据科学家这一新职位,以及围绕这个职位的能力和责任给出了最深刻、最具体的描述;子沛的《大数据》对于数据的公正性、公平性以及信息和数据管理等方面理念、政策和执行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的发展给出了完整的介绍;苏萌、林森和周涛合著的《个性化:商业化的未来》则对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技术——个性化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新商业模式给出了从理念到技术细节的全景工笔。[5]这三部著作其实归根究底是针对大数据时代的某一个方面给出了更深刻的介绍和洞见,也都有各自超越整体的的优点,但是毕竟这三本著作加起来的总和并不等于大数据的整体,仍然缺乏一定的宏大视野。

总体而言,大数据对我们的生活以及与世界的的交流方式都提出了挑战,而我们的社会需要也逐渐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向对相关关系的关注,在一定基础上推翻了以前的惯例,让我们理解现实的基本方式受到挑战。

社会结构的含义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古代中国史学家、思想家对于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的理论思考,与早熟、发达的国家制度有关,与古代中国特有的史官制度及其文化形态、史学文化传统也有密切的关系。从公元4世纪到16世纪这1000多年观念的发展来看,史家对于社会结构的认识,大致延续了《史记》、《汉书》的传统,体现了大体一致的对社会结构的认识,即呈天、地、人、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政治制度、选官制度、文化的结构顺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史学家、思想家对于社会结构及其历史演进的理解亦不断深化,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及其历史意义的认识更是日益丰富。[6]李培林先生曾在《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中写道:目前的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结构转型时期,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而转型的标志则是:中国社会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地商品经济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化社会转型;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等等。[7]并且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依据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得知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的转变,在这一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8]因此我国对社会结构的具体定义是不太明确的,主要侧重点的研究是我国的社会结构中的某一具体方面,缺乏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全面阐述。一直到陆学艺和宋国恺所著的《调整社会结构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中对社会结构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义: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包含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若干重要子结构,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社会结构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对稳定性等重要特点。一个理想的现代社会结构,应具有公正性、合理性、开放性的重要特征。[9]在陆学艺所著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报告中,主要是通过分析中国进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指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调整社会结构、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深刻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这几个部分着手较为全面的解释了社会结构。[10] 关于社会结构我国国内对其研究较为全面的就属陆学艺和李培林,并且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它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结构的,尤其是在社会结构中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方面,另一方面,国内学者对于大数据的研究在数量和规模上和国外学者大致能够统一观点。但是在研究方面,更侧重在大数据这个背景下对社会产生的具体影响。例如政治民主方面,就有孟天广、李峰的《网络空间的政治互动:公民诉求与政府回应性》(基于全国性网络问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这个主要是从政治方面论述大数据时代下,对我国政治建设产生的实质性影响。目前在大数据的发展情况下,使我国的社会结构具有了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这种影响将会更为深刻和全面。

(二)国外研究现状

“大数据”这个概念早在上个世纪的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到过。直到2008年9月《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Big Data Science in the petabyte Era”。[11]大数据这个词语开始被广泛传播。国外对大数据的概念定义为:Big data describes a holist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that includes and integrates many new types of data and data management alongside traditional data.[12]将其描述为一种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和策略,其重点大多放在大数据的技术研究方面。目前国外对大数据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大数据分析,这个主要是适应市场需求,属于应用型;其次是商业方面;最后是科学技术方面。从其应用可以看出目前国外更侧重于大数据的技术应用。在维克托的·迈尔与肯尼思·库克耶所著的《大数据时代》里面认为大数据时代是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时代。[13]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大数据对各个社会阶层结构乃至方方面面的影响,尤其是它的角色定位是数据、技术与思维的三足鼎立这一点更加能够体现出。

关于社会结构的概念一直都没有具体明确的含义,源于英国安东尼·吉登斯所著的《社会学》里面对社会结构内容倒是进行了阐述:社会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的主体——人及其生存活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一般表现为:1、人口结构;2、人群组合结构;3、人的活动位置结构(在社会中所从属的集团阶层);4、人的生存地域空间结构;5、生活方式结构;6、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等各方面各领域的构成及相互关系等。[14]这本书里面详细说明了社会结构所包含的内容,但是对于社会结构定义仍不明确。直到杰西·洛佩兹、约翰·斯科特所著的《社会结构》中对“何谓社会结构”?以及如何将社会结构概念化,[15]都一一进行了详细阐述,而且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社会结构进行细致化解剖,从社会“表征”到社会“场域”;从斯宾塞到哈贝马斯逐步深入,明确了社会结构的“概念化”过程。这是国外对于社会结构来说相对较明确的界定了,但是国外对于社会结构这一方面研究通常都是偏于较为宏观的。

三、研究意义

1、有利于构造政治民主模式多元化。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网络平台,也是当下比较的活跃的网络空间的政治互动。根据大数据的功能,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快速发现和预测这一功能对公民对政治民主参与热度进行一个定位,根据数据显示规律对政治民主发展前景进行一个合理预测,可以避免一些不稳定因素,促进中国特色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分析数据功能可以更加直观观察政府与公民的政治互动,比较准确的反映公民对待政治民主的态度,而不是含糊不清的。

2、有利于形成科学理论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对大数据对社会结构的数据分析,认识和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演变规律,从而通过规律去把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这一点大数据也是通过其分析数据功能对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并从其中寻找相同点,总结规律,以此指导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当下受全球化经济影响,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大数据时代并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特点,对未来经济发展有一个精确定位,可以合理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适应客观的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更好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3、有利于增强心理认同感。思想观念上面的研究一直是比较抽象的,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思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抽象理念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数据功能对人们的思想认同进行一个精准定位。尤其可以应用在目前高等教育方面,对学科认同度可以通过大数据具体表现出来。通过分析数据功能可以更加直观认识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学生的行为状态,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方面工作有很大借鉴作用。精准定位学生们的意识形态,去了解学生们的思想,以此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依据,避免了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效果。

4、有利于从理论上精确划分社會阶层,分析社会结构变迁。根据李培林先生所著,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而这个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发展,也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因此,利用大数据的两个功能对于当下充分了解我国社会阶层分布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数据上对阶层分不布状况进行了解,能够统一协调社会各阶层的整体状况,对缩小贫富差距,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结合国内外关于大数据和社会结构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处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结构拥有的特殊性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实际生活中,大数据对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重构的作用角度对它的新定义作出的一个研究综述。从文中国内外的研究对比可知,国外对此类研究偏于宏观,而国内则更侧重于微观,那么两者若进行综合可以弥补我国对社会结构调整的空白。

经济论坛

大数据对“社会结构”的新定义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3]寻找通往未来的钥匙[N].人民日报,2013-02-01。

[4]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7.

[5][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6]向燕南.4-16世纪中国史学家对于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的理解[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7]陆学艺.李培林主编:《中国社会发展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8]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

[9]陆学艺.宋国恺:调整社会结构是社会建设的核心[J].江苏对外经济论坛,2010.

[10]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

[11]Big Data Science in the petabyte Era.

[12] https://www.oracle.com/big-data/index.html.

[1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14][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5]杰西·洛佩兹.约翰·斯科特:社会结构,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9-7.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猜你喜欢

社会结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
比较的视野:反思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
乡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哪些难题
社会结构三分法及其音乐观: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镜鉴与反思: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及其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