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爱唐村心意六合拳枪的源流与传承(上)

2016-11-29魏美智王浩

少林与太极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意太极拳武术

文/魏美智 王浩

博爱唐村心意六合拳枪的源流与传承(上)

文/魏美智 王浩

一、唐村心意六合拳枪概述

“枪挑黄河两岸,拳打南北二京”。这是流传于清中后期的皇都武林的一句俗谚。这里的枪就是心意六合枪,拳就是太极拳。

心意六合枪的枪法大师们在清朝末年帮助清政府平息了多地的叛乱活动。如心意六合枪第九代传人王霖苍于清嘉庆十五年辅佐获嘉县令熊公平剿灭宝丰、郏县诸贼,于清嘉庆十八年又佐怀庆府知府袁公抵御滑匪于修武。王霖苍用心意六合枪所建的功业,使他和他的武功声名鹊起。从此,“枪挑黄河两岸”就成了心意六合枪的招牌,王堡枪也逐渐代替了心意六合枪。清嘉庆皇帝闻之,特诏王霖苍进宫授枪,从此在怀庆府只知有王堡枪而不知有心意六合枪矣!

“拳打南北二京”则始于清末民初。袁世凯的幕僚——太极巨子宋书铭随袁氏驻扎在北京,他清晨出来练拳,被当时的教育部官员许禹生发现。许于是技痒,遂与宋书铭搭手较技。许禹生一败涂地,同时也见识到了武术境界的新天地。当时,许禹生开办有“北京体育研究社”,便约来属下教员纪德(子修)、吴鉴泉、刘彩臣、刘恩绶等,讲述了和宋推手较技之事。年过六旬、性情耿直好动的纪德(子修)第一个不服气,于是撺掇着许禹生,伙同吴鉴泉、刘彩臣等五六人,一起造访宋书铭,再次进行较技。众人待到和宋一接触,方知古稀之年的宋书铭身手不凡、武技高深莫测,沾接瞬间纪、吴等人无不跌出丈外,于是钦佩至极。

吴鉴泉(1870—1942年),幼从其父全佑学太极拳,拳架以柔化见长,如水赋形,推手则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创新独到,后成为吴式太极拳鼻祖。纪德(子修)、吴鉴泉在民国初期称得上是拳学大老、武林巨子,同拳界名不见经传且年过古稀的宋书铭推手较技,“皆随其所指而跌,奔腾其腕下,莫能自持。其最妙者,宋氏一举手,辄顺其腕与肩,掷至后方寻丈以外”(引自王新午《太极拳阐宗》),于是仰慕叩首请为弟子。此后,除纪德拒绝“不许传人”的戒律约束,独自退出外,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俱师从宋书铭学练“三世七”。这个三世七其实就是三十七式太极拳。

心意六合拳枪之所以受武术界推崇,主要在于它的实战性。其实战性的主要表现在于它的身法、步法、手法。王堡枪的步法用行话说叫“丁不丁,八不八”,执枪方法为“前手阳,后手阴”,持枪方法是“执枪于肋,藏头于枪”。所谓王堡枪没门就是从这里说起的。王堡枪的这些独门绝技是任何门派所没有的。这些独门的绝技,造就了它在武术界的地位。

至于心意六合拳,和诸如通背拳等其他武术门派一样,在怀庆府的武术界大都受太极拳习练方法的影响,逐渐与太极拳合流,成为太极拳的一个支属,或者成为其他武术种类的独立门派。

二、唐村心意六合拳枪的源流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编辑了一套丛书《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在《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河南卷》中,也讲到了心意六合拳的源流。心意六合拳据传为怀庆府唐村李氏八世祖李春茂(1568—1666年)所创,李自奇(李春茂堂弟,同时也是其弟子,1591—1667年)创修研传。这与唐村李氏的有关记载是一致的。唐村李自奇墓碑明确记载:

皇明庠生李公讳自奇字之奇行五配陈氏之墓;大清康熙二十八年岁次己巳年十月初一毂旦;男允字涞,牟字沐,参字浴;孙怀功字明山,怀德字泰山,怀兴字华山,怀恩字银山,怀贡字金山;曾孙朝客徙往福建莆田后居潮州府,世胜、世拔、世宝、世功、世宣、朝宾、世光奉祀;生于明万历八年卒于康熙六年;严尊堂兄春茂师导,创修研传游教晋陕心意拳六合枪宗师。

从这通墓碑的记载中可以明确看出,博爱唐村的心意六合枪是李自奇和他的堂兄李春茂共同创编的。碑文中的李氏家谱也有明确记载:李自奇配陈氏,行五,生三子,长李允,次李牟,三李参。李为庠生,拳师,文武双修,崇祯年山西、陕西传拳。《李氏家谱》对于李春茂也有明确记载:李春茂,字廷璧,号叶臻,配赵氏、辛氏。行一。生四子,长李伦,次李仲,三李俊,四李信。万历年贡生,生于隆庆二年八月,卒于康熙五年九月。早年依父济源读习四书五经,后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习拳,读孙子兵法,练无极功、十三势拳、剑、枪艺、箭艺,誉传神功,弘扬三教论,游教传拳晋、鲁、陕、浙、湖、广,名焉。擅观星象,推八卦,号称三教武师,又称武杰进士,以教书传拳为生焉。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李自奇、李春茂之所以能够创心意六合枪绝对不是偶然的,他们本身就是到处传授武术的武术家。

(一)李春茂、李自奇创心意六合枪、六合拳的人文地理环境。唐村紧紧依傍千年古寺千载寺。千载寺是由千载寺、太极宫、三圣门组成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寺庙群。千载寺以佛教为宗,太极宫以道教为宗,三圣门以儒教为宗。千载寺兴建于东汉永平十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建立的最早的寺庙之一。太极宫建立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三圣门在汉代以前是伏羲庙,祭祀着伏羲、文王、孔子。千载寺的门前有一块大理石无极图,寺庙东有一座易经祠,整个寺院是以易经为宗,佛、道、儒三教合一,武、易、医相结合的寺庙群。到了唐朝,出了个圣僧李道子,他根据三教合一的理论,与易经、中国中医的导引养生原理相结合,创下了无极养生武功,自此而后,千载寺成了一座著名的武寺院。到了明朝,千载寺的武术发展更加迅速,著名的武术通背拳、十三势、太极拳都发源于千载寺,并且形成了系统的武术理论。李自奇从小就受千载寺武术的影响,自幼习武,及到壮年,终成一代武术宗师。

(二)李春茂、李自奇创心意六合枪、六合拳受其家族、家庭影响。李自奇的父辈堂弟兄六人,其父李政廉、大伯李政功、二伯李政德、五叔李政清,李氏家谱明确记载都是“文武双修”。爷爷辈的李从谅、李从谦、李从训、李从语弟兄四人,除李从谅进士及第外,其他都是庠生,文武双修。他的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五世祖都是“耕田业,习文武”。由此看来,李自奇的武术是源自家学。俗谚讲:门里出身,自会三分。李自奇壮年,就已经成为著名的“拳师,文武双修,崇祯年山西、陕西传拳”(《李氏家谱·世序》,现存李立炳处)。

明末清初,唐村有隆兴堂、心意堂、群英堂、恒心堂等四个讲武堂。这四个讲武堂有的尚有武术理论留存,有的故址尚存,有的尚有文物留存。如心意堂不仅故址尚在,而且留存有《心意六合枪谱》,隆兴堂本《武经玄机》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心意六合拳理论典籍;另在一则卖地契上,尚有“东至恒心堂武学”字样。这四个讲武堂各以一种拳术为主兼及其他拳种,分别为心意拳、太极拳(十三势)、通背拳、炮拳。心意堂即为李自奇所办。《李氏家谱》记载着李自奇以及唐村李氏的40多名拳师在全国十多个省市传拳的事迹。此外还有太极拳谱、心意六合枪谱等。这些资料说明,明末清初唐村确实是中国武术之乡,是造就一代武林宗师的熔炉。

(三)李春茂,心意六合枪,六合拳的创作理论——《武经玄机》。《武经玄机》全名为《武经玄机密录》,分为“地”字部拳论拳法、“人”字部拳论拳法两部分。现有心意拳动作术语如熊出洞、猛虎离窝、虎包头、雷声等在《武经玄机》中都有记载。心意拳中的身法六艺有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武经玄机》中的“虎包头”、“雷声”正是心意拳六艺其中的二艺,心意拳主体部分是“十大真形”,即模仿龙、虎、鸡、蛇、熊、鹰、马、猴、鹞、燕十种动物的动作来练功,仿生是心意拳的一大特色。《武经玄机》中出现的动作名称有熊出洞、猛虎离窝、虎包头、鸡打架、虎扑羊、白蛇吐信、金龙探爪、蛇形、野猫上树、野鹞出林、燕子衔泥、双燕衔泥、分把火猴象等,另外还有与心意拳的动作相同的名称如单把、双夹把(心意拳称双把)、出手、截手、手、盘肘、冲天炮、丹凤朝阳、拨云见日、怀中抱月、猿猴献果、一步一捶、迎门铁扇、霸王观阵、拨草寻蛇、一门四把、五步七捶、海底捞针(心意拳中有海底捞月)、扎耳听风(心意拳中有勒马停风)、双扑、小鬼扯钻等,在理论上还有台盘步眼、心力步眼、三节照等。从《武经玄机》与现存心意六合拳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李自奇正是在《武经玄机》的理论基础上创的心意六合拳。

(四)心意六合枪、六合拳是在李春茂的“师导、创修、研传”的共同作用中而形成的。李自奇墓碑的碑铭部分所记的“师导、创修、研传、游教晋陕,心意六合枪、六合拳宗师”一语,实则记载了李自奇创心意拳六合枪的过程。师导、创修、研传、游教,实际是李自奇创心意拳六合枪的四个不同层次。师导,指的是在堂兄李春茂教授、引导下。李春茂是李自奇的堂兄,是唐村的一代武林宗师。为了武术事业,他考中贡生后,没有走向仕途为官作宦,而是重新回到千载寺,一心钻研武术,写出了《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等拳术理论,被称为武杰进士。李自奇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才完成心意拳、六合枪的创编的。李自奇在李春茂的师导下创心意拳六合枪的事实也回答了为什么心意、太极同源。心意拳正是在太极拳的理论的指导下创编的。“创修”一词说明,我们心意拳六合枪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先辈的枪法、拳法的基础上创编的。《勇战心意枪法》序(见《神拳拳谱》,原谱现存济源勋掌酒小郎处)里特别提到张桓侯、岳武穆的枪法就是李自奇创心意六合枪的母枪法。

(未完待续)(编辑/张震)

猜你喜欢

心意太极拳武术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12月,12分心意,12次相遇,万千陪伴
最好的礼物,最美的心意
欢愉节日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