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2016-11-28朱颖妮党艾娜王鹏远

求知导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朱颖妮+党艾娜+王鹏远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和引领着当前我国社会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多元化文化意识,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当代大学生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重拾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广大青年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向全国青年代表发出时代的呼唤,为青年确立了人生的价值导向。

一、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特定的时代背景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定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基本原则。“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进入大学这个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大集体中,接触面更广,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但会影响其个人的学业、就业及一生的发展,还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其价值观塑造。

2.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积极活跃、富有创造力,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未来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然而,当前“90后”大学生具有明显特征:求异思维强于求同思维,追逐个性强于追求共性,工具理性强于价值理性,感性有余而往往理性不足,乐于接受新事物而又具有一定盲目性,善于表现自我。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易于通过个人当前体验来形成思想意识形态。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容易出现价值观偏移,脱离主流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如何确保大学生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高校应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基础

1.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其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及它的发展趋势,不是要“回归”,也不是要“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要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多样性;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文化理念和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肯定,对国家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天人合一”等思想都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论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天下大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修法治,广政教”等理念的体现与深化;从公民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同样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敬业乐群”“忠于职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等思想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凸显了中国特色。同时,以自信的气度明确了如“民主、自由、平等”等人类共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追求的基本价值准则,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觉。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大学生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担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因此,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理性地审视和科学地分析,既坚信自身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又不能自高自大和故步自封。要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摒弃糟粕,取其精华,革故鼎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与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具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时代精神。

2.大学生要引领校园文化活动,要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为己任,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自强来源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学生是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强国的中流砥柱。第一,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提高人文素养。经典阅读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提供经典阅读书目,帮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艺术文化活动,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如通过道德讲堂、国画书法作品展、传统音乐戏剧进校园等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情。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当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伟大使命,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身学习之中,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身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2]云 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0(15).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