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策略研究

2016-11-28杨倩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实践

杨倩

(河北保定高阳县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保定 071500)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策略研究

杨倩

(河北保定高阳县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保定 071500)

摘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搜集生活中与学习有关的一些史料,为组织学生的自主探索作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历史源于发展,又用于学习”的道理。真正感悟到历史知识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真实地展示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历史课堂;搜集史料;实践

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图片、故事、多媒体、史料等等。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为创造有活力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史料”又是这些资源中效果非常好的方法之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史料”,又称为“历史资料”、“历史材料”,是中学历史教学与教研的基本素材,可分为文字史料、图片(表)史料、口碑史料、实物史料、声像史料和数字化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运用史料教学不失为一剂良方。

一、搜集史料,进行研究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搜集生活中与学习有关的一些史料,为组织学生的自主探索作准备。学校以外的社会资源更为丰富多彩,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都是直观形象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游览、参观、访问。计算机多媒体资源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的领域,弥补了图书馆资料的不足,影视信息的片面。教师要利用周围的环境和所见所闻,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历史问题, 帮助学生应用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解决一些疑问。例如,对明清时期的衣食住行的习俗和现代的衣食住行相比较有哪些变化,可以通过调查自己的长辈,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找到答案。 教学设计层次清楚,梯度适当,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生活素材的积累,成了建构知识大厦的根基。教师的指导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学校,我充分利用兴趣学习小组,给学生举办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展室等 ,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可以利用广播、影视节目、视频等网络资源、也可以利用报刊杂志等信息资源。一旦播出与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影视节目,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真实,如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如何看待五四精神等。各种资源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利于学生保持对历史知识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学习欲望。

二、史料的选用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教学工作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我们的史料教学,不应该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之下,也不能过于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水平上。例如:在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一名记者,请你就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对周恩来总理进行一次访问,那么,你会怎样问?总理会怎样答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在班内进行展示。同时又组建了评委制定评选标准,看哪个小组的设计能更好的体现出周总理的贡献以及他的睿智,活动时所有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设计中,对他们每一种设计,我都给予肯定和赞赏,并鼓励他们设计出更漂亮的方案来,通过竞争,把学生学习的情绪推到最高点。这样使教学目标在学生竞练中进一步升华。这样,紧张的学习竞争以及教师的不断激励、唤醒和鼓舞取而代之的是自信与成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三、多角度观察史料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段穿在身上的历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鸦片战争以来,历史的点点滴滴都可以透过不同时期人们的穿衣变化来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在讲解《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时,在服饰变化讲解中出示了西服、中山装、满族旗袍、高领服装、现代旗袍等史料,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一系列问题:清朝时,中国男子的传统服装是什么?西装大约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当时人们对西装的态度是怎样的?西装大约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为何流行?中山装是怎么来的?通过对服装变化的学习、探究、讨论,使学生感受这一时期的新事物、新气象,从思想上体会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省吾身”的理念。最后从理论上归纳出服饰是一定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反映这一结论。

四、将史料用于实践,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历史源于发展,又用于学习”的道理。真正感悟到历史知识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真实地展示学习的魅力。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中,对战争的原因,有学生们认为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国家任人宰割,受外国的侵略,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仍有未尽之感,能不能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呢?接着我说:“现在我们国家还受人侵略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积极发言,指出我国已经强大起来,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举例,中国已屹立于民族之林,别国不敢小看。从历史联系现实,不仅学到历史知识,更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让学生找到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与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效果事半功倍。学生也可在学习中自己制作图表、教具,例如绘制“大事年表表”,制作“竹简”、放制“商鼎”等,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研究学习的过程,更能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培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分析、利用历史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非能力因素的发展。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让学生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而史料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张瑞琪. 课本为主史料为辅构建丰富的历史课堂[J].广西教育.2015(38)

[2]左卫星. 文字史料引用中可读性问题的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14(04)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69-01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实践
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浅析中职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