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与变革

2016-11-28柳淑姣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00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评析理论

柳淑姣(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浅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与变革

柳淑姣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苏东剧变的发生,西欧社会民主党对其理论政策进行了调整与革新。本文通过介绍社会民主主义变革的背景及主要理论,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这次变革做出评析,并指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民主主义;理论;评析

社会民主主义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的演变历程,它最早出现于1848年革命时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独立的工人运动和工人政党发展起来后,沿用了“社会民主主义”一词。1951年,在《法兰克福声明》中,社会党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了“社会民主主义”,并更新了理论内容。20世纪90年代,面对苏东剧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社会党为走出困境,决定由“民主社会主义”再次回归到“社会民主主义”,并对其思想体系作了一次大的变动。90年代中后期,提出别具特色的“第三条道路”,更是在世界上掀起热潮。

一、社会民主主义复兴的背景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给世界各个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资源地大规模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全球化趋势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负担。生态恶化、资源短缺、就业困难、恐怖主义、贫富差距扩大,个人主义盛行等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党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此外,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这就要求社会党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其次,新自由主义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新自由主义极为兴盛。新自由主义所推行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受到西欧、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关注。其经济方面的理论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新自由主义给予私人企业制度极大的肯定,认为他们有很大的优越性,应给私人经济活动充分的自由。新自由主义者反对垄断,认为垄断阻碍了经济自由,应该创造一种自由竞争的环境。

最后,苏东剧变与社会主义低潮。1991年,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布解体。苏东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权也纷纷倒台,社会主义进入低潮时期。尽管社会党认为社会民主主义不同于共产主义,但还是因为苏东剧变的冲击,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东欧的变化被西欧人看成是民主对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在西欧,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左翼政党却成了这场社会变动的牺牲品。”[1]为了在新形势下明确社会民主党今后的发展方向,减少苏东剧变带来的政治混乱和消极影响,一些社会党人认为“社会主义”一词不能再用,决定重新启用“社会民主主义”。

二、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革新

为应对上述挑战,摆脱政治困境,社会党对自身的理论、政策及活动进行了革新、修正和调整。以“第三条道路”为标志,社会民主主义经历了转型与变革。

第一,淡化意识形态,告别作为替代制度的“社会主义”。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三次转型主要特点是告别作为替代制度的“社会主义”,在其主要理论中逐渐淡化和回避“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西欧社会党认为,抛弃社会主义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政治目标着重建立社会民主制,而不是作为替代制度的社会主义社会。“左翼确实总是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现在社会主义——至少,作为一种经济管理体制的社会主义——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2]

第二,建立既强调市场功能又强调政府作用的“新的混合经济”。 社会民主主义在经济方面主张放弃公有制,实行混合的私有制经济。所谓的混合经济是将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与政府的计划管理、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了二者的缺陷,是一种理想的经济模式。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同时,将公共利益考虑在内。新型的混合经济在市场与国家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力求通过两种机制的相互制约,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等、不公平现象,减少国家垄断带来的集权和僵化倾向。可见,社会民主主义已经由过去强调所有制形式转变为注重经济管理,竞争与规则并存,既保证经济效益,又不失社会公正。

第三,调整经济政策,改革“福利国家”制度。传统的民主社会主义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实行国家干预和再分配式的福利制度。福利国家的确立,使国家经济负载过重,同时也削弱了市场的自我调节力和公民的自我能动力。因此,社会党把福利政策由“保障收入的福利国家”调整为“创造就业的福利国家”,由“消极的福利观”转变为“积极的福利观”。新的福利国家制度更注重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改变公民过多依赖国家救济的心理。“改革了的福利国家将是一种社会投资国家,在风险与安全、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保险原则、对风险的预防仍然会是社会投资国家的核心。”[3]

第四,面对全球化挑战,主张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是当代社会民主主义在国际政策方面的主张,以“新国际主义”“世界性国家”“世界性政府”为理论依据。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性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各国,乃至各国的公民个人的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旨在通过合作与协商、建立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物的管理,建立一个“积极的社会共同体”。“首先在全球范围内就民主、人权、安全及发展达成共识,继而民族国家在国家层面形成对多元化的共识并且执行相应的政策,然后在区域内就国家利益的观念、国家利益的分配形成共识,最终通过国家、区域组织、国际组织的相互协调和积极行动来达到进步治理。”[4]

三、西欧社会民主主义变革的评析与借鉴

社会民主主义理论革新,为社会民主主义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复兴。此次变革也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未来社会民主主义如何发展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虽然社会民主主义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有原则区别,但我们可以吸取和借鉴有益部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对社会民主主义变革的评价。

一方面,变革内容充满了浓厚的中庸实用主义色彩。其内容不过是左翼势力和右翼势力主张的拼凑与结合,具有明显的中庸色彩。“社会民主党人不惜把实用主义运用到极致,将各种各样的政治主题黏合在一起,尤其是与自由主义黏合在一起。”[5]只要是有效的理论,就可以为其所用。此外,理论内容过于繁琐复杂,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从其基本主张来看,缺乏明确的经济理论作支撑,存在模糊不清和自相矛盾的地方,降低了措施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社会党人创新性的想法和对美好未来的承诺,能够博得许多选民的眼球,赢得选举的胜利。但是,在其上台执政之后,理论设计和政策实践却不一致,使不少选民感到失望。就拿福利制度改革来说,改革最初的目标是将市场机制和社会公正结合起来,可是在实践过程中却缺乏相应的条件和政策保障作支持,因而并没有真正实现二者的结合。这次变革的成效不大,违背了中低阶层的利益,使社会党丧失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反而面临更大的困境和挑战。与此同时,社会民主主义的很多理论都打上了新自由主义的烙印,社会民主主义究竟代表谁的利益变得飘忽不定。

(二)社会民主主义变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一,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积极作自我调整和改革。社会党能够敏锐地观察到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需求,积极调整自己的政策主张,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我国是共产党执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更不能固守传统的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凝固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行动纲领。此外,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强理论创新,建设创新型政党,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带领人民探索社会主义新模式。

第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扬党内民主。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西欧社会党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供我国借鉴。自社会民主主义诞生起,社会党就打着“民主”的旗号,宣传其理论主张,取得了公认的成就。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首先需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处于执政地位的党成了沟通国家与社会的主渠道,这样一来,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就与社会民主非常直接地联系起来了,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民意的充分表达,也就造成了社会民主的缺乏。”[6]通过党内民主,逐步推动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别于西方政党的民主体制。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处理好社会公平问题。在社会民主主义发展历程中,福利制度改革始终是社会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欧福利制度的改革由过去依靠政府的力量转向强调个人的责任。同样,我国的福利制度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给予,而应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并尽可能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处理好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以实现社会公正。同时,我们还应吸取社会党在福利改革方面的教训:避免超过国家经济承受能力;避免提供的福利太过积极,使人们产生依赖心理。

参考文献:

[1] 徐崇温:《怎样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1页。

[2] [英] 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3] 杨雪东、薛晓源:《“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4] 裘援平,柴尚金,林德山:《当代社会民主主义与“第三条道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第263页。

[5] 林建华,李华锋:《冷战后新“第三条道路”的兴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3页。

[6] 焦凤梅:《挑战与应对——西欧社会民主主义变革论析》,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

作者简介:柳淑姣(1988.12-),女,山西晋中人,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D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44-02

猜你喜欢

评析理论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理论学习中心组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评析复数创新题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楚庄王》:感赋与评析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