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11-28刘荣花河北容城南阳中学河北保定071700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刘荣花(河北容城南阳中学,河北 保定 071700)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荣花
(河北容城南阳中学,河北 保定 071700)

摘要: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品课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实现人才发展战略,思想品德课是在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上加强素质建设教育。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使命,是实行创新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首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要懂得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到忘记自己是老师,把学生当作是朋友。认真学习和研究创新教育理论,特别是认真学习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并把这一理论具体应用到教学实际之中,增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自觉性。其次,新课程改革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转变教育理念,更应该具有高深的业务素质。思品教师只有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形成多层次的新型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和教师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和激励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领路人。而新课程改革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给学生创建充分自由、大胆的想象空间,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三、以激趣为基础,转变教学方法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智慧的教育,应是一种快乐的教育,这才符合人的天性,也才能带来创造性精神和源源活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思想品德课必须要实现由硬式教育模式下地注入、吃苦型向启发、效益型教学方法转变。通过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巧妙设疑,培养思维,激发兴趣;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四、关注生活,参与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强调:“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重视“双基”的教学,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接触社会,参加实践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记录、制作广告词、调查报告等形式。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兴趣小组、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感受、探索锻炼,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学习了“公民的继承权”一节后,要求学生来做“农民帮大哥”帮助求助者解决财产纠纷。只有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阔知识视野,促进创新思维。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我们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崔风振,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2]王秀珍,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68-01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