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中国悲剧大团圆

2016-11-28向梦怡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团圆影响因素

向梦怡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初探中国悲剧大团圆

向梦怡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摘要: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形式是否违背了悲剧的本质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通过《窦娥冤》《赵氏孤儿》《长生殿》三部作品举例分析中国悲剧大团圆中最常见的三种形式,由此得出中国悲剧大团圆结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众的期待视野与文人的创作心理相契合的产物。

关键词:中国悲剧;大团圆;影响因素

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形式究竟是不是违背了悲剧的本质呢?中国到底有没有悲剧呢?诸如这类热议的话题我们并不陌生。悲剧,是表现特定环境下的正义善良人物遭到邪恶势力的迫害而失败甚至毁灭,揭示进步力量与美好事物受到压抑,被摧残的矛盾冲突,并借以抒发忧患意识与悲愤情感。给悲剧故事加上一个大团圆的尾巴,这与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及民族精神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悲剧类型,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特征,而且丰富了文学的体裁。

那么,是哪些因素使中国悲剧形成“大团圆”这种特色呢?

社会政治因素。文学作为 一种意识形态是客观现实在作家头脑中反映能的产物。

作家的遭遇因素。我们知道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固然是社会的反映。作家反映社会现实无疑要以自己亲身接触感受到的生活为主。

大众的审美需求。社会审美心理体现在戏剧中就是强调悲和喜的因素相互渗透,由相反到相成,达到高度和谐,这对“大团圆”结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次作者生活的历史阶段,他的创作必然呈现出该时代的审美需求,悲剧的创作正表现人民的疾苦,也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传统的创作因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佛教对“因果报应”的世俗化解释。这种观念对我国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从古到今,这种观念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这既是一种思想文化的继承,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的流露。

悲剧大团圆的结局安排,是作者受当时社会政治因素,作家的遭际因素,大众的审美需求,传统的创作因素影响所致。大团圆结局是在中国特定的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中国式”悲剧,它是中国特有的,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生长的花朵,有自身文化的滋养,它永远是鲜艳的 。

中国的戏剧讲究“冷热相济,苦乐相错”往往用结局的喜剧因素来调和前面的悲剧因素,使观众的悲哀感、压抑感得以优化。下面我以中国悲剧大团圆中最常见的三种形式进行分析:一是清官出现,为民申冤,如《窦娥冤》;二是受苦者后代报仇雪恨,光宗耀祖,团圆会面,如《赵氏孤儿》;三是主人公在梦境或幻境相会如愿,如《长生殿》。

一是清官出现,为民申冤,如《窦娥冤》。《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本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无钱还债,被送 到蔡家当儿媳妇,改名窦娥。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 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趁机毒死蔡婆而霸占窦娥,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 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雪三尺掩其尸、 楚州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第四折:最终她的冤屈感动了天地,誓愿一一实现,甚至剧末她的父亲做了官,为她昭彰成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故称之为大团圆结局。

其实,大团圆结局的背后则是一个大悲剧,誓愿的显灵,窦天章的昭彰,虽是作者虚设的情节,若去掉这一虚设的情节,出现的将是一个真正的悲剧,这种悲剧都是天下劳苦人民不愿看见的,所以作者笔锋一转,虚设这一情节,其背后潜在的是众多的悲剧因素。

二是受苦者后代报仇雪恨,光宗耀祖,团圆会面,如《赵氏孤儿》。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叙述了晋灵公武将屠岸贾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为了赵氏孤儿的安全,一批舍生取义的壮士牺牲了。先是赵氏孤儿的妈妈把孤儿托付给一位经常出入驸马府的民间医生程婴,为了消除程婴对于泄密的担忧,自己立即自缢身死;程婴把赵氏孤儿藏 在药箱里,企图带出宫外,被守门将军韩厥搜出,没料到韩厥也深明大义,在韩厥迟疑当中,他指挥程婴把婴儿带了出去,为赵氏留下唯一的血脉放走了程婴和赵氏孤儿,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得知赵氏孤儿逃出,竟然下令杀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违抗者杀全家诛九族;程婴为了拯救赵氏孤儿,决定献出自己的独子,以代替赵氏孤儿,并由自己承担窝藏的罪名,一起赴死;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硬要以年迈之躯代替程婴承担隐藏赵氏孤儿的罪名,然后撞阶而死……20年后,程婴告诉了赵氏孤儿这一切,他就把复仇的烈火射向了血债累累的屠岸贾。最终报仇雪恨,光宗耀祖。这部作品很形象的揭示了“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佛教对“因果报应”的解释。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三是主人公在梦境或幻境相会如愿,如《长生殿》。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发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被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战乱平息后,唐玄宗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虽然这是作者虚设的情镜,但这种悲剧大团圆能给观众一种想象的空间,让人们对真爱感动天地充满无比的遐想。

中国悲剧所独有的特点体现在:一、浓厚的道德因素,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二、中国悲剧凸显出较强的集体英雄主义和总体精神,悲剧人物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三、“大团圆”结局注重矛盾的和解。

中国悲剧大团圆结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众的期待视野与文人的创作心理相契合的产物。大团圆结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审美特点,我们对中国悲剧大团圆结局的分析,也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作者简介:向梦怡(1990.9-),女,汉族,湖南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42-01

猜你喜欢

大团圆影响因素
四年后再见
浅释“大团圆”悲剧结局蕴涵的深层审美属性和悲剧体验价值
吉剧中的“大团圆”模式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人狐恋故事的比较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
浅析中和美与中国古典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