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像生产:电视传播中国梦形象极其表达策略

2016-11-28李爽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现中国梦

李爽(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镜像生产:电视传播中国梦形象极其表达策略

李爽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2014年的中国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提出了“中国梦”这一主题。“中国梦”是一个包括了整个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梦想体系,它可以映射在社会的和谐里,也可以反映在价值观的嬗变中,可以是宏大的国族叙事、英雄传奇,也可以是温馨平易的社会万象、市井故事、邻里乡情。而对于当下影视创作中的“中国梦”而言,就是要将“中国梦”在影视中展示的生动感人,使人们在视听语言的基础上情感被感懂,情绪被调动,内心被感染,使人们在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是中国梦在影视中得以表达。

关键词:“中国梦”;影视传播;体现

一、大众传播中的镜像理论传播

1949年,拉康在苏黎世第16届国际精神分析会上发表了著名论文《来自精神分析经验的作为“我”的功能形成的镜像阶段》。这就是著名的“镜像理论”。

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的瞬间,即为“镜像阶段”。儿童的自我和他完整的自我意识也由此开始出现。拉康还认为,人类的认识取决于人们对形象的迷恋,具体来讲开始于婴儿对自己镜中影像的认同。此一认同从本质上看既是一种审美认识,也是一种虚幻。他表示的是主体趋向于整体性和自主性的努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如今,影视也已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而电视传媒具有承载国家意识形态,以民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特性。具有巨大传播优势,为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已经逐渐成为大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传播媒介。影视传播对大众文化受众群体的影响力。表现在于它水滴石穿、有意无意地形塑观众的趣味、喜好之型,欣赏习惯、文化生活,在无形之中发挥一种强制的引导性。而这种引导性,更是镜像理论在现代大众传播时代下的另一种对观念的表达和体现。

二、电视传播对于中国梦形象的表达

1.影视对大众的宣传教化功。

在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并存的中国广播电视体制下,中国梦的提出无疑为事业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宽广的平台。为了更好的把国家主流价值观融入人民生活当中,要求影视艺术发挥坚实的作用。影视创作者尤其要深怀百姓情感,善于将中国梦主题构筑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让中国人的美好梦想与精彩人生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以人民的力量来体现国家的力量,以人民的变化来彰显国家的进步。

2.电影电视剧中中国梦体现。

“中国梦”的电视剧表达,必须看到中国电视观众这种基于外在习养和内心需求所形成的电视剧接受文化:它向外隐喻,在电视剧文本和社会存在之间建立起基于个人观感的隐秘、巧妙对应关系,使剧情小文本最终外化为一个“大社会”。“中国梦”的电视剧表达归根结底,就是处理好“大社会”和“小空间”的对接问题,而如何寻找二者间的接触点则是其中的关键。

(1)人物的典型型与背景的。人物是电视剧讲述“中国梦”的关键和根本,而故事背景则是塑造好人物的平台和基础,选择什么样的故事,设置什么样的故事背景,其实是回答电视剧讲述“中国梦”时应该着重表现什么时代和特定时代背景下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的基础。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人物的特殊行为。

(2)题材的现实性与“雷剧”的横行。随着近些年电视剧创作中跟风趋势和泛娱乐化现象的流行,在情感的生活化和真实性表现方面,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同时出现了不加剔选的自然主义倾向和刻意矫揉造作、追求夸张效果的表演主义倾向两种模式。解决电视剧表现“中国梦”过程中的情感抒写问题,就必须重提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坚持的“真实性”和“生活化”原则,切实放下身段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认认真真地把剧情结构理顺,让观众体验到场景可还原、情境能再现、故事可复制,但情感契合却永远独一无二的审美快感。

3.公益广告中对中国梦影像映射。

如今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越来越意识到意识形态具体故事化对于大众传播的重要性,开始用更加柔和的姿态面对国内和国外的民众。而公益广告则是更加取巧且有效的传播方式。

2013年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推出了的“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展播,它以一股“中国范儿”的小清新之风点亮了了公益广告的灵魂,融合中国文化,推动文明传播、警醒社会良知,诠释“中国梦”。

而央视播放的一系列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系列公益广告也侧面传达了“中国梦”中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理念。例如,央视蛇年春望播出的公益广告《回家——迟来的新衣篇》与《美丽中国》相呼应,通过国际通行的“讲故事”的方式把作为把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之一“家国一体”做了生动的阐释。

4.微电影中对中国梦影像映射。

微电影发源于社会草根阶层,它是一种以投资规模小、制作周期和放映时间短、传播范围广、内容贴近基层民众生活为主要特点的电影短片,对实现中国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年筷子兄弟主演的微电影 《老男孩》讲述了拥有音乐梦想的普通青年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故事;虽然最终并没有完全实现音乐之梦,但是自己的生活切实发生了积极变化。这部微电影一经播出,就受到社会热议与追捧,很多人都因此而对自己的梦想重新思考并获得积极的正能量。在中国刮起了一股为梦想而奋斗的信念热潮。有效激发了大众的什么意志。通过微电影来表达梦想与实现梦想的人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对实现中国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尾

事实上,电视是一个社会中继家庭和学校之后,引导社会成员完成“社会化”过程的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它参与传承文化、塑造规范,通过鲜活的荧屏叙事“强化社会整合、增进集体意识、沟通共同经验并确保社会价值的联系”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电视剧讲述的“中国梦”就具有了超越影像符号文本之上的意义,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领域发挥改良生态、标示坐标、启示信念、重塑理想的普泛作用。

作者简介:李爽 女 1993年10月8日 河北省秦皇岛市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 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40-01

猜你喜欢

体现中国梦
高校学生工作开展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