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

2016-11-28王琳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培养机制创新创业

王琳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

王琳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创新创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创新创业不断地被不同国家提及推崇。创新是国家的灵魂,创业是经济进步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又是祖国的接班人,在大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教育;培养机制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业高度重视。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赖于创新创业活动,提出要“鼓励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青年创业”。在这个知识、信息和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更需要以创新为动力为国家不断提供新鲜的血液,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是国家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中的新成果。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处在认识与实践的起步阶段,虽然它得到了体制的反复确认,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梳理相关文献对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目前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创新创业的理念认识表面化。据调查得知,大部分山西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课外活动、选修课、大赛讲座、或是创业政策指导等等形式的业余教育活动,大都是形式教育,缺少实质性的教育教学内容,大都在象征性的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这表明,高校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知上存在方向严重偏离,将创新创业教育主观地认为是一种步现实的活动。高校缺乏对学生们性格特点和人生目标的关注,不了解学生的创业意识、动机、观念等都是由教育激发和引导的。多数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凑学分、走过场的一种形式教育,很多创新创业活动也只是针对少数的学生进行,高校普遍认为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不能证明学校的水平,不会给学校带来额外的收益,不会过多投入。

(二)创新创业的实践性差。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对实践性形式有着高要求的教育活动,然而目前山西省高校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性教育方面的投入普遍不理想,很多高校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耗时耗力、又存在危险性的行为,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保证学生安全这一思想,并未过多的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性活动。即便是有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等,也是校企合作进行的商业性的比赛,以创新创业的名义让学生帮忙推销公司的商品,很多学生听说创新创业的比赛,抱着兴奋的心情去参加,最后却发现是帮着卖产品,反应过来后兴趣降低,这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差,是大多山西高校的普遍通病。

(三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从教育教学体系的角度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尚未清晰地被认定为是高等教育学科,对学科的建设还在摸索阶段,并且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包含于经济学、社会学、企业管理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特殊学科,地位定位模糊,暂时还没准确的专业定位。部分山西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普遍照搬名校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却以传统灌输式思想教育为主,缺乏对学生们创新创业价值的引领,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和兴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零散、简单、基本上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分离,严重缺乏作为一门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并且没有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考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分离,无法与教育教学体系结合。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是知识信息时代新兴起的一种思想理念,专门进行这门学科教育研究的学者较少,系统的学术成果也少,对这方面教师的培训也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整体不高,师资队伍不专业。很多教师自己并没有过创新创业的经历,只能照本宣科,对于很多现实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从而对学生的说服力也比较低。通过调查发现山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资金不足、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医乏与落后也是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之一。

二、山西省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新经济时代下,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刻不容缓,针对山西省创新创业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高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教育要落于实践需要高校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并给予资金支持对大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山西省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有想法的、可行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提供技术指导,能帮助大学生创业建立更强的自信心。另外还可考虑把创业引入学分制内,对创业成功的给予学分奖励,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山西省高校可以借鉴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做法,但不是照搬过来,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自己学校教育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上模拟教学,课下实战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创业辩论赛、PPT展示比赛、校园竞赛等等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让更多大学生不再觉得创业只是虚幻,而是自己触手可及。

(三)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课程与教学是人才培养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山西省政府应积极鼓励高校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资源,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鼓励高校开设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四)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各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师资团队,并给予从事创新创业研究的教师给予专项支持,可以把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折算成教师绩效考核标准,遴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拟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教师或指导教师。

作者简介:王琳(1990-),女,在校生,工商管理硕士,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03-01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培养机制创新创业
论“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探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