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016-11-28张静林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天津300387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继承发展

张静林(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天津 300387)



日本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张静林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一个分支,虽然起源于中国园林,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日本传统园林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时至今日,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日本园林仍然保持着其独特之处,这种对于传统的继承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中日园林;传统园林;继承;发展

一、中日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一)日本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日本上古时期的园林主要把山、海、动物等自然物作为崇拜对象。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飞鸟时代到奈良时代的园林开始出现山水园、池泉园及须弥山石组。以池和岛为主的庭园形式基本确立,并创造了沙浜的做法,为后世的效仿提供原型。平安时代的日本不但吸收了中国文化,继承了传统文化并且创造了本土文化。这时期的园林受文化的影响颇深,将寝殿和池岛相结合,创造了“寝殿造庭园”。镰仓后期开始出现写意性园林,以砂石组合的形式表现园林山水,体现了禅宗对空灵、幽静的追求。最终发展成为了枯山水形式。室町时代,园林出现了粗犷的武家园林与枯寂的僧家园林两种特点,在园林形式上出现了书院造庭园。从桃山时代开始,宗教在园林中的应用逐渐弱化,“人”的力量在武家园林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园林有池庭、石庭、茶庭等多种样式。这一时期书院造园林形式正式确立并发展。江户时代池泉式、茶庭式、枯山水式等园林样式得以综合,回游式庭院形成。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商周、秦汉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早在殷商时期,“囿”、“台”、“园圃”就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主要为王、侯、士大夫等权贵服务。秦汉时期,仿造海中仙山,为人工理水、筑山开创了先河。汉朝园林中的建章宫太液池,效仿东海的三仙山建造了“方丈”、“蓬莱”、“瀛洲”三岛,开创了中国造园史上“一池三山”的布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典园林的转折期。当时的政治局面混乱,对园林的发展产生的影响非常大。皇家园林由城外转向城内或近郊,造园手法也由自然山水转向人工山水,园林的功能也更趋向于观赏游玩。同时,世家大族为了避君侧之乱退隐山林兴建庄园和别墅,私家园林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并行发展,为后世园林兴盛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是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唐代以观赏游玩为主的私家园林发展迅速。由于唐代三教并尊政策的实施,使这一时期的寺观园林得到普及变得更加世俗化。园林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并开始传入日本。

宋元、明清是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宋朝融合了山水画、山水诗和山水园,园林创作由写实转向写意,注重意境营造的写意山水园林开始发展。明清时期,园林艺术更趋向于精细化。尤其是中后期,造园技艺都达到了中国园林史上的巅峰。

二、中日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外交流逐渐密切,国外的园林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法进入中国。中国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对国外的园林设计缺乏理性的分析和鉴别,出现了许多不伦不类的园林。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终于在中国兴起了“文化复兴”的意识,中国的园林设计开始向传统“回归”。在“回归”的过程中产生了“新中式”这种园林形式,并被大众认同,迅速得到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者对“新中式”的内涵并没有真正了解,认为“新中式”就是简单的将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园林,忽略了其时代背景。“新中式”的真正内涵应该是既有民族特征又有时代特色的新风格,而不是用旧的形式包装新的事物。在发展现代园林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寻求传承古典园林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大众的,并且具有民族性的园林。

(二)日本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明治时代,日本引入了西方的实用主义理论,相应的造园理论也开始影响日本。出现了传统保存论和全面西化论两种造园观念。大正时期,园林设计得到迅速发展,并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园林设计师。昭和时代,由于日本的对外战争园林的发展而基本停滞,战争结束后随“传统回归”的倡导,传统园林思想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平成时代,日本园林设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精髓被精确的运用到了现代园林设计中。

三、中国现代园林在传承古典园林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对传统园林空间的机械化复制。古典园林的空间模式是根据当时的背景及需求而形成的,现代的时代不同,需求也不同。空间模式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现代园林设计中,机械地将古典园林的空间模式复制到现代园林中,势必会造成空间分配不合理。

(二)传统元素的随意组合。古典园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元素,这些传统元素都代表着特殊的含意。想要传承古典园林,首先就必须要读懂这些传统元素的设计语言,并根据需要灵活的做出调整。否则就会出现形不符意的情况。不仅没有为园林增添色彩,反而使园林显得肤浅。

(三)对国外园林艺术的接纳、吸收缺乏辨别性。园林艺术与其特定的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外来的造园手法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然而中国的园林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极少考虑国外的园林设计是否符合当地的文化环境,造成了当地文脉的缺失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学习与借鉴日本现代园林对古典园林继承与发展的设计方法的探索

(一)空间的意境传承。传统园林追求营造轻松、宁静的空间意境,现代园林可以通过对传统园林意境的再现与情景暗示,达到现代园林的不同需求,无形中便传承了传统园林的空间意境。

(二)传统元素的重组与再现。传统元素是古典园林的精髓。如巨石、石灯笼、洗手钵、碎砂石、竹编隔断、苔藓等都是日本传统园林典型的造景元素。对这些元素的有机应用很好的表达了现代园林的传统意境。

(三)现代园林材料、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材料、新技术运用于现代园林中。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突出了设计的重点,更将传统的园林意境体现的淋漓尽致。

五、总结

文章通过对日本园林从古至今的演变和它对外国文化的吸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演变的方法。同时总结了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现状及各自存在的优缺点以及中国现代园林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试着通过借鉴和学习日本现代园林传承古典园林方面的思路和做法,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园林设计传承古典园林文化提出设计方法的探索。

作者简介:张静林(1990-),女,汉族,天津人,研究生,设计学硕士,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97-01

猜你喜欢

继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图说共享发展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