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大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

2016-11-28刘志舒馨刘瑶瑶周薇刘燕琼孟晓伟邱明万泱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能力培养

刘志 舒馨 刘瑶瑶 周薇 刘燕琼 孟晓伟 邱明 万泱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刍议大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

刘志 舒馨 刘瑶瑶 周薇 刘燕琼 孟晓伟 邱明 万泱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随着人类文化水平的日渐提升,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人们通常会在硬实力不占优势时向软实力进发,演讲能力作为软实力最基础的能力之一,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演讲比赛和演讲类培训组织层出不穷,极大的推动了高校演讲的热潮。从学校、学生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演讲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演讲能力;能力培养;心理素质;知识技能

演讲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目的是为了交流,对于处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演讲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可能听了各种演讲培训课,学习了各种演讲技能,在台下讲的信心百倍,精彩绝伦;上台却不自信,不敢说,或说的不流畅,这些现象在大学非常普遍。他们缺少的就是实际上台演讲能力,心理素质相对薄弱,系统地提高大学生的演讲能力势在必行。

一、影响大学生演讲能力的因素

演讲能力的缺失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和大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制约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显得尤为突出,以下将通过大学生自身和大学环境两方面因素提出问题。

(一)自身因素。

(1)演讲能力重视度不高:应试教育思想固化,认为高分才是王道。对其它能力漠不关心。(2)自信心不足:缺乏系统的学习和锻炼,知识储备不足,语言表达能力薄弱、惧怕演讲,无法流利自然地演讲,导致恶性循环,失去战胜自己的信心。(3)知识积累不够:知识底蕴差,积累素材少,夸夸奇谈或言之无物,那就会陷入词穷的窘境。

(二)环境因素。

(1)演讲能力尚未受到学校重视:我国在目前的教学当中,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有关演讲的课程,对学生的演讲能力也没有任何要求,更没有演讲的机会让我们去适应和锻炼。(2)学校培训机会少:演讲能力并不是简单的说话能力,而是通过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感召听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获得的,它需要专业的培训和艰苦的锻炼才能学会。

二、提高大学生演讲能力的方法

针对以上影响大学生演讲能力的问题,我将从心理素质、文化底蕴和培训与实践三点内容给予以下几点解决方法。

(一)心理素质。

(1)准备要充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好的演讲都需要充分的准备。准备的好,才有底气说出来,才有信心讲好,才不会怯场。(2)良好的心态:重视每一次演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演讲好。

(二)文化底蕴。

(1)知识储备:知识是演讲的基础,要全面、系统的学习各类知识,尤其是跨学科学习更能开拓视野,扩大阅读量,积攒干货。(2)文化修养:优秀的演讲者仅仅只有知识还不够,还需要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树立自己的观点,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三)培训与实践。

(1)演讲培训。演讲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的努力去获得的,所以我们需要系统化去培训,系统化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拓思路、增强自信,提高沟通技巧和逻辑推理、言辞表达、哲理思维能力。(2)演讲实践。演讲能力并不是看的多、听得多、记得多、想得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积极抓住机会,多上台锻炼才能提高。(3)反馈与提高。要建立反馈机制,不断修正自身的弱点、缺点,不断提高。反复磨练,方能建立起稳定的高水平的演讲能力。

演讲过程中所需的大量知识和演讲能力最佳获取途径就是不断实践。大学生在校园实践的平台,交流的机会,在学习中同学的互相鼓励和老师的帮助都有助于其克服不敢说、上台忘词的自卑心理和紧张情绪。因此提高心体素质,建立起演讲的自信心,大学生才能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公众进行演讲[4]。

江西中医药大学素质教育工程——双惟实践班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上,有较多卓有成效的尝试。十年来形成了“三晨一周末”的教育新途径。即利用晨练期间,每人开展5分钟演讲,开展晨播报活动,周末开展读书演讲,每学期开展演讲竞赛的模式,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成长日志,坚持写计划和总结,从质量和数量上保障学生学有所成,解决了江西中医药大学一万多名学生演讲能力薄弱的问题,成效显著,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大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早一夕形成的,需要依靠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有了学校创造的良好学习条件和提供的机会,再加上老师的系统指导和学生平时自己的努力锻炼,才能让自己的演讲能力得到提升,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信心和不怕失败的决心。

刘志(13药物制剂班)舒馨(13制药工程2班)刘瑶瑶(14中医理科班)。

周薇(14护理2班)刘燕琼(15中药1班) 均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双惟实践班学生。

邱明,江西赣州人,硕士,讲师,通讯作者,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研究。

万泱,硕士,讲师,通讯作者,江西中医药大学团委,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和素质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孟晓伟,江西九江人,硕士,讲师,通讯作者,从事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79-01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能力培养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