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2016-11-28王洪钟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走进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王洪钟

(宁化县曹坊中心学校,福建 宁化 365400)



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王洪钟

(宁化县曹坊中心学校,福建 宁化 365400)

摘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现阶段的教育者,也迫使我们去思考,去尝试,去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就此谈谈长期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走进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兴趣;诉说真情;丰富语言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老师苦于作文课难上,作文难改,学生愁于作文难写,没啥可写。这个难题长期困扰着我们,也迫使我们去思考,去尝试,去解决这一难题。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的眼睛敏锐,耳朵听的真切而独特,他们的小手灵巧而勤快,他们的思想活跃而有趣。在实际生活中,往往缺乏积累、整理和吸收。这就要求我们去认真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和物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逐步积累。下课了,先别急着回办公室,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嬉戏,你会有惊喜的发现。下雪了,别光让学生们透过玻璃眼巴巴地望着漫天飞雪,让他们去滑几个倒儿,闹一头一脖子雪,哪怕小手冻得通红,看那心情……哈哈。学生们玩溜溜球、拍画片、挖沙土可不要去阻止呀!老师还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聆听鸟啼虫鸣,欣赏春花秋实。带学生走进社会,感受家乡的变化,观察周围的人群,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既体验高兴、骄傲和自豪,又体验失败、失望和伤痛。这所有的一切对学生来说都有一种特殊的价值,又是一种积淀。同时利用校内开展一些活动。如各类球赛、拔河、演讲、朗诵等,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并做好习作指导的工作。

二、动用多种手段激发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你问学生想不想写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摇头。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一次,我拿了一篇毕业学生的作文说:“不知那位同学写的作文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写得太精彩了!”同学们都催着我读读,读完后我把作文贴在了教室前边,自语道:“真可惜,没署名,要不我会告诉你我上小学时的秘密,还得送你一个小礼物。第二天,办公桌上出现了六、七篇作文。我把每一篇作文都进行了认真批改,并写上赞扬鼓励的批语,而后把他们找来说了一些我上小学时的趣事。送上他们一些小礼物,但叮嘱他们我说的事要保密。这些学生拿着小礼物炫耀着,其他同学打听他们又不说。或许是受到了刺激,或许是精神鼓励和物品的诱惑,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写作文的学生越来越多。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创设情景、抓时机、做游戏、搞实践活动等都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晨会升旗时,有些学生站不住,我让他们想起邱少云,去试一试能不能在晨会中一动不动。好胜、好奇、探究的心情被激发了,作文的欲望被点燃了,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写出了《我成功了》、《意志与考验》……优秀的作文就是在学生想表达乐于表达的情况下诞生的。

三、走出假、虚、空,注重真情诉说

《新课标》倡导:作文让学生说真话、实话,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有创意的表达。

然而,有些老师总是急功近利,作文课上喋喋不休,向学生灌输成人的说教。这儿怎么写,那儿用那些好词,或干脆领着写,从选材到结构,从思想到语言都是一个版本。难怪在一次小学生毕业试卷审卷时,一位中学老师发出感慨:“小学生作文内容千篇一律,小学生作文太失真了。孩子都不是孩子了。”一句孩子都不是孩子了,不正道出老师作文教学的弊端吗?下课了,你总能听到学生们叽叽喳喳的,那正是他们在说真话,说心里话。去帮助、指导他们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又何必要学生去编呢?用学生的语言写学生的作文多好,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他们定会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四、跳出框框的束缚,改变单一的课堂指导模式

传统的教学作文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且都只限制于课堂中完成。结果,在同一指挥棒下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这种单一形式的指导,抹杀了学生的真实感受,离“我笔表我心”差之千里。有些老师甚至把一些范文让学生一味去模仿,套、抄作文代替了学生的真情。如何跳出框框的束缚,不妨尝试以下几种形式。①见缝插针的随机指导。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教学处于一种模式状态:每周两节课或课本每单元一篇习作,局限于课堂。事实证明,光靠课堂上几节课的作文指导是无法快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生活处处是作文。教师要随时随地随人随事而见缝插针地指导,②真情流露的访谈式。我们在观看《艺术人生》、《背后的故事》、《鲁豫有约》等防谈节目时,往往会看到嘉宾谈到动情处时掉泪的场面,这就是一种真情流露。主持人、听众、观众也都被感动,产生共鸣。我们写作不就是要表真情吗?这种形式最适合。所以笔者受电视访谈节目的启示,把这种互动的访谈形式也带进习作指导中,让学生有感而发,流露真情。

五、加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积淀

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象是蜜蜂采花,而作文则是蜜蜂酿蜜。能劳于读书必能逸于作文。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远远不能满足正在“吸氧”的小学生,为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信息储存,利用闲暇让学生背背唐诗、宋词、元曲,领着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推荐他们看《百家讲坛》,走进《小故事大道理》、《格林童话》,晶读《读者》的百味人生,组织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教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分析好在那里,有什么收获、想法,找人说一说。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为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摸索和尝试,收效还是显著的。学生不再愁写作文了,不再没啥可写了。他们的知识面广了,语言丰富了,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不会出现千篇一律了。作文教学做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们要探讨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怎样修改作文、怎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怎样写想象中的事物等等。要使作文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语言修养最坚实最有利的阵地,还需要我们更多更深地去思考、探索、尝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艺术人生》、<格林童话>、《读者》。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17-01

猜你喜欢

走进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去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巧用多媒体教学 使习作课堂更有效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应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