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及其后现代意义

2016-11-28董胥琳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0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真理存在海德格尔

董胥琳(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及其后现代意义

董胥琳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真理观是西方哲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学说在西方哲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促使我们考察海德格尔的真理观的独处之处,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海德格尔的思想。

关键词:海德格尔;真理;存在

一、前期《存在与时间》中的真理观:真理是去蔽

海德格尔指出在哲学上真理问题和存在问题是同样源始的。当巴门尼德首次把存在者的存在揭示出来之际也声称要追随那个依其自身显示出来的东西并把这个东西展示出来给人看;亚里士多德指出在他之前的哲人都由事情本身所引导并对之进行追问,都是为真理所迫而进行研究活动,并将哲学本身规定为真理的科学。而且,海德格尔从现象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古希腊哲学中逻各斯对真理的表述,逻各斯意味着自身显示自身的东西,这种显示是在无蔽状态展开的,无蔽就意味着去掉遮蔽的状态,“把存在者从晦蔽的状态中取出来从而让人在其无弊中来看”。通过海德格尔自己的阐述让我们在这里把握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真理即对存在的去蔽活动这一古老思想源泉早已说明存在与真理二者是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传统哲学却并没有继承发展这一思想,反而把真理带向了认识论不归路上,究其原因,海德格尔认为这是伴随传统哲学对存在本身的遗忘所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后果。所以他重提了存在问题,并且出于对存在的清醒认识,海德格尔把真理置于他独特的生存论存在论的基础之上。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虽然一直竭力在对存在做研究阐述,但其出发点却始终囿于存在者本身,甚至把存在和存在者混为一谈,致使真正的存在本身却长期处于蒙蔽状态。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存在并不等同于存在者,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但存在并不是一切存在者的属性或共性,而是存在者的存在方式。他认为存在不能按传统哲学那样用任何形式或概念加以规定出来,只能用现象学的方面将其展开显示出来,而展开的切入点便是此在,此在不是别的,正是对存在进行追问的我们人本身,海德格尔把此在称为特殊的存在者,这一存在者跟其他非此在者的区别就在于此在能本真或非本真地去存在,是为了成全存在本身而不是成就为这样或那样的存在者,而一切非此在者的存在恰恰是在跟此在照面之际通过此在的操劳来打开的。既然存在是一切在者的存在方式,那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存在是如何怎样之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是然的结果,此在对存在问题的澄明就是要将存在的种种现象显现出来,那么随之存在的意义便也可以透显出来。所以可以说与存在问题紧密相连的真理也有赖于对此在生存论存在论的分析。

传统真理观的形而上学基础是亚里士多德的“符合”,即把判断认作真理的源始处所,真理的本质在于判断同它的对象相符合。判断也就是认识,这个真理的真其实就是认识的真,但海德格尔看来,从认识论上的真走向存在论上的真理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把此在与非此在者分割开来看待的二元认识论也同传统本体论一样忽略了存在本身,认识是此在的在世活动,单单局限于判断内容是否为真,而不去显现认识过程中此在是如何显现出真理现象的,那么必然使真理仍陷在蔽而不明的境地里。所以海德格尔指出研究真理也该如研究存在一样,不是去研究存在者的存在是什么,而是研究存在者是怎样存在,研究真理也不是研究什么样的判断才算正确,才能符合真理,而是要去凸显真理是怎样成为自身的,即真理生成的方式和过程,而这个方式与过程也正是在此在的存在方式和过程

中。而展开状态便是此在的基本生存方式,真理现象是存在者在被揭示的状态下也即去蔽的意义上露面的,而揭示状态正是奠基于展开状态的,“只有通过此在的展开状态才能达到最源始的真理现象”。只要此在作为展开的存在开展着、揭示着,那么真理现象得以生成的去蔽过程便也随之进展着。所以说“最源始亦即最本真的展开状态乃是生存的真理”。这就表明在此在的展开状态中所揭示出来的在者,即得以去蔽的存在者是第二意义上真理,第一意义上的真理亦即源始的真理便是进行去蔽活动的此在本身。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此在往往沉沦于与他人共处的公众意见中,这种常人世界所组建起来的闲言、好奇和两可使被揭示的存在者或展开的存在者处于遮蔽或伪装中从而以假象的样式呈现。尽管如此,此在仍一直在真理中,因为这种不真的假象并没有彻底脱离此在的存在建构,假象之下的存在者不再是如其所是,而是看上去如此这般或那般,这个看上去恰恰意指那不真的存在者一向已随着此在而得到揭示的。

二、《论真理的本质》中的真理观:真理的本质是自由

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在其著作《论真理的本质》中有了一些补充的改变,真理不再仅仅是去蔽,也是遮蔽。他没有沿着《存在与时间》的思路继续向前探讨何以去蔽之为去蔽,而是向后求索比去蔽更为源始的遮蔽。

从常识思维方式来讲,我们都知道从隐而未显到显山露水都要经历一个过程。由此,我们通常也认为真理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创造真理的过程。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过程无可置疑也非常完美,只要这个过程在不断前进更新,那么似乎人类发展的历史也会不断持续下去,至于发展中所存在的那些问题只不过是因为人类目前能力有限致使人类行为跟真理之间永远存在一个时间差,只要人类在不断追求真理的路上,总有一天可以追上真理,与之并驾齐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自由。事实上真的会如此吗?真的是先有真理才有自由?在追逐真理中才能不断趋向自由?作为颠覆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不是像其他一些哲人那样苦心孤诣地去求取答案,而是将这些问题式抛到一边,他回到源头让我们随他一起指认出遮蔽与无蔽在存在论的层次上的意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按照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所讲的由去蔽走向无蔽的过程便是真理,那么去蔽之前的有蔽那又是什么呢,在《论真理的本质》中他做出了回答,他将去蔽之前的有蔽也即遮蔽也归为真理, 遮蔽与无蔽在海德格尔的视界里不是完全相悖的两头,从存在论上讲,遮蔽恰恰是无蔽的源头,因为遮蔽直接跟任何在者相连,而去蔽却必须要经由此在,虽然追问存在是此在在追问,但这并不代表未经此在所显现的在者是与存在无关的,甚至于无意义的。此在未发问的这一部分虽然并没有显现出来中,但其一向已置于真理状态中了。因为只要此在存在着,那么真理也便会一直存在着,这也就是说只要此在本真地生存着,那么其敞开状态便一直会为那些未显现的在者打开着,真理也会随之而来,在这个层次上可以看出海德格尔把遮蔽视为未去蔽或待去蔽,凡遮蔽的只是尚未去蔽,而未去蔽的于何时能无蔽呢?答曰:未来。由未来所敞开的自由之境就是源始真理的本质。未来在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此在向来就被抛于自由之中,这也是因为此在存在着就不得不面对未来,不得不以未来之在引领现在之在。同时从存在者整体这个层次上讲,海德格尔并没有把遮蔽完全等同于未去蔽,因为要让特定的存在者从去蔽状态下显现出来,那么势必需要背景中的其他存在者整体处于遮蔽隐藏的阴影中,在这里遮蔽就成为刻意的前提条件,而不是转换成等待去蔽。这种刻意保持的遮蔽就满足了作为整体的不在场、不现身。而整体的遮蔽状态恰恰参与到真理的进程中。所以遮蔽并不是与真理背道而驰的,它和无蔽一样同属于真理。如果说无蔽的自由牵连于此在及其未来,那么遮蔽的自由则更为无碍,它让存在整体性保存在阴影中,让真理直面呈现而无关于是或非,它在先于个别此在的去蔽活动中道出:人向来就置身于自由之中。

三、《艺术作品的本源》的真理观:真理的生成是艺术

后期海德格尔在探讨艺术时又将艺术与真理联系起来,他追问艺术作品的本源,这个本源不是特指作品的被创作来源或者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它是指艺术作品所展现和关联的存在者的何所来(from)和依靠栖居之所(by),即存在者由此而如其所是。海德格尔指出艺术就不再是物质之余的添加剂或其之上的形而上,他仍把艺术视为存在问题。艺术作品可以从其表象中挣脱出来绽露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实观的具象世界,也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架构。它就是此在之世界,是此在在生存活动中存在出的世界。一个现身的艺术作品把它的一切关联于此在的生存,即那些劳作、艰辛、得失和生死等等都展露出来。它标识出此在生存的意义,这些意义勾连聚焦出的世界也就这样被打开了。同时,无论艺术作品怎样从敞开的世界显现出来其后总是要回归自身遮蔽的大地。大地在海德格尔的语境里指的是生存的意义得以产生之地和得以归隐之处,它拒斥无蔽,始终处于锁闭之下的保护状态,世界奠基于它并在它之中。可世界是在拒斥遮蔽中敞开的,所以世界与大地之间必然有一种源始争执,这种争执是无蔽与遮蔽的争执,其实也就是真理内在本质的争执。真理就在自身的争执过程中生成和显现了艺术,艺术在发生的同时也就彰显了真理的本质。所以与其说海德格尔从艺术领域来探讨真理,莫不如说他在为真理寻找最契合的现身方式。

海德格尔站在超越二元论、超越现代性的立场上颠覆了传统哲学中的真理观,在他这里,真理不再是一种对知识的占有、对自然的改造利用、对世界的征服统治,真理就是让这些所谓的知识、自然等褪去规定性织就的外衣,让它们在我们的生存活动中如其所是和为其所是,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突破世俗的眼光引领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曾孜孜以求的普遍性真理,重新看待我们自己本身。这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来的后现代主义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后现代反对传统所固有的或既定的理念,反对传统工具理性所造就的社会生活,强调异质性和特殊性。它强调的不仅仅是一种主义,更是一种生存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应该按照最真实的自己生活,真理也不再是普遍唯一的,可以随着我们每个个体的真实生活而构建。可以说海德格尔所展露的独特真理观给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一个发挥或延伸的窗口,尽管这个窗口并不是唯一的,但基于这个窗口,后现代才可以将视野伸及到这一范围来扩展其内涵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合译,《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2012;

[2]马丁.海德格尔著,赵卫国译,《论真理的本质》,华夏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74-02

作者简介:董胥琳(1990-),女,汉族,四川巴中市人,硕士研究生,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近代西方哲学。

猜你喜欢

真理存在海德格尔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念——以黄玉顺的三个方面批判为中心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论海德格尔对实在性问题的存在论分析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换个角度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潜伏在应试教育背后的“真理”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